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鸣禽辨音靠遗传

鸣禽在幼年时期就能分辨不同的鸟鸣。一篇有关两种姬鹟属鸟的新研究认为,这种能力是由基因决定的。相关成果6月1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 鸣禽在幼年时期就能分辨同类和其他近亲物种的鸟鸣,但其背后的机制仍未可知,几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早期经历、母体效应和遗传背景。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David Wheatcroft和Anna Qvarnstrm交换了斑姬鹟和白领姬鹟窝里的鸟蛋(这两种鸟栖息于波罗的海上的厄兰岛)。研究发现,这些雏鸟虽然由另一种鸟养大,但却对同类的鸣叫声反应更强烈。这表明早期的鸟鸣分辨能力并不依赖于早期的鸟鸣体验。之后,研究人员让这两种鸟杂交,发现杂交产生的雏鸟无论其母亲属于哪个物种,都会对斑姬鹟的鸟鸣声反应更强烈。这表明早期的鸟鸣分辨能力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且不受母鸟种类的强烈影响。 这两种姬鹟属鸟的鸟鸣分辨能力建立在遗传基础上,这意味着地理活动范围重合且关系如此紧密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遗传分化,而且鸟......阅读全文

人类舞蹈病的基因缘何让鸟儿不唱歌?

  在宠物市场,模仿能力强、鸣叫声悦耳动听、外表漂亮的鸟儿总是很受欢迎,有歌声婉转动听的画眉鸟,有叫声高亢明亮的夜莺,有高贵漂亮的金丝雀,有羽色艳丽的黄鹂鸟,有象征吉祥的喜鹊,也有擅长模仿的八哥,这些都是供人观赏的宠物鸟。  除了宠物鸟,还有一些善于鸣唱的鸟儿,如来自澳洲的斑胸草雀等,由于某些与人类

2月13日《科学》杂志精选

  解码普通感冒病毒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引起普通感冒的致病原鼻病毒的系谱图。该系谱图可以帮助药物开发商通过将哪些病毒株作为标靶而找到治疗感冒的方法。普通感冒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其主要原因是造成感冒的致病原并非只有一种感冒病毒。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99种已知的鼻病毒株,他们相信还有更多的

易科泰能量代谢测量技术——鸟类研究案例

  代谢是生命活动中所有生物化学变化的总称,也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物质基础。通过研究鸟类的代谢能够直接反映能量代谢的收支水平,同时也能间接反映出鸟类的生存对策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展现鸟类与环境因素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为更好地了解鸟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能量代谢变化过程及生理、形态上的变化提供有效的理

光明的黑暗面:人造光如何威胁自然界

  研究发现夜晚光线正在对生态系统产生无处不在的长期压力在荷兰的微型生态系统中,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人造光的影响。图片来源:Kamiel Spoelstra/NIOO-KNAW  夏夜,德国一个森林湖附近,一些怪异的事情正在发生。除了黑暗的湖水拍打着岸边,微弱的光芒从悬停在湖面上的光圈中散发出来。附近,

5月2日《科学》杂志精选

用于HIV研究的稀有植物化合物 人们希望创制一种可帮助将HIV从其隐藏处冲洗出来的药物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种能够有效合成prostratin的新方法而得到推动。prostratin是一种供应短缺的基于植物的化合物。尽管以主动攻击复制中的病毒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获得了成功,但HIV非常难于从身

鸟类脑瓜并不笨

  说某个人的脑瓜像鸟脑袋一般大,或许并不像你此前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讽刺。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从前脑神经元的全部数量来说,一些鸟类要比人们曾经认为的聪明很多。  这项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发现,和拥有类似尺寸脑袋的哺乳动物相比,28个鸟类物种在大脑皮质端脑中拥有更多神经

1月25日《科学》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雌性偏好决定雄性特征  新的研究显示,科罗拉多草原上雄性鸣禽候鸟吸引异性的特征——从艳丽的羽毛到身体及鸟喙的大小——好像每年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雌性鸣禽的偏好。迄今为止,研究人员通常假设,雄性禽类外观羽饰进化的驱动因素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动。但是,一项对彩旗

12月7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GRAIL探月使命的早期结果   来自GRAIL使命的新结果为人们提供了月球外壳的详细画面,近期的3篇系列文章对其进行了描述。这一使命——其全名为重力恢复和内部实验室使命 ——自2012年初就在对月球的重力场进行测绘

基因组测序发现鸟类和人类本质上具有相同的语言基因

  北京时间12月15日消息,据科学日报的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神经学生物学家埃里希·贾维斯(Erich Jarvis)的办公室里全是鸟类书籍,但他成为飞行类动物家族树专家并非因为对有羽毛鸟类的独特兴趣,而是对人类大脑如何理解和产生言语的着迷导致他开始研究鸟类。“我们早已知道鸟类的歌唱行为类似于人类的言

Nature:成人脑细胞真的死一个少一个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争论在于人类的大脑是否能终身更新。而今天在线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则近乎为这场争论划上一个悲伤的休止符——研究人员们发现,人类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在童年就停止了新生。那些期待大脑能不断更新,永葆青春的人,恐怕要对此失望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在神经科学

全球变暖对北极的五个影响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全球变暖对某些地区的影响将比其他地区更为显著,而北极正是气候变化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北极海冰的面积不断创下新低,并给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趣味科学网报道,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日前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了分析,认为快速变暖可能从五个方面影响

