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大学PNAS发表CRISPR研究新成果

AMPA型谷氨酸受体(AMPAR)对于大脑正常功能至关重要。AMPAR位于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上,是介导快速神经传递和突触可塑性的主要突触后受体。AMPAR异常会导致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疾病。 AMPAR往往与一些辅助蛋白形成大分子复合体,比如最近发现的ABHD6。不过,人们还不清楚ABHD6对AMPAR的功能有何生理意义。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CRISPR等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四月二十五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ABHD6在神经元中对AMPAR进行负调控。 研究显示,在神经元过表达ABHD6会显著减少AMPA介导的兴奋性神经传递。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CRISPR/Cas9和shRNA knockdown失活神经元ABHD6,能使兴奋性神经传递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GluA1与ABHD6存在直接的功能性互作。这种互作需要GluA1的C端尾巴,但不需要ABHD6的......阅读全文

新方法有望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重拾记忆!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AD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而且患病人数将会持续上升。同时,预计到2030年,我国AD的经济负担将超过32000多亿元,2050年将超12万多亿元。但时至今日,依旧没有一套切实可行可治愈AD疗法,其对大脑的伤害始终积重难返。近日,纽约州立大学的华裔科学家Zhen Yan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

Nature子刊发现谷氨酸受体神经细胞内转运的新调控机制

  人的大脑是由约100亿个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突触这种特化细胞间连接结构进行信息交换。突触前神经元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结合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生理变化,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跨细胞传递。在大脑内,兴奋性的信号传递主要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神经递质

快速抗抑郁治疗的新机制

  如果吃一颗小药丸就能让心情马上好起来,这无疑是抑郁症患者的福音。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发表在英国《分子精神病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是“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与谷氨酸受体2B亚基的解偶联能产生快速抗抑郁样效应”。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谷氨酸受体的快速抗抑郁作用新理论

运动影响学习与记忆能力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三)

4.1 与LTP间接相关的物质 4.1.1 细胞凋亡学习与记忆是大脑主要的高级神经功能之一,是由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神经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保持神经元的健康和脑细胞的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先决条件。已有研究报道,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有关,脑细胞过早凋亡可引发脑萎缩、老年痴

GABA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电针镇痛效应中新机制

  电针镇痛效应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确切靶点和细胞特异性的镇痛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1-3]。已有研究证实,电针可以诱导c-fos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PAG)中特异性表达[4],腹外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ent

Science子刊揭示植物新型信号机制

  植物具有与人类和动物大脑中谷氨酸受体相似的受体。然而近日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生物化学家,与来自维尔茨堡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同事们,发现这些受体并不识别谷氨酸,而是其他很多不同的氨基酸。该研究小组将这一研究发现报告在《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   在拟南芥中

GABA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电针镇痛效应中新机制

  研究背景:   电针镇痛效应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确切靶点和细胞特异性的镇痛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1-3]。已有研究证实,电针可以诱导c-fos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PAG)中特异性表达[4],腹外侧中脑导水管

研究发现谷氨酸受体信号肽在神经突触传递中的新功能

  人的大脑中约含有100亿个神经元,它们通过神经突触这一个独特而又基本的结构实现信息传递交流和整合。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之后会与定位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性变化,从而实现神经信息的跨细胞传递。这一过程的调控异常被认为是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学家发现抑制谷氨酸释放或可抗抑郁

  近日,发表在Neuron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为开发新型抗抑郁药物迈出了重要一步。这种药物可能比目前的药物更快、更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而且副作用更少。该研究方法涉及增加大脑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供应,通过降低抑制谷氨酸释放的受体活性来调节情绪。  该研究团队在

性细胞和神经元有什么共同点呢?

  谷氨酸(Glu)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它与相应细胞膜受体即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s ,GluR)相互作用引起系列级联反应,涉及大脑很多重要功能。  植物也含有许多GluR编码基因,并且这些基因与动物的高度同源。  BC 280年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

英发现神经细胞中风期间自保机制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称,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人类大脑中某些神经细胞中风期间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这一机制,这些神经细胞可以免受中风的损害。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新方法来保护其他类型神经细胞免受中风损害,从而降低中风对病人身体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神

增强下丘脑皮层中信号的传播 有望抑制抑郁症?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抗抑郁药物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开发出见效快、能更有效地缓解症状且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图片来源:Neuron  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增加大脑特殊部位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盐的供给,这或许

Hum Mol Genet:治疗亨廷顿氏病的新靶点

  最近,Western大学研究发现可用于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如亨廷顿氏病(HD)和帕金森氏病可能的新靶标。主要研究人员Stephen Ferguson博士表示,当大脑的主要神经递质之一,所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被删除时,HD小鼠模型的运动行为有一定的改善。   HD是一种遗传性

