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连化物所金和铱均相催化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兴伟研究员带领的金属合成与分子活化实验研究组(21T1组)关于金催化的综述性论文以Minireview的形式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论文链接)。与此相关的铱催化合成方法学的论文也以通讯的形式近期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近十年里,金络合物催化的有机反应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机理和方式独特等特点迅速成为当前有机合成催化的热点之一。李兴伟研究组综述了(其中包括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金催化中极性E-O键(E= N,C和S) 中氧原子转移到炔烃而生成金的类卡宾体活性中间体这一独特的转换过程。该方法产生的金类卡宾体可以被各种亲核试剂捕捉,从而成为构建C-C,C-S,C-N以及C-O键的重要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金类卡宾体可作为具有高危险性和合成复杂性的α-羰基重氮化合物的替代体。该综述论文共涵盖了70余篇近期的研究......阅读全文

大化所发表原位固体核磁共振应用于多相催化反应文章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和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受邀撰写的综述文章In situ solid-state NMR for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 joint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在近

化物所多相催化界面限域效应研究受邀撰写综述文章

  近年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在多相催化界面限域研究方向上开展的系列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受邀撰写的综述文章Interface-confined oxide nanostructures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理论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反应物转化率、选择性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图  纳米结构限域的配位不饱和金属原子是众多酶催化和均相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在负载型多相催化体系中,实现可控制备具有类似酶结构特征的高效、稳定的活性中心,对多相催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也是对催化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巨大挑战。 

包信和院士:催化世界里的坚守

   今年1月份,中科院院士包信和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向包信和颁发了荣誉证书。《中国科学报》记者想跟包信和约一个采访,他回复了一个致歉的短信:“年前工作日程安排已满,年后我们再联系。”直到2月24日,《中国科学报》记者接到包信和的电话:“我

大连化物所发表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综述文章

  继2008年在英国Chem Comm发表特写论文(Feature Article)后,受美国化学会《化学研究报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邀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潘秀莲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等近日撰写综述文章,详细报道在限域催化领域研究最新进

大连化物所等成功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研究员领导的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团队通过与该所“千人计划”入选者刘景月研究员(负责高分辨电镜)、清华大学李隽教授(负责理论计算)合作, 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以FeOx为载体制备出极低金属含量的单原子铱(Ir)催化剂Ir1/FeOx。将该催化剂用于

电催化还原CO2的新型催化剂

  近年来,电催化还原CO2生成有经济价值的小分子产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如何实现在较负的催化电压下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从而达到高催化产率的目标,一直是领域内的研究难点。日前,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环境友好催化过程研究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二维/零维的氧化铋纳米片/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Bi2O

大连化物所多相催化的界面限域效应研究再获进展

PtNi双组分催化体系中的表面NiO和次表层Ni催化CO氧化反应的协同作用机制  日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在多相催化的界面限域效应研究中再次取得新进展。  在众多的催化过程中,催化活性中心往往是配位不饱和的金属原子,这些物种具有亚稳态、

青岛能源所:小分子产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电催化还原CO2生成有经济价值的小分子产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如何实现在较负的催化电压下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从而达到高催化产率的目标,一直是领域内的研究难点。日前,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环境友好催化过程研究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二维/零维的氧化铋纳米片/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Bi2O

长春应化所通过绿色介质成功制备芳胺类化合物

  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合成与催化研究组发明的“H2O-CO2体系中芳烃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制备芳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近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芳胺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通常由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制得。硝基化合物气相和液相加氢法均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易造成环境污染,

功能钙钛矿氧化物多孔膜及节能再生技术面世

  钙钛矿氧化物具有独特的光电及催化活性,在高温催化、气体分离及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膜分离与催化研究组前期在新型钙钛矿氧化物开发及其催化-膜分离性能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近期,该研究组副研究员王玉超采用钙钛矿氧化物La0.7Sr0.3CoO3(LSCO

创新稀土应用于改进尼龙生产

  美国能源部的创新工房:重要材料研究所(Critical Materials Institute)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化学工艺,该工艺可以将铈这种稀土金属运用到改进尼龙的生产中。  该工艺应用铈基材料,将其和钯催化剂一起制成纳米大小的粒子,用来制作环己酮,一种关键的尼龙原料。  传统的制造环己酮的方

生态环境中心在甲醛常温催化氧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甲醛是我国室内环境中最严重的气态污染物,由于人造板材的广泛使用,使得几乎所有新装修房间和大型公共设施都存在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给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传统甲醛净化技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迫切要求研发高效、安全、长寿命且无二次污染的室内空气甲醛净化材料和技术。

