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型核聚变能源研究替代聚变技术悄悄升温

通用聚变(General Fusion)公司的反应堆用巨大的活塞把燃料挤压进一个液态铅的旋涡中。 通用聚变(General Fusion)公司的磁化标靶反应堆。将磁化的等离子体环注入液态金属涡流,再用一丛活塞向内冲击金属,挤压等离子体点燃聚变。 ITER和其它许多反应堆都采用托克马克装置。它由多套线圈生成磁场,通过磁场把等离子体控制在反应室内,中心的线圈驱动电流通过等离子体,使它保持极热高温。 三阿尔法能源(Tri Alpha Energy)公司的对撞束聚变反应堆。由两门“大炮”把等离子体涡流发射到中央反应室,让它们融合成一个静止的等离子涡流,悬浮在磁场中,并由新燃料束持续加热。 美国的三阿尔法能源(Tri Alpha Energy)公司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核聚变能源......阅读全文

杜祥琬:对我国核能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我国能源结构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处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占90%以上)的阶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过10%作为进入多元结构的标志,则我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进入能源多元结构阶段。    在这个阶段初期的几十年中,化石能源仍将占大头,但煤炭和石油年消耗总和的绝对量在

我国热核聚变核心部件获重大突破

  近日,一则关于“人造太阳”的消息登上了央视新闻,也刷爆了朋友圈。许多人有疑问,太阳还可以制造?其实,这颗“太阳”是我国在国际热核聚变项目上的重大突破,由于太阳是我们在自然界目前能看到的最大核聚变体,所以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那么,这颗“太阳”是如何诞生的呢?  核聚变:未来能源问题的希望  核

美公司设计紧密型核聚变反应堆 核聚变成科技新闻关键词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紧凑型核聚变反应堆实验装置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核聚变”成为足够吸引眼球的科技新闻关键词。  10月15日,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设计出一款能够装载在一辆卡车上的紧密型核聚变反应堆,目前正在寻求商业或政府方面的合作伙伴,并宣称将在五年内制造出原型。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盲目

科学理性看待核能切忌“谈核色变”

  核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切实的好处。从科学技术层面来看,充分利用核能,可以很好地解决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但是,核能的社会风险,伴随着几次核事故,也愈发深刻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人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态度面对核能?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路甬祥詹文龙会见意大利物理学家Carlo Rubbia教授

    路甬祥詹文龙会见意大利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Carlo Rubbia教授  7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副院长詹文龙在京会见了来访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Carlo Rubbia教授。  路甬祥对Rubbia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对他多年来在粒子物理研究和高能物理研

科技部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人才工作会议在中国科大召开

  3月17日,由科技部主办的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人才工作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中国科大党委书记许武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许武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科大非常重视核聚变研究与人才培养,建校之初就设立了原子核物理与原子

杜祥琬:低碳电力拥有未来

  向低碳、绿色、可持续转型客观上是一场国际竞赛,我们需要以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面对和参与这场竞赛,切实加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抓住历史机遇,争占能源新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在这场竞赛中不落伍,并争取走在前头,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民族伟大振兴的必要条件。  未来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需

杜祥琬:中国核电奏响三部曲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近日正式宣布,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7月21日达到首次临界。  “快堆实现实际应用尚待时日,现在只是实验堆,以后还要经过示范堆、商用堆几个发展阶段才可能投入实际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接受《科学时报》

2013年世界核电建设及核电技术发展回顾

  2013年多数国家仍将继续按原计划建造核电站,并将进一步加强核安全监管,检查核设施防灾能力,调整核应急措施,积极开发先进核电技术。   ·日本   日本计划建造更多核电站。1月2日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表示,他将批准建造更多的核反应堆。   这与野田佳彦领导的民主党前政府的

中国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发布

记者9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获悉,由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凤麟核能团队负责编制的抗中子辐照钢标准《聚变堆用抗辐照低活化马氏体结构钢板》(HJB1016-2018)近日正式发布。   据了解,该标准是中国发布的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

中科院将成立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

  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涛日前表示,中科院正在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其中,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为法人依托单位,在能源领域部署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加快推动洁净能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  张涛是在日前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大连)洁净能源高端论坛

中欧积极推动和平利用核能研发领域合作

  “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合格测试、核电站非金属器件老化以后如何处理等中欧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研发合作的6个项目,其中两个项目已经开始执行,四个项目正在逐步走上轨道。这次会谈进一步清晰了如何执行和推动这6个项目,并确认了项目的资金来源。”11月15日,中欧和平利用核能研发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

