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樊春海:实现生物检测的一个“小目标”

如何快速、准确开展各类遗传性疾病、传染病、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要疾病的早期检测,是千万百姓心中的愿望。日前,一项生物检测研究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研究发展了若干早期生物检测技术,对于环境和传染性疾病的监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便是来自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春海团队的“生物分子界面作用过程的机制、调控及生物分析应用研究”。该研究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基于生物分子构象变化的“动态”生物传感检测新策略,通过构建一系列基于界面调控的生物传感器,实现了若干与重大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生物分析检测。 被“生物传感”吸引 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食品营养、环境监测、国防工业及人类卫生保健等诸多领域均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很多国家把生物传感研究作为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 樊春海回忆,他在2000年时偶然阅读到国际权威杂志《先进材料》关于艾伦·黑格教授的一个专题报......阅读全文

西尔曼:国产生物传感分析仪正在崛起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全世界完全掌握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机构不到10家。现如今,我国生物传感器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占比不到10%。”深圳市西尔曼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振说。  深圳西尔曼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西尔曼”)是Sieman Bio-medical Solutions company l

第二届全国生物传感、生物芯片与纳米生物技术论坛召开

  5月24日-25日,第二届全国生物传感、生物芯片与纳米生物技术高端论坛(BBN China 2019)在山东济南召开,包括5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三百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和业界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树恒,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济南市副市长孙斌,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第二轮)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好消息!金秋时节的10月22-2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将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召开。这是我国化学生物传感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学术盛会

中外专家热议生物分析技术

日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南省科技厅和湖南大学共同主办的“2008年第三届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分析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ISBBN 2008)在湖南大学举行。美国科学院院士理查德·N·杰尔、穆斯塔法·艾尔-赛义德,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张玉奎、俞汝勤、姚守拙,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董绍俊,以及杨士成、

15分钟诊断乳腺癌基因!2 nm“金”桥革新基因检测!

以乳腺癌基因诊断为代表,单点突变的识别诊断意义重大!  在医学检测中,乳腺癌的基因诊断变得愈发重要。中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速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发病率列世界第一;乳腺癌发病和死亡分别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1位和第5位。在世界范围内,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而带有突变基因的人群要比普

科技日报报道邹明强微纳传感器技术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正在进行项目研讨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而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源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和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农药、兽药、添加剂等的不科学使用,甚至是违用、滥用等违法、违规行为所致。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

分析化学的“世界杯”离我们还远吗?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办,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于2018年6月15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和湖南大学、中科院院士俞汝勤两位专家专题报告后(相关报道:第十三届化学会 分析化学的进展与未来),

2017CAIA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为了调动我国广大分析测试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奖励在分析测试领域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促进我国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于1993年设立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简称“CAIA奖”)。该奖项2015年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017BCEIA奖项全揭晓 金奖17名 新产品奖22家(附全名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7年10月10日,国内分析测试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展会——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整个展会将持续4天。  10月10日晚,BCEIA2017奖项公布,分别为2017BCEIA金奖(17名)、2017BCEIA新产品奖(22家企

上海应物所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平台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在临床检测、遗传分析、环境检测、生物反恐和国家安全防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传感器件。最近,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发展了一种基于DNA纳米技术的三维DNA纳米结构探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类新型的生物传感平台,实现了对基因和蛋白质高

生物大分子纳米结构工程:从精确组装到精准生物传感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集成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或核酸等)和物理、化学换能模块的器件(信号转导易与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混淆)。生物传感器已经广泛用于家庭监护和现场检测,目前的穿戴式和床边检测(POCT)生物传感研究可能对疾病监控模式产生深刻影响。然而,有别于均相反应体系,生物传感器本质上是一个异相界面反应过

武汉病毒所蛋白纳米自组装及超灵敏免疫分析研究获进展

  自组装 (self-assembly) 是指系统的构成元素(如分子)在不受人类外力干预下,自行聚集、组织成规则结构的现象。自组装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组装蛋白纳米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纳米技术平台,为发展超灵敏的生物纳米传感新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分子识别

2015年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名单公布

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单位主要完成人获奖等级1.          基于单自旋量子探针的单分子磁共振探测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王鹏飞、荣星、孔熙、居琛勇、苏吉虎、张琪特等

