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地学领域不能只讲自己的故事

“一直以来,科学圈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科学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以至于一个大的领域不断涌现很多新的学科分支,从一开始的几个领域已经扩展到现在近万个学科。地球科学包括很多领域,而每个领域都在讲自己的故事。但是,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无关领域。”国际地球科学高端论坛今天在京举办,中科院外籍院士陈德亮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陈德亮说,做科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科学本身的好奇心、探索未知,另一个是为社会服务。“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水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不是一个学科能解决的,也不是学科分支能解决的,更不是扩展更多学科能解决的。地学内部应该很好地协调起来,解决社会重大关切问题。另外,地学圈子的科技工作者还应该与其他相关学科密切合作。” “地球科学很重要,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能源、经济发展、民生、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地学专家既不能只在科学圈中玩,也不能只在自己的领域玩,而是要建立一个类似‘命运共同体’,和......阅读全文

吴静惠 宫鹏:如何走向地学就业新时代

  提起地学,人们会下意识地想起去边远山区采矿,会认为它冷僻、传统、难就业,但近期发表于《自然》杂志的Earth works一文将颠覆这种看法。  文章分析了地学在今后几十年的就业趋势,得出的结论足以让地学研究者们感到鼓舞。“如果你有地学学位,那么除非你懒惰到极点,不然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美国地质学

交叉优势走得更快 清华地学中心成立3年成绩斐然

  9月中旬,教师节过去不久,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办公楼里仍挂着学生们自己设计的谢师海报,特色明显。与这些海报并排贴着的便是各种讲座信息以及中心新近发表的论文,90%是英文,内容五花八门,有关于大气环流的,有关于湿地保护的,有力学领域的,还有计算机领域的……涉及的领域和学科十分广泛。   

345人,分69组!港澳台重点专项首轮评审专家名单公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港澳台重点专项首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根据政府间/港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已于2019年9月组织开展政府间/港澳台重点专项项目首轮评审。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69组专家,345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尹赞勋:名以“志留”誉地学

   “看看,你们的工作很不仔细,把图的方向搞错了。穆恩之、盛金章的工作就很仔细,应该向他们学习。”尹赞勋指着手中报告里的一张图,很严肃地对身边的年轻人说。  年轻人叫范嘉松。半个多世纪后,当88岁高龄的范嘉松回忆起这件事时,脸上仍不由得一阵阵发热:“尹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地学家。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矿业发展机遇

  2015年,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为仍处颓势的全球矿业犹如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在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一带一路”战略会给全球矿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不出所料地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很多专家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向纵深推进,必将进一步拓展沿线各国矿业合作的空间,将各国在资源、

“地学长江计划”在武汉启动

  为解决长江流域所面临的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长江经济带发起的战略性科技创新计划“长江流域地质过程及资源环境研究计划”近日在武汉启动。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近年来,伴随着长江流域建设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出现了湿地面积萎缩、

著名分析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科学家李家熙教授逝世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老主任李家熙研究员因病于2019年3月3日凌晨去世,享年87岁。李老师年轻时就追求进步,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为国家地质分析事业奉献了一生。退休后2006年发起的生命关怀协会为推动临终关怀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两年她与alzeimer症和消化道肿瘤乐观积极作斗争,于

国家基金委发文:斥资3000万元! 用于科研项目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深时地球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演化研究项目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推动学科交叉,积极应对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拟资助“深时地

刚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一份重要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深时地球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演化研究项目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推动学科交叉,积极应对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拟资助“深时地

涂光炽:一位真正的学者

学术民主的领导 “我先来谈吧。” 8月24日,在广州地化所的会议室里,一场悼念涂光炽的座谈会刚刚开始,研究员杨蔚华第一个发言,但是说出刚才那句话之后,他却哽咽着不能言语。足足一分钟之后,杨蔚华才开始回忆和涂先生交往的经历。“我只说一点,那就是涂先生的学术民主作风,给我留下的印

涂光炽:一位真正的学者

丁抗说:“我要用我全部的心声告诉人们:涂光炽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留下的足迹和他全部的治学生涯,体现了学者的崇高。在一个缺乏学者的时代,一个学者静静地走了。他用他顽强的人生给学生留下了一道难题的答案。” 8月21日,中科院院士涂光炽逝世3个星期之后,记者在他生前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

数理和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示

  关于2015年度数理和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评估结果公示的通知  教技司[2016]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

数理和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5年度数理和地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教技厅函[2016]40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2015年我部