华中科大刘剑峰教授团队Cell又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感知寒冷的能力对生命体至关重要。过度的寒冷刺激,轻则导致动物和人类发生组织损伤(冻伤)和引起疼痛,重则危及生命。为了生存,生物进化出了精巧的感知系统来感受外界的温度变化。尽管经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感知寒冷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9月5日,生命学院教育部分子生物重点实验室/科技部感知生物与技

研究揭示唐氏综合征分子根源

  在唐氏综合征中遗传的那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是怎么改变大脑和身体发育的?一直以来是一个待解的谜题。近日来自斯坦福-伯纳姆医学研究所( Sanford-Burnham)的研究人员获得的新证据指向了一个名为SNX27(sorting nexin 27)的蛋白。他们发现21号染色体上编码的一个分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感知寒冷的新型受体

  低温会使生物体发生深刻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为了生存,有机体已经进化出精致的温度感应系统来检测低温并做出反应。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感知寒冷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一种感知冷的受体TRPM8,它以26℃的激活阈值感知凉爽的温度。然而,动物和人类还能够感知低于26℃的温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感知寒冷的新型受体

  低温会使生物体发生深刻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为了生存,有机体已经进化出精致的温度感应系统来检测低温并做出反应。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感知寒冷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一种感知冷的受体TRPM8,它以26℃的激活阈值感知凉爽的温度。然而,动物和人类还能够感知低于26℃的温

研究揭示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的突触后分子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调控最复杂、最严谨的器官之一,控制着感觉感知、情绪调节和机体维持等基本神经活动,以及思维、认知和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大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即学习和记忆能力,在阿兹海默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患者中,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异常是重要的临床表征之一。神经元之间相互形成

抗抑郁实验相关-老药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

抗抑郁实验相关-老药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 氯胺酮是一种非选 择 性 N-甲 基-D-天 门 冬 氨 酸( NMDA) 受体拮抗剂,常作为全身麻醉药用于临床。近年来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抗抑郁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神经递激质、AMPA

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参与调节视网膜自发活动波

  6月4日,《细胞-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题为《穆勒胶质细胞通过谷氨酸转运体和AMPA受体参与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发育早期斑马鱼上进行在体钙成像和电生理记录,发

我科学家阐明脑源性肺损伤新机制

  颅脑创伤后,血浆中的谷氨酸升高是其并发肺损伤等外周组织炎性损伤的关键因素。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周元国团队,历时7年研究发现了这一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实验医学杂志》上。   这一发现颠覆了此前颅脑创伤后检测血浆中谷氨酸水平无重要意义的传统结论,为临床治疗颅脑

氨基丁酸在物质滥用中的作用机制(二)

4、 GABA能神经元与谷氨酸的相互作用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体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一方面参与正常的神经生理活动,在神经可塑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过度激活谷氨酸受体产生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会导致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变化。VTA 中的 DA 能神经元接受 GABA 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

Science:重大突破!一类新型抑制剂可高效阻止神经变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位于神经连接(即突触)处的通常会激活一种保护性遗传程序的特殊受体当位于突触外时如何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这种在神经退行性过程方面的重要发现使得他们对治疗药物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在对小鼠模型的实验中,他们发现了一类新的保护神经细胞的高效抑制剂。正如

氨基丁酸在物质滥用中的作用

物质成瘾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物质成瘾的形成、戒断、复吸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神经递质。过去 20 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 DA)递质,即“ DA 奖赏通路”假说[1]。目前进一步研究发现中脑腹侧背盖区( VTA)

不同谷氨酸受体亚型配比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GluRs)是异源四聚体的阳离子通道,可介导中枢神经系统中绝大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导。不同类型的受体根据其亚基组合的区别又可被划分为不同的受体亚型。突触受体亚型组成的不同介导了突触功能和可塑性。例如,GluA1(一种受体亚基)是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所必须的,而GluA2则参

Science:基因Shisa7控制着苯二氮平类药物的镇定神经作用

  在1999年至2017年之间,在美国因过量服用安定(Valium,又称为苯甲二氮,或地西泮)和其他苯二氮平类药物死亡的人数增加了10倍。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这些用于治疗焦虑症、肌肉痉挛和睡眠障碍的强效镇静剂独自地起着镇定神经的作用。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龄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加竟可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项针对线虫、小鼠和人类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动物界

GABA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电针镇痛效应...(一)

GABA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新机制研究背景:电针镇痛效应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确切靶点和细胞特异性的镇痛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1-3]。已有研究证实,电针可以诱导c-fos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参与调节视网膜自发活动波

6月4日,《细胞-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题为《穆勒胶质细胞通过谷氨酸转运体和AMPA受体参与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发育早期斑马鱼上进行在体钙成像和电生理记录,发现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