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名单

  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获奖名单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单位主要完成人获奖等级1.          基于单自旋量子探针的单分子磁共振探测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

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公示

   为了调动我国广大分析测试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的积极性,奖励在分析测试领域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促进我国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设立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

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三)

2.4  医学         医学领域的生物传感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生物传感技术不仅为基础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新型方法,而且因为其专一、灵敏、响应快等特点,在军事医学方面,也具

第十七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隆重召开

      2009年4月19日上午8点半,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中国色谱学会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办,以及湖南省精密仪器测试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于湖南长沙市枫林宾馆会议室隆重开幕。来

百人学者最新Nature文章:破解DNA折纸难题

  2006年,加州理工大学Paul Rothemund开发出了用长链DNA折叠规定形状的DNA折纸(DNA origami)技术,这一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一些科学家预言人类将从“非生命产品”制造业转化为“有生命产品”制造业的无限可能。换句话说,未来你手中拿的每一样东西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DNA。 

2016国际荧光前沿技术高端论坛(FluoroFest)在京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4月19日,2016国际荧光前沿技术高端论坛(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学开幕。FluoroFest 是一个全球性的荧光学术论坛,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荧光技术,推动跨学科及领域的经验分享与合作。

中科院新晋院士樊春海:我是“学而知之者”

  樊春海: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2019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6岁,他获得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33岁,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42岁,他的团队发展了DNA自组装结构诱导纳米尺度精确矿化的新方法,在N

我国DNA纳米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兴领域  DNA纳米技术是利用DNA的分子性质,如自组装的特性,构建出可操控的新型纳米尺度聚集体或超分子结构。此时,DNA的作用不是遗传物质,而是作为结构模板,或是作为计算工具。  DNA纳米技术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6年,加州理工学院博士Rothe

四川专家揭秘:“万人计划”要闯4道关

  70后工程师王广金:打破国外垄断,保障中国核电安全   日前,中组部公布了“万人计划”首批名单,我省共有7人入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罗先刚入选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王广金,电子科技大学的彭倍、周涛、李强,西南财经大学的尹志超、刘军强入选了首批“青年拔尖人才”。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啦!

  2017年12月1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基金申请代码调整宣讲会”,2018年化学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为:  B01 合成化学  B02 催化与表界面化学  B03 化学理论与机制  B04 化学测量学  B05 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  B06 环

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系列分会

  2010年第三届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开幕,在持续两天半的会议日程中举行了一系列分会,这是学术交流的大平台,是前沿科技的大汇聚,是学习生命分析化学的大好机会。下面撷取部分分会,以飨读者。前沿论坛分会场  前沿论坛分会在8月21

国际学术期刊《今日材料》发表智能所评述论文

  最近,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刘锦淮研究员和黄行九研究员等合作撰写的综述论文《基于电信号的纳米间隙生物传感器件》(Electrical nanogap devices for biosensing)在《今日材料》(Materials

2012年度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公布

  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等36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稀土生物效应的细胞无机化学研究”等6

生物传感器的纳米“开关”

  纳米技术的介入为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近日,据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报道,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赵永生课题组利用高比表面积的一维纳米材料,制备出一种更加灵敏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生物传感器。该项研究也为低维纳米材料制

第五届金属组学国际研讨会大会报告(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9月9日-12日,第五届金属组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00位金属组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金属组学的最新进展及未

师昌绪 徐坚:材料科学成为人类进步的强大“引擎”

  材料领域未来展望   当今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了: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及应用过程绿色化。主要体现在:   (1)信息材料向超高集成电路、超低线宽、器件微型化、多功能化、模块集成化发展。信息载体由电子向光子发展,光通信、光传感、光存储、光转换技术

《纳米技术》:调控PH值可制造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纳米材料

我国科学家最近发现,银纳米粒子的形状、颜色和光学性质都可以通过一种简易、廉价、省时的方法进行控制。只要调节纳米粒子的沉浸溶液的PH值,银纳米棱柱(nanoprisms)就可以变成纳米圆盘(nanodiscs),同时提高粒子的光散射特性。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纳米技术》杂志上。 进行该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