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武汉分院首届小洪山交叉学科论坛召开

7月5日,武汉分院首届小洪山交叉学科论坛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辉,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张先恩,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调研员崔春宇,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副院长苏阳应邀出席论坛。院属在汉各单位生命科学领域80余名专家参加论坛。论坛由武汉病毒所所长陈新文,武汉物数所所长刘买利主持。 本届论坛以“蛋白质研究与生命科学”为主题。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陈新文、刘买利分别作了题为“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与致病机理”与“生物磁共振分析”的主题报告。来自武汉物数所、武汉病毒所、水生所、武汉植物园、国科图武汉分馆等单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蛋白质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合作需求,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了研讨交流。探讨了学科领域的发展、重大科学目标的凝练、科技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学科研究交叉合作等事宜,着力提升武汉地区各单位科研实力,产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争取得到国家、科学院......阅读全文

冯一潇:诺贝尔奖为何青睐交叉学科

  在近万个独立学科中,一半左右属于交叉学科。目前比较成熟的学科大约有5550门,其中交叉学科总数约2600门,占全部学科总数的46.8%之多,其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和巨大潜力。   “大科学”并不是指依赖于大装置的“大科学”,而是指“综合性的大科学思维体系”,以区别于“传统的、狭隘的科学思维方

北大蛋白质科学中心:交叉视角下的蛋白质研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科学家对于作为生命活动直接执行者的蛋白质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蛋白质的“神秘面纱”被一点一点揭开。而这一切无不得益于针对蛋白质展开的跨学科研究。没人能够预料,跨学科研究所带来的思想碰撞还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作为国内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们

杜生明:探寻生命科学资助与管理的最佳模式

探寻生命科学资助与管理的最佳模式——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   基础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长期性,二是要有很好的积累才能取得好的成果。3年完成一个项目,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我们鼓励科学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比如10年,瞄准一个重要的科学方向不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生命的另一种阅读和解析

50年义无反顾的105岁寿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语气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是以50年义无反顾坚持学科交叉、坚持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换来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发展。” “当年,对于生物物

基金委资助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项目 达4725万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重大研究计划2018年度项目指南》,对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核心科学问题、研究方向等进行规定。《指南》指出要充分发挥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领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研究,为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的机制

超1.7亿 7大生物医学“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出炉

  自1月22日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已先后公布了16个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共7个。具体如下:  备注: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拟资助总直接费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标出,是根据信息计算所得  何为“重大研究计划”?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

多部门共同制定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

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

20世纪中叶,以生命科学“中心法则”的建立为标志,研究者揭示了控制生命活动的基本分子机制。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很快发现,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法仅由“中心法则”解释。研究者发现,作为生命活动基本“元件”的核酸、蛋白质和糖脂等生物大分子处于机体内广泛的动态化学修饰之中

中国农大王涛团队:质谱助力探索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秘密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今年2月,国际植物科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tDMI2-MtPUB2 negative feedback loop plays a role in nodulation homeostasis”的学术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

蛋白质组学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多学科和技术的逐渐交叉融合。这些学科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组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自动化、基于电磁场的精密质谱仪、信号处理、数理统计和计算机科学。近年来,分子医学、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成长,使之在精准医疗领域展示出越来越大的应

刘伯宁:后基因组时代10年间生命科学的发展与挑战

  8月2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在人类1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这将为肝癌的风险预测、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事实上,自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迄今,科学家已经相继发现70余种疾病的易感基因,基于此的基因诊断产业已经初现端倪,但10

陈润生院士等获颁中国生物信息学终身成就奖

  9月27日,第九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在上海开幕。在为期2天半的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将围绕“新冠病毒研究与转化医学信息学”“单细胞组学分析方法与应用”“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学”和“脑科学与生物信息学”等生物信息学诸多传统与新兴领域进行研讨与交流。  中国科

全国“最牛”蛋白质实验室可免费“共享”

  耗资7.56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高规格实验室,居然免费向各大科研机构开放。  记者今天在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深度体验到这处拥有全世界最顶尖蛋白质相关实验设施的场地如何炫酷。  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做尖端实验,再也不用为昂贵的试验设备担心了,通过这个蛋白质研究中心的官网申请,符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八年!“细胞编程和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重大研究计划

  DNA上核苷酸序列承载了生命的遗传信息,遗传物质能够遵循孟德尔遗传法则代代相传。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随着时间推移,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即使从上一代那里复制获得的DNA序列不发生变化,基因表达也会发生能够继承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

冷冻电镜的发展

  细胞里面的生命活动井然有序,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承担不同的功能。生物大分子则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它们主要是核酸和蛋白。核酸携带了生命体的遗传信息,而蛋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自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以来的半个世纪里,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进而阐释其功能机制一直都是现代生命科学

张玉奎:分析化学已“无孔不入”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上个世纪是化学的世纪,而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大家的重点是研究人、研究生命科学,化学也随着这个潮流,自然转向了以生命科学为重点。”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说。  张玉奎院士在色谱领域做了多年研究,近年来,随着分析化学和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路甬祥为中科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揭牌   200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调研,并为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揭牌。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北京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何岩,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关于印发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医学科技工作发展,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

分子生物学绪论(一)

  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

破译蛋白质组 打开生命“解剖图”

 据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前主席约翰·伯杰龙发起一项大规模的破译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目标是花费约10年时间将人体所有蛋白质归类并描绘出它们的特性,并揭示它们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每种蛋白质与其他哪些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启动了基因组计划

陈洪渊:原始性创新是21世纪分析化学面临的最根本挑战

  “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法宝,是科教兴国的灵魂, 也是国家民族振兴的灵魂。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如何推动分析化学发展与创新的一点思考和浅见,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理念上更新促进原始性创新   毫无疑问,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它将推动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变

北京大学成立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

  8月20日,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Synthetic and Functional Biomolecules Center, SFBC)成立仪式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北大化学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数十位来自国内外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著名学者与北大

2012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8日,2012中国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承办,AB SCIEX 公司赞助合办,分析测试百科网(www.antpedia.com)协办,来自各大科

张峰:聚焦食品安全以致用 专注原创研究出硕果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食品安全在我国广受关注,也是同分析测试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2020年1月10日,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向获奖代表颁奖。食品安全领域喜获奖项,其中,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副院长张峰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第三篇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围绕增加创新的源头供给,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壮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方向,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多贡献。第八章 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坚持鼓励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陈鹏:为癌细胞信号蛋白设计分子开关 可‘开启’任意激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京大学教授陈鹏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更精准的化学工具。  他研发的新一代蛋白质光交联探针,能够帮助生物学家在活细胞中捕捉和鉴定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他提出的“激酶分子开关”技术,能利用化学小分子,逐个“开启”激酶,从而研究每种激酶与癌症的关系,被国际

北大教授陈鹏:在化学与生物间搭一座“立交桥”

   2014年3月,一篇首次利用小分子钯催化剂激活活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 化学》在线杂志上,对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内长期关注的利用化学小分子调控生物大分子的问题提出了新思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李劼。而那年。他的导师陈鹏不过35岁。 

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显微影像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学科系统,包含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同时更出现了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其它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相关方法学的突破,往往能够极大地带动生命科学向前进步。观察是研究生命现象最基本的方法,可以是针对大尺度的生物个体或群体行为来进行,但目前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细小部分借助仪器(如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