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ScienceImmunology》:肠道菌群免疫耐受时间确定!

肠道内的微生物达万亿计。在这些微生物中,宿主与健康肠道微生物之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宿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微生物则帮助宿主更好的生长发育、防御病原体以及促进新陈代谢。 但是在人体和微生物共生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就是建立免疫系统和良好菌群之间的联系,防止在免疫过程中良好的肠道菌被清除。 在正常的免疫背景下当有益的共生肠道菌被识别时,长效的免疫反应将会发挥作用。而人体中对于共生肠道菌群免疫缺乏耐受性的,会对正常的肠道菌产生免疫应答,就被认为是炎性肠病(一种慢性胃肠道炎性疾病,IBD)。 当人体对于正常的共生肠道菌产生不适当的炎症时,会诱导整个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并且会持续促进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 那么肠道菌群的免疫耐受性到底是如何建立和维持的呢? 在最新一期发表的《Science Immunology》上面,一篇名为“Microbial antigen encounter during......阅读全文

什么是免疫耐受性?

免疫耐受性指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的状态。动物对自身成分是处在耐受性状态,而狭义的免疫耐受性是指与这自身耐受性相同的状态。

免疫耐受性的表现特征

(1)对自身成分的免疫无应答性不决定于遗传,而是后天形成的。(2)自身耐受性形成的原因是自身抗原。(3)淋巴系细胞的抗原反应性无论自身抗原及非自身抗原均无定向表达,若将其中对自身的反应性细胞除去,结果可形成仅对非自身的免疫机制。不仅对自身成分,而且对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性也可在后天形成。

免疫耐受性的诱发条件

机体方面因素①动物的年龄:在胚胎期建立免疫耐受性最易,新生期次之,成年期比较困难。这可能与机体在各时期的免疫系统成熟程度有关;②免疫反应性的强弱:免疫反应性强的个体不易产生免疫耐受性,有免疫缺陷的动物,不管是自发的还是使用免疫抑制剂,都很容易诱发免疫耐受性;③动物的种属:肠鼠和绵羊难以诱发免疫耐受性

肠道免疫系统由肠道微生物守护!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肠道细菌对宿主有各种各样的作用,例如分解膳食纤维、制造维生素K和B7等等。然而,一项新研究揭示,微生物还有另一个作用。  布朗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小鼠体内肠道微生物正在参与调控宿主免疫。与其说宿主的防御系统可能攻击这些有益细菌,不如说细菌可以与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平共存。  对立的外

绿叶蔬菜有益肠道免疫细胞群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吃绿色蔬菜也许要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为重要,因为最新研究发现,对于肠道健康至关重要的免疫细胞群受到饮食中的绿叶蔬菜控制。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在消化系统内壁新发现的这些免疫细胞被称为固有淋巴细胞(ILC),可保护身体免遭肠道内“坏”菌的伤害。其还被

Science发现肠道免疫耐受关键因子

  来自西奈山Icahn 医学院的一个研究人员小组在一项小鼠研究中证实,GM-CSF蛋白在维持肠道免疫耐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蛋白发生缺陷会增加炎性肠病(IBD)的易感性。炎性肠病是一种因对细菌和食物抗原产生异常失调的免疫反应,导致的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在发表于3月13日《科学》(

Nature: 肠道菌群提供机体免疫正能量

  根据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小鼠新研究,肠道细菌显著地影响了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尽管以往曾报道过肠道细菌对于T淋巴细胞的影响,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证实B细胞在肠道中早期发育,并且微生物影响了这一过程。 肠道菌群微观摄影,图片来源:《华夏地理杂志》,摄影师:MARTIN OEGGERL

Nature:揭秘肠道细菌“免疫休战”背后的机制

免疫系统如何与“好”的肠道细菌和平共处?   胃肠道中差不多包含了数万亿的肠道细菌,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机体消化食物,然而免疫系统却似乎对它们视而不见。在一些慢性人类疾病,如炎症性肠病(IBD)、HIV/AIDS、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中,免疫系统却会攻击这些通常有益的细菌,由此导致慢性炎症,促

缺乏人群多样性不利癌症免疫治疗

   科学家发现,高肿瘤突变负荷(TMB,在癌细胞内发现的突变数量)可能无法在不同的癌症患者群体中作为一个准确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结果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种免疫疗法)治疗的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癌细胞》杂志。  “这项研究发现了在不同人群中作为生物标志物的TMB的潜在技术问

Science:维生素缺乏可增强先天免疫

  维生素A缺乏症与一些健康问题,如夜盲症和哮喘风险增高有关联。与其他的营养缺乏症一样,众所周知它还破坏了免疫系统特化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因此当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A缺乏还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帮助小鼠防止寄生虫感染时感到非常的惊讶。他们的研究工作发表在1月23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