芦荟大黄素的药理药效

抗肿瘤活性说明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芦荟大黄素的抗肿瘤作用颇感兴趣,主要的抗肿瘤活性集中在对神经外胚叶肿瘤、肝癌、肺鳞状细胞癌、皮肤Merkel细胞癌、胃癌、白血病等肿瘤,抗癌范围广泛,芦荟大黄素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延长生存期。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癌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抗菌活性 在1.5~25mg/ml浓度,芦荟大黄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炭疽、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敏感,抑菌的有效浓度为15-25u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在体外抑菌浓度分别为7.5mg/L、600mg/L 其抗菌作用均为抑菌而非杀菌。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 芦荟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芦荟大黄素对临床常见厌氧性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常见脆弱杆菌能抑制90%~100%菌株......阅读全文

芦荟大黄素的药理药效

  抗肿瘤活性说明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芦荟大黄素的抗肿瘤作用颇感兴趣,主要的抗肿瘤活性集中在对神经外胚叶肿瘤、肝癌、肺鳞状细胞癌、皮肤Merkel细胞癌、胃癌、白血病等肿瘤,抗癌范围广泛,芦荟大黄素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延长生存期。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癌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

番泻叶的成分介绍

  狭叶蔷泻叶含番泻甙 C(Sennoside C),即大黄酸一芦荟大黄素一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荚除含番泻甙 A、B 以外, 还有大黄酸(Rhein)和大黄酚(Chryso-phanol, ChrysoPhanic acid)的葡萄糖甙,并有痕量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或大黄素

芦荟有什么作用?芦荟的药理作用

杀菌作用:芦荟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能杀灭真菌、霉菌、细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抗炎作用:芦荟的缓激肽酶与血管紧张来联合可抵抗炎症。尤其是芦荟的多糖类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治愈皮肤炎、慢性肾炎、膀胱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症。湿润美容作用:芦荟多糖和维生素对人

芦荟有什么作用?芦荟的药理作用。

杀菌作用:芦荟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能杀灭真菌、霉菌、细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抗炎作用:芦荟的缓激肽酶与血管紧张来联合可抵抗炎症。尤其是芦荟的多糖类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治愈皮肤炎、慢性肾炎、膀胱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症。湿润美容作用:芦荟多糖和维生素对人

芦荟的概述

  芦荟(拉丁学名:Aloe vera(Haw.)Berg),别名油葱,单子叶植物纲阿福花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其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葶高60-90厘米,苞片近披针形,花点垂,淡黄色而有红斑;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芦荟以透水

芦荟的介绍

  芦荟(拉丁学名:Aloe vera(Haw.)Berg),别名油葱,单子叶植物纲阿福花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其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葶高60-90厘米,苞片近披针形,花点垂,淡黄色而有红斑;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芦荟以透水

芦荟的简介

  芦荟(拉丁学名:Aloe vera(Haw.)Berg),别名油葱,单子叶植物纲阿福花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其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葶高60-90厘米,苞片近披针形,花点垂,淡黄色而有红斑;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芦荟以透水

芦荟提取物的功能介绍

  (1)杀菌和消炎功效 芦荟中的蒽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杀菌、抑菌、消炎、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研究发现芦荟苦素和芦荟大黄素苷均具有杀菌、消炎作用,芦荟的杀菌、消炎功能能有效地消除粉刺、痤疮,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炎症,疗效显著。  (2)健胃和缓泻功效 芦荟具有健胃和缓泻功效,主要是因为芦荟含有芦

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

  根茎含葸醌类成分1.01%~5.19%,其中游离状态0.14%~0.75%,结合状态0.87%~4.44%。游离蒽醌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等。结合性蒽醌有双葸酮甙:番泻甙(Sennoside)A、B、C、D、E、F。另一种结合性蒽醌为单糖甙和双糖甙,单糖甙有:大黄酸一

芦荟属的化学成分

  芦荟的叶片中含有超过二百种化合物,当中包括有20种矿物质、18种氨基酸、12种维生素及其他各种不同的养分,包括多种黏多糖、脂肪酸、蒽醌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糖、活性酶等。蒽醌类又名安特拉归农综合体(Anthraquinone complex),有消毒杀菌的功效,主要存在于汁液里。  芦荟的表皮含有芦

如何使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分离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

实验原理:大黄为泻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有“推陈致新”的作用。品种繁多,质优者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和唐古特大黄(R·tang uticum Maxim ex Reg)的根。大黄中具有泻下作用的成分是几

番泻叶甙的概述

  狭叶番泻叶主要含番泻叶甙(sennoside)A、B、C、D,大黄酚葡萄糖甙,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酸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8-O-槐糖苷等蒽醌糖甙类。  尖叶番泻叶主要含番泻甙A、B、C,大黄酚葡萄糖甙,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酸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8-O-葡萄糖吡

芦荟提取物的功能及应用

  功能  (1)杀菌和消炎功效 芦荟中的蒽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杀菌、抑菌、消炎、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研究发现芦荟苦素和芦荟大黄素苷均具有杀菌、消炎作用,芦荟的杀菌、消炎功能能有效地消除粉刺、痤疮,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炎症,疗效显著。  (2)健胃和缓泻功效 芦荟具有健胃和缓泻功效,主要是因为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明子中的蒽醌

