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在澳门植物物候监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物候现象是环境变化最敏感、最精确的指示剂,包括植物发芽、展叶、开花等。通过一年四季对植物的物候观测,记录各生长发育期到来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天数、年纪变化,来了解植物物候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关系,特别是与气候的关系。植物物候作为分析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和指示当地自然季节变化的指标,其研究不仅为当地植物的保育提供基础资料,还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从2011年10月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物种多样性保育研究组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作项目“澳门野生植物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澳门3个半岛选择3个代表性植物群落设置永久样地,对澳门野生植物开展长期的植物物候动态监测,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向我国气候变化国家信息通报编写基本信息提供科学依据。经过7年监测,积累了大量的物候数据,已掌握样地内大部分植物物候规律。 在许多研究中,开花的时间是植物物候学的可见指标。华南植物园研究生张健豪在研究员邢福武和副研究员易绮斐指导下,通过大量物候数据......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发出响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副研究员马倩倩与合作者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马倩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黄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已有研究报道:随着气候变暖,植物春季展

华南植物园在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导致春季物候期提前,而很少有研究从广阔空间尺度上比较物候提前的空间差异性。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马倩倩在研究员黄建国的指导下,分析了欧洲16个温带树种的共22个春季物候期(包括发芽和开花)的空间变异性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发

研究揭示气候变暖促使湿润地区植物开花物候纬度间差异增大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4/t20210407_4784149.shtml   植物开花时间会随纬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常常形成显著的纬度格局。对同一种植物来说,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常开花较早,高纬度地区的个体开花较晚。较大的纬度间开花时间差异(或较小的重叠)通

陆地植物地上与地下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不同步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刘慧颖青年研究员、周旭辉教授与兰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瑞士伯恩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通过汇总来自19个国家的88个增温实验研究,揭示了植物地上与地下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的非同步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环境

气候变暖与植物开花与展叶物候相关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882.shtm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郭梁青年研究员在植物物候响应气候变化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limatic drivers and ec

昆明植物所等在板栗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524,41030101)和国际农业研究顾问组(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gram,CRP)项目等资助下,与中

青藏高原所揭示高寒植物物候序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

  8月1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汪诗平研究组题为Responses of sequential and hierarchical phenological events to warming

植物候期的观察与记录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植物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物候学是通过观测点或站(各个地方各个区域),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发芽、牛长及枯荣情况,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和季节变换对植物牛长发育影响的规律 影响植物物候变化的因素

植物候期的观察与记录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植物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物候学是通过观测点或站(各个地方各个区域),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发芽、牛长及枯荣情况,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和季节变换对植物牛长发育影响的规律 影响植物物候

植物候期的观察与记录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植物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物候学是通过观测点或站(各个地方各个区域),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发芽、牛长及枯荣情况,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和季节变换对植物牛长发育影响的规律 影响植物物候

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大豆物候期的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与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大豆生产和生长季节的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适应性,为合理规划大豆生产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

华南植物园在澳门植物物候监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物候现象是环境变化最敏感、最精确的指示剂,包括植物发芽、展叶、开花等。通过一年四季对植物的物候观测,记录各生长发育期到来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天数、年纪变化,来了解植物物候对外界环境的依赖关系,特别是与气候的关系。植物物候作为分析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和指示当地自然季节变化的指标,其研究不仅为当地植物

植物生长节律在线物候自动观测系统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节律,即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气候、水文、土壤等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它包括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物候观测是研究气候对植被影响的重要手段,植物物候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些气候变化,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研究重要观测对象。植物生长节律的变

我国科学家提出温周期和光周期协同调控春季物候新理论

  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全球变化驱动下陆表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区域表现”项目团队提出了温周期和光周期协同调控春季物候新理论。  植物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其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和能量平衡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同时植物物候变化影响动植物关系,植被分布等,进而对生态系统

植物生长节律在线物候自动观测系统的技术特点相关

  技术特点  l IP网络视频和BNC同轴视频输出  l 输出高达5兆像素,1080P,720P和NTSC / PAL  l 分辨率比CCTV摄像机高出15倍  l 内部事件触发NVR /电子邮件/ FTP  l 以太网供电,12VDC或24VAC  l 提供1.3、3和5百万像素  l 集成视频

