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发现阿尔泰尼安德特人含有早期现代人类基因

日前,一个由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几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方法,确定大约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之间发生了基因交流事件,早于先前记录的其它此类事件。相关研究于2月1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也是取得这一研究成果的国际科学家团队成员之一。 该研究是第一次通过遗传证据发现一些现代人类可能很早已经离开非洲迁移到欧亚大陆,并与欧亚大陆古老的古人类基因混合。混合发生的时间早于当今生活在欧亚大陆的现代人祖先从非洲迁出的时间。这一突破性的发现涉及一个特殊的尼安德特人——被发现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丹尼索瓦洞穴(如图)里的“阿尔泰尼安德特人”。研究表明,目前仅在该阿尔泰尼安德特人中含有现代人类基因,而来自欧洲两个不同的尼安德特人的序列及与阿尔泰尼安德特人同一洞穴的丹尼索瓦人均缺乏这种现代人类对其基因交流的现象。 研究人员还发现:1)阿尔泰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中与现......阅读全文

家养动物基因交流研究取得进展

家养动物被人类成功驯化后,伴随着人类迁徙至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家养动物会与当地各种野生近缘种相遇,从而发生杂交促使基因交流的发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亚平、吴东东课题组近期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阐明了基因交流在牛属动物的驯化以及环境适应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Eco

昆明动物所在家养动物基因交流研究中取得进展

  家养动物被人类成功驯化后,伴随着人类迁徙至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家养动物会与当地各种野生近缘种相遇,从而发生杂交促使基因交流的发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亚平、吴东东课题组近期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阐明了基因交流在牛属动物的驯化以及环境适应中的重要作用,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E

基因交流是牛属物种驯化的重要手段

   牛是人类的老朋友,它们在数千年来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牛属动物中的很多关键科学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最新阐明了基因交流在牛属动物的驯化以及环境适应中的重要作用。 牛属现存物种包括普通牛、瘤牛、大额牛、印度野牛、

基因交流是牛属物种驯化的重要手段

牛是人类的老朋友,它们在数千年来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牛属动物中的很多关键科学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最新阐明了基因交流在牛属动物的驯化以及环境适应中的重要作用。牛属现存物种包括普通牛、瘤牛、大额牛、印度野牛、爪哇野牛、牦牛、欧洲野牛和美洲野

古细菌向达尔文叫板

  走极端的小怪物   世界上的生物有千千万万,我们熟悉的那些生物往往都是肉眼所见的动植物,比如一些家畜、农作物、观赏树等。其实我们人类属于体型很大的生物了,所以我们站在自己大动物的角度上观察生物界,难免有失偏颇。   201808231534989602349.jpg   比如,很少有人知道

古脊椎所发表人类史前史研究综述文章

  过去十年里,古DNA研究领域日益兴盛,并在古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古代人类,包括与现今某个或多个人群有密切联系的现代人,亦有如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  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大规模研究人类

藏族人缘何没有高原反应?

  日前,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群和低海拔汉族人群进行基因重测序研究,发现由于古老的、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或其近亲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

古基因组洞察现代人的史前史

  过去十年里,古DNA研究领域日益兴盛,并在古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古代人类,包括与现今某个或多个人群有密切联系的现代人,亦有如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  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大规模研究人类

Nature:DNA讲述历史 基因中发掘细节

  英德研究人员在1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丝绸之路的贸易、成吉思汗的西征乃至欧洲的殖民扩张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都反映在现代人类的基因中。   研究人员利用世界各地95个民族近1500人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数据,绘制出一幅过去4000年中的人类基因交流地图,为人类通过基因分析的方

激辩粮食转基因:是“救星”还是“大患”

世界卫生组织称目前可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2009年底,农业部向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更早的2008年,农业部门启动了总额约200亿元人民币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据称为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

付巧妹:“有理由庆贺”的女博士

  在收到记者的采访邮件前,正在哈佛医学院进行一个研究项目的付巧妹博士,并不知道自己领衔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已经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之一 ——尽管国内各大科技类媒体网站都将这条消息加粗标注在重要位置。  在隔着北京13个时区的波士顿,新年假期也照常去实验室“

超大规模遗传: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有多次“基因交流”

  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26日发表了一项最新成果:科学家利用大型现代人基因组数据,对当今东亚人和欧洲人携带的尼安德特人DNA片段进行了研究。这项,尼安德特人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的祖先,曾在多个时间点发生过“基因交流”。   解剖学上的现代人从非洲向外扩散时,曾在欧亚大陆西部遇到尼安德特人。