“海洋地学科普”丛书面世

 “海洋地学科普”丛书,海洋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由海洋出版社和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共同策划、组织专家编著的“海洋地学科普丛书”(五册),历时两年多的精心打造现已面世。该“丛书”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专项资助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中

孟宪民:执着一生地学情

  70年前,他携全家从重庆到北平出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执教6年间培养了裴荣富、常印佛、刘宝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他是我国最早运用矿物微量分析的学者,是中国层控矿床研究的先驱。如今,斯人归去已近半个世纪,他的学术思想仍在传承中发展,推动着中国地学事业的进步。  “他是一个好强的人,也是一个刚烈的

“纳米”世界观地球 ——访中国科学院大学琚宜文教授

  对琚宜文而言,“纳米地球”神秘而令人神往。  这个世界令琚宜文着迷,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使他及其团队终于在国际上开拓了一个综合性的纳米地球科学领域(学科),并由此为突破口,全面阐述了纳米地球科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并从微观延伸至宏观重要地学问题。纳米地球科学的兴起无疑将为21世纪

科技部发布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核查结果

  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对在2015年地学领域和数理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列为限期整改的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见附件)整改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发布地学领域和数理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核查结果的函  国科基函〔2017〕37号  四川省科技厅,教育部科学技术

2010年数理和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国科发基〔2010〕578号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四川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厅:     &nb

从跟跑到并跑:我国科技论文正向高质量转型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新型晶体管,为我国未来实现超高速晶体管奠定了基础;“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成功着陆;5G商用将世界带入高速互联时代;“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大规模光量子计算芯片,使量子计算机获得超凡计算能力成为可能……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这些不断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显着中国科研从昔

亚洲地貌与构造系列图著出版

  毫无疑问,如今的人们正享受着现代科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更高效地获取、更恰当地应用,使之成为指导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仍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即将步入“十二五”阶段,有关海量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的问题再次成为科技界的关注对象。  在地球科学研究的诸多

青藏高原2014地质年会在京召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3月28日在北京国谊宾馆主办了“ 青藏高原2014 地质年会”。以下为会议的亮点和建议。   凝聚了全国青藏高原研究队伍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是全球地学瑰宝,对于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和资源开发具有极其重大意义。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在中国大陆,是地球母亲给中

应用LIBS技术对砂岩型铀矿进行元素分布测量......(一)

应用LIBS技术对砂岩型铀矿进行元素分布测量(Mapping)和伴生分析矿物岩石的研究中,传统的地学分析仪器对于贫矿石元素检测较为困难:例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电子扫描显微镜、LIF或XRF技术等。主要原因是矿物中的金属相较小(μm),或者其中的胶态组分中元素难以检测,或者二者兼有;并且要经过相当

中国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地质学家坚信,解决人类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问题与挑战,只能立足地球,向地球深部汲取资源。众多科学之谜,也只有开展深部探测才能解决:千山万壑起之何因?金银铜铁源自何处?地震能否预报?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急切地渴望了解地球深部。   “地壳探测工程”是我国科学家历时6年构思、策划的重大科学计划

“磁化率在古生界沉积岩石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召开

  11月28日至12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2010年度国际地学研究计划项目(IGCP-580项目)“磁化率在古生界沉积岩石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2010 IGCP-580 Meeting: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susc

“纳米地球”神秘而令人神往

  “纳米”世界观地球   ——访中国科学院大学琚宜文教授   对琚宜文而言,“纳米地球”神秘而令人神往。   这个世界令琚宜文着迷,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使他及其团队终于在国际上开拓了一个综合性的纳米地球科学领域(学科),并由此为突破口,全面阐述了纳米地球科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和前沿科学问题

中科院地学部18位院士解析汶川地震

建议绘制全国地震烈度图  注意科研成果的积累和共享“最近大家都很忙。”在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举行的四川汶川地震院士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的开场白道出了在场各位两鬓斑白的老院士们的近况。 汶川地震牵动了地学部各位院士的心。地震发生后,他们纷纷搜集资料、了解情况,并积极参与研

科技部将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评估工作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度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科基函[2015]2号四川省、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地震局科学

死海钻探 期待揭示耶稣时代气候状况

  在距耶稣诞生的小镇伯利恒约50英里的地方,科学家们正在死海海底开展钻取岩芯活动,以确定耶稣出生时当地的气候和地震活动规律。・据环境新闻服务(ENS)报道,这一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集结了来自八个国家的科学家。他们在这个世界最深的盆地上,穿透历经几十万年而形成的沉积岩钻取了一个深约460米的洞,对死

首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召开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1st CCGG:1st Congress of China Geodesy and Geophysics,以下简称“大会”)于10月25-2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等20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