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学家构建首张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

结核病是古老又新发的传染病,死亡人数为各类传染病之首。结核病的防控目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疫苗使用近百年,保护率和保护期受到质疑;二是现有的药物使用历史超过半世纪,耐药性日趋严重;三是诊断缺乏标识物,检出率低。 2014年12月11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武汉病毒所和上海交大、广东省结核病防治中心、广东体必康公司等机构的学者和临床专家近日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roteome Microarrayfor Global Studies of Protein Functionand Immunogenicity”的研究成果。 该蛋白质组芯含4262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覆盖其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95%,可用于全局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研究人免疫细胞-结核杆菌的互作机制;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进行药物靶标的全局性发现;高通量血......阅读全文

诊断结核病新技术:结核抗体蛋白诊断芯片

    结核抗体蛋白诊断芯片即将投入生产使用。这项技术将超越传统结核病诊断,提高结核菌的检出率。     记者昨天(8月25日)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吴雪琼课题组了解到,这项历经10年研制出的结核抗体蛋白诊断芯片超越传统结核病诊断“金标准”,目前该成果已转让生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开发RICK技术首次分离RNA结合蛋白

  科学网广州2月13日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米格尔•埃斯特班、张必良和副研究员鲍习琛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发RICK技术首次分离RNA结合蛋白。该技术是全面分析细胞内的RNA-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揭开基因组中的“暗物质”-非编码RNA的未知功能。相关研究2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蚯蚓蛋白酶有望用于乙肝防治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赫荣乔研究了蚓激酶同工酶(LKI)在抗乙型肝炎方面的作用时,观察到其中一个同工酶,针对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具有较高的活性。研究人员称该同工酶为乙肝核心抗原蛋白酶(以下简称HBeAgase),其降解位点在HBeAg分子与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线性表位上,同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4X0.4μm。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约占干重的60%,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可影响染料的穿入。分枝杆菌一般用齐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

首张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助力结核病研究

  就在几年前,人们普遍认为,结核病即将成为继天花之后第二种被彻底消灭的疾病。然而,数年过去了。结核病却重新成为了我们的心腹大患。原因在于现有疫苗使用近百年,保护率和保护期受到质疑;其次是现有主要药物使用历史已约半世纪,耐药性日趋严重;最后诊断缺乏标识物,检出率低。因此,如何能够迅速检测诊断结核病病

中科院、上海交大推出新蛋白质组芯片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每年全世界有将近两百万人死于这一毁灭性疾病。现有抗生素能够缓解结核病的症状,但治疗往往持续数月并且难以将其根治,结果是这种疾病在治疗数年之后频频复发。  人们已经对结核分支杆菌进行了多年研究,但至今

吴雪琼:结核抗体蛋白诊断芯片即将投入临床

    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古代医学还只是认识到该病可能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慢性传染病,“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转旁人,乃至灭门”。8月25日,北京日报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原309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吴雪琼课题组了解到,这项历经10年研制出的结核抗体蛋白诊断芯片超越传统结核病

毕利军: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创新发展

  结核病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新发结核病人960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是全球控制的极为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结核病防治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没有解决,致使全球近100年没有结核病预防的新疫苗、没有针对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新药物。2005年,世卫组织呼吁全球开展结核病新技术研究,致力于加

中科院:海洋生物cDNA分析

  造礁石珊瑚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框架生物, 研究其重要功能基因对于理解造礁石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指示意义,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取了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的总RNA, 通过RT-RCR得到 cDNA, 并以 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