目的测定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pack CLC-ODS C18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λ:440 nm。结果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论 该方法可以测定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决明子为豆科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明子中的蒽醌

  目的测定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pack CLC-ODS C18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λ:440 nm。结果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论 该方法可以测定决明子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决明

大黄提取时为什么用乙醇不用甲醇

那是因为大黄提取物蒽醌在70%乙醇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好,能够更充分地提取蒽醌。     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

芦荟提取物的药理介绍

  ① 泻下作用各种 芦荟属植物皆含蒽醌衍化物,尤其是 芦荟大黄素甙;这些含蒽配糖体要在肠管中放出 大黄素等才能发挥刺激性泻下作用。 此外,给犬注射芦荟提取物,适当剂量可增加 小肠液的分泌,并增加 脂肪酶的活性,有时也能增加 二肽酶的活性,剂量过高反有抑制作用。 ② 治疗创伤曾用芦荟水浸物(10%溶

芦荟繁殖方法介绍

  (1)分生繁殖是芦荟的主要繁殖方法。将芦荟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但以春秋两季作分生繁殖时温度条件最为适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芦荟新苗返青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芦荟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复生长。在分生繁殖过程中,具

芦荟属的简介

  芦荟属(拉丁学名:Aloe L.),是百合科(Liliaceae)的一属植物,为灌木状肉质植物、也称多浆植物。原产于非洲,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南非尤盛。  芦荟属植物植株多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莲座状。有几个种的叶锐尖,带刺;花黄或红色,总状花序,花、叶均美观,可供观赏。有些种的汁液可供制作化妆

芦荟属的简介

  芦荟属(拉丁学名:Aloe L.),是百合科(Liliaceae)的一属植物,为灌木状肉质植物、也称多浆植物。原产于非洲,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南非尤盛。  芦荟属植物植株多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莲座状。有几个种的叶锐尖,带刺;花黄或红色,总状花序,花、叶均美观,可供观赏。有些种的汁液可供制作化妆

芦荟的作用介绍

  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抗衰老,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对于慢性过敏有一定的疗效。而且芦荟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可以使得肌肤细腻光滑,有效祛除黄褐斑雀斑等状况,芦荟可以用来治疗口腔溃疡,将新鲜的芦荟洗净烘干,碾成粉末涂在口腔溃疡处,每日4到6次,5到10天即可痊愈。芦荟也可以用来治疗烫伤、烧伤,将芦荟叶清洗

元江芦荟的简介

  元江芦荟为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芦荟属植物,又名亚哈菲、和达、逼火丹、碧合草、火炼丹等。它是由熊佑清等人提出的一个芦荟属新种,在我国云南干热河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台湾以及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分布。该新种的提出具有争议,未被主流数据库收录。

芦荟的种类介绍

  芦荟属约有500-600多个物种[9],形态多样。2010年后的一系列系统发育研究将广义芦荟属中的部分物种移出,并分成了5个新的小属(绫锦芦荟属Aristaloe、什锦芦荟属Gonialoe、树芦荟属Aloidendron、蔓芦荟属Aloiampelos、折扇芦荟属Kumara[10][11])

芦荟的形态特征

  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茎较短。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7]。  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

芦荟的分布范围

  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印度和马来西亚一带、非洲大陆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芦荟分布。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状态的芦荟存在。芦荟的野生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高速逆流色谱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分离研究

摘要: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大黄中的5 个蒽醌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当两相溶剂系统的组成是石油醚∶ 乙酸乙酯∶ 甲醇∶ 水= 8∶ 2∶ 8∶ 1 时,分离出大黄素; 当两相溶剂比为3∶ 4∶ 3∶ 2 时,分离出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 当溶剂比为12∶ 2∶ 12∶ 1 时,分离出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经

芦荟提取物主要成分和性质

  从化学成分看,已知芦荟含有160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的组分也不下100多种。但就其特殊性和功效而言,主要分两大类:  蒽醌类化合物包括芦荟素、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酚、芦荟皂草苷、芦荟宁。芦荟苫素、芦荟霉素、后莫那特芦荟素等几十种,是芦荟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芦荟叶片的外皮部分。

芦荟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性质

  从化学成分看,已知芦荟含有160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的组分也不下100多种。但就其特殊性和功效而言,主要分两大类:  蒽醌类化合物包括芦荟素、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酚、芦荟皂草苷、芦荟宁。芦荟苫素、芦荟霉素、后莫那特芦荟素等几十种,是芦荟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芦荟叶片的外皮部分。

掌叶大黄的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肥厚,稍木质,外皮暗褐色,断面深黄色,根状茎横切面外围有排列紧密的环星点。茎直立,粗壮,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具粗壮的长叶柄;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达35厘米,掌状浅裂至半裂,基部浅心形,裂片呈狭三角形,先端尖锐,两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

掌叶大黄的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肥厚,稍木质,外皮暗褐色,断面深黄色,根状茎横切面外围有排列紧密的环星点。茎直立,粗壮,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具粗壮的长叶柄;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达35厘米,掌状浅裂至半裂,基部浅心形,裂片呈狭三角形,先端尖锐,两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