植物生长节律在线物候自动观测系统的技术参数

  数据采集器Sutron XLink 500  1、尺寸cm: 11.4 x 15.8 x 4.1  2、重量:1 lbs. (0.5 Kg)  3、IP 等级: IP66  4、 操作温度: -40 °C 至+70 °C  5、 认证:CE、FCC、ISED  6、电源要求:电压 9–20 VD

研究发现冬季昼夜温度变化对植物早期物候具有相异效应

  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多数植物的早期物候随增温提前已成为共识。但有研究发现这种提前趋势放缓,甚至出现了相对稳定或者延迟的趋势。这种植物物候随增温而出现的非线性或逆向的变化被认为是由干旱、光周期或者养分限制等引起。然而,很少有人定量评估气候昼夜非对称性增温模式对早期物候序列的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理论

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间隔影响规律被揭示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梁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探究了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物候及其间隔的影响规律。全球变暖背景下植物春季物候提前已得到广泛报道,然而,系统、全面探究植物花叶间隔的气候变化响应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却较为缺乏。花叶间隔表征着植物

物候失配让农业生产面临更多挑战

  物候失配让农业生产面临更多挑战  虫口爆炸并非是昆虫威胁农业的唯一途径,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更深层次的昆虫行为变化。  为了追踪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昆虫在漫长的演化中形成了和宿主同步的物候节律,而气候的变暖却逐步打破了这种同步性[6],这种现象被称为——物候失配。  当农业害虫和宿主植物发生物候失配之

祁连山森林群落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取得进展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山脉,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集聚地,也是河西走廊水资源供给区。森林是祁连山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了解森林群落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相关团队开展了祁连山北坡亚高山灌木群

北方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驱动北半球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相关研究发表于Global Change Biology。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张亚玲、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国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禹为

科学家首次揭示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鱼类繁殖物候的影响

  我国科学家通过前后20年的深入研究,首次揭示出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鱼类繁殖物候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裸鲤的繁殖物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幼鱼的生长季节共增加了约17天,增加的速率约为每10年3天。  其中,1970年到19

南京地理所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物候过程研究获进展

  物候过程和变化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最直接响应,相关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交互作用能够显著改变湖泊浮游植物物候特征。由于长时间序列连续观测资料的缺失,浮游植物物候参数的提取和成因机制的解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滞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项目的资助下,中科院南京

中外科学家研究揭示北半球落叶期将提前的奥秘

  植物物候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在调节植物碳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物侯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春季温度和积雪融化时间的影响上,对于控制秋季叶片衰老时间的因素尚未明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吴朝阳等联合国外专家开展的一项针对北半球植被秋季落叶期物候与昼夜温变化的研究有望填补这项空白,近日相关研究结果

武汉植物园发现气候变暖下生物防治入侵植物的非靶标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和外来生物入侵是威胁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的种群、分布、物候期等均受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可影响外来入侵生物和本土生物及其互作关系,从而影响入侵生物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生物防治,即通过引进、释放原产地专一性天敌控制入侵生物,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理入侵生物的重

全球变暖下森林向更高海拔爬升的物候学依据找到

  过去100年,全球变暖导致森林向更高处爬升。10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乔木春季生长发育提前,种间竞争优势随之增加,使得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爬升。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高山树线是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往更高处,山上的植被就变成了灌

华南植物园在树木发芽物候的适应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008/t20200831_4757638.shtml  晚春较低温导致的霜冻危害树木的叶片生长,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以往研究表明,植物可通过对当地环境的长期适应来调整发芽物候,以达到生长季长度和冻害躲避间的平衡。目前,尚缺少

青藏高原:天气暖了-植物生长期短了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推后、生长期缩短,这可能会导致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出现牧草短缺现象。   过去的研究指出气候变暖使多数植物的春季物候提前,但仍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温带植物并不遵循这个规律。许建初研究组利用遥感

成都生物所揭示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群落对气候的响应方式

  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的生命过程受温度制约明显。即使在生命循环的末期,气候变化也能够使某些草本植物得以机会性生长,进而改变或潜在影响植物秋季养分的回流动态、物质贮存量以及来年生长和物候。但是,植物生命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因植物种类、生活型以及功能群类型的差异而呈多样性表现,进而影响自然群落间的

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

  11月29日,《自然》杂志新闻栏目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推后、生长期缩短。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1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尽管过去的研究指出气候变暖使多数植物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