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青年科技奖得主李传锋:“玩”出来的信仰

继2012年和2013年获得王大珩光学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传锋不久前又站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 在“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的过程中,李传锋的科研道路颇为曲折。 以“玩”的心态做科研 李传锋酷爱物理,1990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的4个专业全都填了中国科大的物理。刚进科大时,秉性贪玩的他很紧张,“因为班上有好几个高考状元”。当时坊间流传着“不要命的上科大”,李传锋经常到通宵教室学习,累了,就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休憩,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李传锋骨子里喜欢尝试新鲜东西,大三确定专业方向时,选择了当时国内最前沿的量子光学,到郭光灿教授实验室学习,大四结束后正式“分流”到郭光灿门下读研究生。这时,他感到自己的基础已学得很扎实,加上课程不多,于是玩起了电子游戏。但有点 “玩过了头”,连导师主讲的《量子光学》也没考好。郭光灿把他叫到办公室狠批一......阅读全文

李传锋:“玩”出来的青年物理学家

中国科大 李传锋教授  一向谦逊低调的青年学者李传锋教授近段时间连获大奖,继去年获得王大珩光学奖之后,今年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刚刚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他又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的“土著”教授,李传锋是同事眼里的“好学生”、“

走进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十一年前,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还只是名普通教授。当他带着几个研究生跑去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称基金委)设立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时,差点被“毙掉”。   “你们的方向很好,工作基础也很好,但是队伍太差。”基金委方面几番考量后才批准了他们的申请。   但近年

中国科大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高维固态量子存储器

  记者8月19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高维固态量子存储器,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学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据介绍,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在固态系统中首次实现对三维量子纠缠态的量子存储,保真度高达99.1%,存储带宽达1千兆赫,存储效率为20%,

高维固态量子存储器研制成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在固态系统中首次实现对三维量子纠缠态的量子存储,保真度高达99.1%,存储带宽达1千兆赫,存储效率为20%,而且该存储器具有对高达51维的量子态的存储能力。该成果发表在近日物理学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远程量子纠缠

中国科大首次验证六光子量子非局域性

   日前,中国科大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世界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纠缠态,并首次验证六光子的量子非局域性,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著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量子非局域性,是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的核心问题之一,起源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与玻尔对量子力学的争论。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

中国科大首次验证六光子量子非局域性

  日前,中国科大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世界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纠缠态,并首次验证六光子的量子非局域性,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著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量子非局域性,是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的核心问题之一,起源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与玻尔对量子力学的争论。爱因斯坦认为量子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验证六光子GHZ非局域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多光子非局域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六光子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态,并首次验证了六光子GHZ(即“非此即彼”型)非局域性。研究成

郭光灿院士团队实现相距一公里的高维量子纠缠分发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教授李朝晖、中山大学教授余思远等合作,首次实现公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量子纠缠分发。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光学》。  量子纠缠作为量子通讯、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过程的重要资源,其长距离分发对于量子技术

中国科大实验实现量子相干性蒸馏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相干性实验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实验室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辅助比特的量子相干性蒸馏。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光学协会(OSA)旗下杂志Optica上。  量子相干性(quantum coh

中国科大实验实现量子相干性蒸馏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相干性实验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实验室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辅助比特的量子相干性蒸馏。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光学协会(OSA)旗下杂志Optica上。  量子相干性(quantum coh

中国科大研制出光学量子模拟器用以研究相变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教授研究组成功研制出光学量子模拟器,并首次在纯量子模型中证实描述相变过程的Kibble-Zurek(KZ)理论的绝热—脉冲近似成立。此成果发表在1月24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计算机拥有经典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现公里级高维量子纠缠分发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李朝晖教授,中山大学余思远教授等合作,首次实现公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纠缠分发。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光学》上。  量子纠缠作为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过程的重要资源,其长距离分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根据中科院人教局科发人教字〔2008〕192号、194号和26号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类奖学金、奖教金和优博论文经各单位评审推荐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评,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组织终审,现结果已全部揭晓。获奖名单如下: 一、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中奥学者首次实现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中的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奧地利科学院马库斯·胡贝尔教授研究组合作,首次实现了高保真度的32维量子纠缠态。 相比0和1的2维系统,高维量子纠缠态在信道容量上有着巨大优势。然而要实现这一优势,必须