武汉植物园揭示东非植物地理格局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东非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已知至少有1万2千多种植物。该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海拔在1000米以上,又有东非大裂谷、沿海低地等低海拔地带。探讨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格局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有助于对该地区的保护与开发。  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青锋的指导下,陈凌

真菌也能“聊天”找伴

  事实证明,即使无性真菌细胞也可以有社会性:随着长大,然后彼此混合形成集落,它们会向一些周边同胞靠近,同时冷落其他的真菌细胞。现在,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种俗称红色面包霉的橙色、丝状真菌,并已经发现它们的孢子(也称无性生殖单元)如何进行沟通的遗传基础。  当这些孢子融合边缘上的蛋白开始形成并与15微米

中外合作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研究 或因已灭绝人类基因渗入

  近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揭示了通过基因交流帮助人类快速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特殊机制。  

Nature子刊:细菌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换引发疾病大爆发

  近日,一项新研究首次向人们揭示了,细菌间相互交换遗传物质的能力是如何直接影响全球重要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的。DOI:10.1038/s41467-018-03949-8  相关成果于4月13日以“Horizont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ansfer drives

计算生物学所等建立检测混合人群自然选择的新方法

  11月2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的最新研究成果Genome-Wide Detection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African Americans Pre-and Post-Admixture。该

迁移、迁移压力介绍

迁移或称移居(migration)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一部分,因某种原因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了群体的基因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migration pressure)。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群体中。大规模的迁移会形成强烈的迁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论坛

  由科技部批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5)将于2015年10月27—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除大会报告和分会报告之外,以“生命科学”和“科学仪器应用及检测技术发展”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也将如期举行。  “生命科学”学术论坛中“基因测序技

专家解读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发现翼龙伊甸园,揭秘翼龙生命史——大量3D翼龙蛋和胚胎首次发现》《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中国许昌发现的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化石》等十项研究成果上榜。这十大进展,不仅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有助于探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奥

“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入选《自然》2014年十大科学事件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2015年即将到来之际,著名的《自然》周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科学进展,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名列其中,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一项重大成果是这项进展的核心部分。  2014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脊椎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等生命本质的学科,在核酸、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机制。其中基因工程(基因技术,基因重组)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这些技术可以改造或扩增基因和基因产物,使微量的研究对象达到分析水平,是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达的方法,也

基因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新学科——脱靶基因组编辑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编辑设计过程中的非特异性基因突变导致的脱靶效应形成了一门新的基因科学学科和医学学科。基因编辑和检测方法,基因改变的解析方法或对照参考的不同,使基因组编辑发生脱靶效应,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短期和长期副作用,毒性或动力学改变。对基因组编辑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动态脱靶效

动物所全球气候变化下鸟类种群快速扩张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的分布区变化是种群进化历程中较为普遍的动态过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和栖息地的改变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很多鸟类物种分布区发生变化,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分布区北扩。近期扩张物种的新建种群如何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其种群社会行为和遗传多样性会发生何种变化?则是探讨种群扩张与分布区

中国人群祖先的基因如何流动?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谁?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研究古人类的学者也想知道:东亚地区作为各种文化和族群的大熔炉,这些族群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何?  虽然考古发掘的材料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但遗憾的是,由于缺少古DNA材料,我们对东亚人的 “基因历史” 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

基因大数据深度挖掘,我们将面临挑战

  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上,众多与会专家就基因技术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作为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测序能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性。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予以提前预防和治疗。  

青藏高原高山倭蛙物种形成分化及适应进化机制被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车静与中科院院士、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亚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avid Wake院士等7个国内外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

中国科学报:转基因饲料安全性之争

  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正逐年增加转基因生物的进口数量。图为转基因大豆。  养猪如果全部使用配合饲料,每年将消耗粮食生产总量的40%左右。本版图片来源:昵图网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饲料大多数都含有转基因成分。用转基因作物或者其加工副产品制作的转基因饲料是否会对动物乃

付巧妹:破译远古DNA密码,给世界以惊奇

  5月2日,《朝闻天下》节目最新推出的“领跑者”系列报道迎来了一名年纪轻轻却成绩显赫的女科学家——付巧妹,一名古人类DNA研究专家,曾先后在《Nature》发表13篇学术论文,重新书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历史。她提出的开创性古DNA提取与研究方法,在全球古人类研究领域不断引发惊叹和赞誉。  201

我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出控制水稻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S5

本报武汉8月19日讯(记者余平凡 通讯员范敬群) 由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18年的不懈奋斗,成功分离克隆出一个控制水稻籼稻、粳稻杂交不育和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命名为S5。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于8月13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正式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