大连化物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团队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刘景月教授(该所“千人计划”)一起合作,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将Pt/FeOx 单原子及准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含有不饱和取代基团的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选择加氢反应,在温和反应条件下(40 oC, 氢气压力0.3 MPa)获

大连化物所G-四链体核酸结构及催化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李灿、博士研究生程明攀等在G-四链体核酸(G4-DNA)结构性质和催化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发现G4-DNA的loop区域序列的排列组合方式对富含鸟嘌呤(guanine,G)的DNA序列折叠形成的G4-DNA的二级结构和热稳定性具有

大连化物所手性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李灿、刘龑团队在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高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底物控制的基于邻位亚甲基醌(o-QMs)中间体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和4+2环加成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大连化物所手性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李灿、刘龑团队在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高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底物控制的基于邻位亚甲基醌(o-QMs)中间体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和4+2环加成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纳米限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分子在纳米孔道限域环境中扩散和反应显示了非常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理论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模拟。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研究员带领的“界面和纳米催化”研究组(502组)在自行研制的一套与固体核磁共振仪耦合的动态催化反应系统中,采用激光诱导超极化129Xe技术,首次在模拟催化

武汉物数所在甲烷催化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邓风研究组,日前在甲烷和一氧化碳催化转化制乙酸的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在线发表。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作为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化

大化所等在纳米催化的形貌效应研究中获新进展

  纳米催化的形貌效应研究  日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反应化学研究组(501组)申文杰研究员等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苏党生研究员合作,在氧化铁纳米材料的形貌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在线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该

生物质催化转化制1,2-丙二醇项目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徐杰研究员领导的有机催化研究组(204组)与山东经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生物质催化转化制1,2-丙二醇项目取得新进展,在设计和建设的中试装置上实现一次开车成功,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达到90%以上。山东经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特发贺信以示祝贺。   制备1,2-丙二醇

大连化物所多相手性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李灿、研究员刘等在多相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首例高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碱催化的硫醇对o-QMs的加成反应;实现了同时对烷基取代和芳基取代o-QMs的广谱的底物范围;为合成手性a-苄基硫醇提供了新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

大化所等利用深紫外激光PEEM系统研究石墨烯表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彭海琳课题组合作,利用本组新近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电子发射显微镜(DUV-PEEM)和像差矫正低能电子显微镜(AC-LEEM)系统,对调制搀杂制备的具有“马赛克”结构石墨烯进行表面形貌

曲振平、傅强组基于HP ATR FT-MIR在CO2转化甲醇方面取进展

引言  二氧化碳催化氢化直接转化为甲醇,是控制大气中持续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可实现碳的资源化利用,对未来碳基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中,甲醇选择性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具有“跷跷板”效应。如何有效平衡两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成果展示  近日,大连理

张锋连发Science,Nature文章:CRISPR下个技术趋势—RNA编辑

  10月25日Science发表了CRISPR技术先驱张锋研究组的最新成果:RNA editing with CRISPR-Cas13,咋一看这个标题还以为是张锋一稿多投,因为实在是与本月初他们研究组发表在Nature的论文标题太像了(Nature论文:RNA targeting with CRI

基于借氢策略的酮C-烷基化研究综述论文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有机金属催化与合成研究组借氢有机催化合成研究工作受到关注。研究员余正坤等受邀撰写基于借氢策略的酮C-烷基化研究综述论文C-Alkylation of Keton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by Alcohols via Transition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手性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503组)李灿院士、刘龑研究员团队在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高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底物控制的基于邻位亚甲基醌(o-QMs)中间体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和4+2环加成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大连化物所惰性化学键催化活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二环吡啶酮类化合物合成示意图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余正坤研究组、孙承林研究组和陈吉平研究组合作的惰性化学键催化活化研究最近取得新进展。  通过在烯烃分子的一端引入给电子的二硫烷基、在另一端引入吸电子的羰基来活化内烯烃碳-氢键的策略,研究人员

废弃生物质基炭材料及催化能源化应用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振刚研究组在废弃生物质基炭材料制备及其能源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Green Chemistr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7;204:566-576)和ACS Sustainable Ch

创新领军人才丛志奇团队开发设计P450过加氧酶的新策略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以亚铁血红素为反应活性中心、以分子氧(O2)为氧化剂的多功能氧化还原酶超家族。P450酶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地催化惰性C-H键羟化、烯烃环氧化、杂原子氧化等多种类型反应,在生物化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