中国科大在量子模拟器研究方面获进展 开拓新研究方向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模拟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教授研究组研制出非局域量子模拟器并模拟宇称-时间(Parity-time, PT)世界中的超光速现象。该成果首次展示了非局域性在量子模拟中的重要作用,为量子模拟器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发表

郭光灿团队等合作实现相距一公里的高维量子纠缠分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教授李朝晖、中山大学教授余思远等合作,首次实现公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纠缠分发。该研究成果于3月12日发表在国际光学期刊Optica上。  量子纠缠作为量子通讯、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等

郭光灿院士领衔实现量子态可恢复新型量子测量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及瑞典科学家合作,实验实现了量子态可恢复的新型量子测量,并验证了量子测量过程中信息提取与量子态恢复之间的转化等式关系,从信息提取的角度推进了对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理解。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X》杂

中国科大郭光灿团队制备出高性能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存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等人采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备出高保真度的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并基于自主研制设备首次实现稀土离子的电子自旋及核自旋相干寿命的全面提升。相关成果分别于2月20日和2月28日发表在《光学》和《应用物理评论》上。  量子

中科院科学家实现麦克斯韦妖式量子算法冷却

麦克斯韦妖式算法冷却原理抽象示意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教授研究组在量子冷却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组与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理论组合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麦克斯韦妖式的量子算法冷却,并在光学系统中利用量子模拟技术实验演示了这种量子冷却方法的工作原理。这项

中国科大首次利用量子互文性产生出量子非局域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柳必恒、韩永建及其合作者首次在实验上利用量子互文性产生出量子非局域性,并首次证明光子的测量结果与其历史无关,为堵上非局域性检验中的自由意志漏洞打下了重要基础。该成果于11月

中国科大实验实现噪声适应的量子精密测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英国合作者在线性光学系统中实验验证了纠缠态的相干性对横向噪声的适应性,并进一步验证在横向噪声中纠缠态探针的量子测量精度仍可超越标准量子极限。该项研究成果11月1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期

中国科大实现世界最高保真度的固态量子存储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在固态系统中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量子存储器,保真度高达99.9%。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11日出版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网站Physics Synopsis栏目作为亮点报道。  

“宇称—时间”对称增强型量子传感器问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唐建顺研究组在量子传感和“宇称—时间”对称系统的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实现“宇称—时间”对称增强型量子传感器,其灵敏度比传统量子传感器提高了8.86倍。该成果近期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浩渺的宇宙中有无数普通或者奇妙的对称性。如果物质同时满足时间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单向量子非局域性的定量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实验实现了单向量子导引,定量揭示了一类非对称性的量子非局域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21日《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同时被美国物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单向量子非局域性的定量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其合作者实验实现了单向量子导引,定量揭示了一类非对称性的量子非局域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21日《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同时被美国物

中国科大首次在两比特系统中观测到严格的单向量子导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在两比特系统中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多种测量设置的单向EPR量子导引。该研究成果4月5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  1935年,爱因斯

中国科大实现零容量量子信道的量子信息有效传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信道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其合作者深入研究噪声信道量子容量的激活问题,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零容量量子信道中量子信息的双向传输。该成果于2016年1月8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信道容量

中国科大首次量子模拟马约拉纳零模的非阿贝尔几何相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模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韩永建等人与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制的光学量子模拟器研究马约拉纳零模的非阿贝尔交换特性,实现了具有拓扑特性的非阿贝尔几何相位,并演示了拓扑量子计算的普适量子门操作。该成果于10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

中国科大首次量子模拟马约拉纳零模的非阿贝尔几何相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模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金时、韩永建等人与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制的光学量子模拟器研究马约拉纳零模的非阿贝尔交换特性,实现了具有拓扑特性的非阿贝尔几何相位,并演示了拓扑量子计算的普适量子门操作。该成果于10月1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

中国科大等首次实验证实量子力学中强于二值关联的存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在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与西班牙、匈牙利和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证实了量子力学中强于二值关联的存在。该成果于5月4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并入选“编辑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