别抵抗,衰老也有意义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衰老无处不在,它是一个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过程。虽然衰老几乎存在于所有物种当中,但它唯独对人类是种“折磨”,因为只有人才能意识到,我们终将老去、死亡。当然,它还丢给人类更棘手的难题,诸如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种种医疗、养老、人口经济问题,这些都关乎人类的未来。郭刚制图  衰老议

中外科学家成功绘制并公开达尔文雀基因组图谱

  “万种脊椎动物基因组计划”(G10K)联盟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于8月16日联合宣布勇地雀(Geospizafortis)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勇地雀是最早由达尔文记载的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达尔文雀之一。据悉,勇地雀是G10K 联盟最早计划进行测序的100种脊椎动物之一。   勇地雀

9个顶级新兴模式生物“明星”

  什么是模式生物?  在生命科学、人类医药和健康研究领域,实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与人类或异种动物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并可互为参照,可以用各种方法把一些需要研究的生理或病理活动相对稳定地显现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身上,供实验研究之用。这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就称之为模式动物。经典的模式生物中植

科学家称全球变暖正在毁灭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科学家表示,由苔藓、地衣和浆果植物构成的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正在逐步让位于灌木从和北方森林。最近的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有关的主要事件,包括永久冻土带不断消融引发的火灾以及塌坡,正是北极苔原消失的“幕后推手”。  2007年夏季,雷电天气在阿拉斯加北坡引发了5场苔原火灾,

记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姚文清

  蕙质兰心 勤思敏行  ——记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姚文清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美丽的清华园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培育出了众多精英,为我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眼前这位优雅从容、学识渊博的女性高级工程师姚文清,正

Cell:终生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学家Cori Bargmann实验室的成员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观察秀丽隐杆线虫四处移动。这些微小的生物以土壤细菌为食,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它们区分有毒微生物和营养微生物的能力。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Bargmann和她的同事们发现,线虫在第一幼虫期可以识别有害细菌的气味,并且对这些气

美国八座国家公园受墨西哥湾漏油威胁

  北京时间6月1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PS)称,目前全美有八座国家公园可能面临来自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泄漏原油的威胁,他们已派遣人员赴这些国家公园指导工作。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发言人琼·埃姆泽尔莫(Joan Amzelmo)说:“这

DNA提供鸟类迁徙新线索

  每年秋天,数不清的鸣鸟会离开它们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繁殖区,向南飞至墨西哥和中美洲过冬。鸣鸟通常在晚上飞行以躲避老鹰。但它们到底去了哪里以及如何飞至目的地一直是一个谜。日前,一个团队通过分析其羽毛上的DNA 给出了关于鸟类迁徙的新线索。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北方鸣禽保护协会的Jeff Wells说:“尽管

《Nature》1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5年12

11月15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胰腺癌中所涉及的新突变被发现  这项大型研究发表了对142个“胰腺导管腺癌”(最常见的胰腺癌形式)患者所做的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和版本数变异体分析结果。所获得的发现包括在染色质修饰和DNA损伤修复中所涉及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以前并没有发现与该疾病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显示,在S

研究发现猕猴可以掌握中心嵌套结构语法

  6月18日,Current B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猕猴生成超正则空间序列》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通过训练猕猴执行延时序列生成任务(delayed-sequence reproduct

中国发现古老鸟类化石长有锋利牙齿

中国辽宁发现了一种长有古怪牙齿的鸟类的骨架化石 一具拥有奇特尖牙的鸟类化石在中国发现,这些特化的牙齿能够咬开坚硬的食物   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古生物学家近日在中国辽宁发现了一种长有古怪牙齿的鸟类的骨架化石,距今已有1.25亿年历史。化石保存的状况极好,能清楚看到残留的胃容物。研究

Nature:革命性技术遭质疑,牵一发而动全身?

  光遗传学是 神经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诞生至今已经有十年了。该技术是将光敏通道蛋白添加到想要研究的神经元中,通过光照选择性开启这些通道,激活或者沉默目标神经 元。光遗传学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时间和空间控制,是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有力工具,有助于探索神经元功能、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等问题。  然而科学

细胞重编程研究新突破:非哺乳类动物重编程

  将已分化的细胞重编程,令其恢复多能性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突破,这一成果也因此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两位科学家因证明“成熟细胞能被重编程恢复多能性”站在的科学的最高领奖台上。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多能性重编程应用主要还是限制在哺乳动物中。   近期一组研究人员在9月3日的eLife杂志

《Nature》12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2年11

11月15日《自然》杂志精选

胰腺癌中所涉及的新突变被发现  这项大型研究发表了对142个“胰腺导管腺癌”(最常见的胰腺癌形式)患者所做的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和版本数变异体分析结果。所获得的发现包括在染色质修饰和DNA损伤修复中所涉及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以前并没有发现与该疾病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显示,在Slit

11月4日《科学》杂志精选

 早定居的好处  对早期人类开拓者的族谱所作的新的研究提示,首先在世界某一新地区殖民的定居者会比随后而来的定居者生育更多的后代。到现在为止,很少有研究探索这种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对现代人类基因组所造成的后果。但是,Claudia Moreau及其同事在研究了1686年至196

父系印迹影响配偶选择

  配偶选择是新物种产生的关键因素。对某一特定配偶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该物种的进化发展。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近日用家鼠做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并得出结论,父系印迹基因会加速这家鼠种群的分化,促进新物种的形成。   为研究择偶在物种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科学家分别在法国南部和德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