“人造太阳”路上 中国后来居上

  今年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第30个年头。  核能,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成为了一柄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在试图探索利用核聚变能这一新的能源。  寻找能源新出路  “核裂变已经被人类利用发电,但裂变堆的核燃料蕴藏极为有限,放射性核废料的处理也是难题。”日前,中科

麻省理工评选出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术”震撼到你了吗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评选出当年的“十大突破性技术”,这份在全球科技领域举足轻重的榜单,曾精准预测了脑机接口、智能手表、癌症基因疗法、深度学习等诸多热门技术的崛起。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看过这些突破性技术之后,你会觉得“美好的未来,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发布

   近日,由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牵头,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凤麟核能团队负责编制的抗中子辐照钢标准《聚变堆用抗辐照低活化马氏体结构钢板》(HJB 1016-2018)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发布的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自2018年9月9日起施行。 抗

伊朗宣布启动核聚变研究

  据伊朗新闻电视台7月24日报道,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当天在首都德黑兰宣布启动伊朗核聚变研究。  报道称,萨利希是在伊朗原子能组织“国家核聚变项目”的启动仪式上宣布这一消息的。他说,尽管伊朗核聚变研究的商业化“需要20年到30年时间”,但是伊朗将倾全国之力,加快核聚变的研究进程。  

石元春:我国需要新的国家能源战略

——为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启动全国人民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作者谨以此文相献。我国需要新的国家能源战略  近年全球气候变暖和化石能源资源渐趋枯竭的坏消息频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

世界三大科研机构强强联手推核聚变能源创新

  近日,中国科大、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合肥签署在先进核聚变能源研究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的协议。三方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核聚变理论、装置实验、聚变堆总体、聚变堆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同时将酝酿成立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核聚变能源协同创新中心。  

路甬祥:“把我们形成的技术转移扩散出去!”

不仅要发挥物理所基础和前沿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对那些具有明显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还要注意尽可能早地就把企业请进来,与那些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合作,把我们的知识与技术转移扩散出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我国高新技术的竞争力!” 12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先觉:混合核反应堆是能源“明日之星”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百年之后将面临枯竭,人类迫切地需要新的替代能源。Z-FFR能为解决能源、环境、气候问题提供优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有望成为未来规模能源的主力。 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其释放的方式包括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衰变3种。其中,核聚变因为安全性高、放射性少,一度成为科

“人造太阳”温度升高到1亿度

位于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阳”装置位于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阳”装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俗称“人造太阳”)正在接受技术升级。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达到持续 400秒、中心温度大于2000万摄氏度实验环境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正在进行的升级计划

科学家称人类有望从月球土壤中获取新能源

北京时间8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世界石油价格的持续飞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月球,因为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而氦-3这种在地球上很难得到的物质是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可以提供无毒而且无放射性的能源,因此也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 当前,

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 “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

   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天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就像儿歌中所唱的,“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希望通过可控核聚变反应,来创造出“人造太阳”,从而获得源源不绝的能源

美国建成世界最强大的激光核聚变实验装置

研究人员进行的激光实验   美国科学家日前建成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激光束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准备探索以核聚变利用核能的可能性。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个位于美国加州的国家激发实验装置将在2009年6月投入使用,预料会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产生最初的实验结果。   在这个国家实验室所进行

中青报:我国核聚变人才培养已箭在弦上

  近期发生的日本核泄漏事件持续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和平开发利用核能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就在上个月,国内核聚变界的100余名专家代表也聚集到了一起,由科技部主办的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人才工作会议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抓紧培养和储备核聚变人才后备力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科院提出我国能源科技发展50年路线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5月19日在“中科院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座谈会”上表示,从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前瞻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制定中国能源科技发展的战略路线图,是建设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国必须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份

核聚变反应堆,似近实远

  ■基思·约翰逊/杰夫·布鲁姆菲尔   科学家们一直渴望着,可以掌控像太阳般制造能量的技术。值得欣慰的是,日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成功制造出一个“微型太阳”。   研究人员使用全世界最强力的激光聚变装置——“国家点火装置”(NIF),朝一个豆粒大小的目标发射

中国成为推动ITER计划的重要力量

  太阳,是地球赖以生存的光热能量之源。  获得像太阳能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持续清洁能源,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也是国际科学界推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原因。因为其研究的受控核聚变获得能量原理与太阳释放光热相同,这项计划又称“人造太阳”计划,科学家想借此计划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2015宏观:新能源继续“新”投资饕餮盛宴大出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202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方针和重点任务,由此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行动纲领。  政策的东风一出,产业资本必将闻“机”起舞。未来数年间,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民间资金有望再现狂飙突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