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核心抗原——丙型肝炎早期诊断标志物

丙型肝炎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该病毒可造成急、慢性肝炎性感染,其严重程度从持续几周的轻微病症到终身存在的严重疾病。据WHO统计全球有1.3亿至1.5亿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大量慢性感染者会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每年有35万至50万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在我国,2013年丙型肝炎发病数达20万,并且近几年呈不断上升趋势。 丙型肝炎患者症状隐匿,并且患者对丙肝认识不足,我国HCV感染的诊断率及抗病毒治疗率均较低,因此在人群中存在较多的隐匿传染源。《防控指南》指出,不规范的技术操作,使用未经规范消毒的内镜、牙科器械、注射器、针头、血液透析机,以及医务人员在使用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导致的职业暴露,均为医院HCV传播的重要途径。急性丙肝数据库(Hep-Net)资料显示:15%的急性HCV感染是由医疗操作所致,另外有13%则因针刺而引起。在医院感染中,医务人员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丙型肝炎病毒......阅读全文

丙肝核心抗原——丙型肝炎早期诊断标志物

   丙型肝炎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该病毒可造成急、慢性肝炎性感染,其严重程度从持续几周的轻微病症到终身存在的严重疾病。据WHO统计全球有1.3亿至1.5亿人患有慢性丙型肝炎,大量慢性感染者会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每年有35万至50万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在我国,2013年丙型肝炎发

丙肝核心抗原检测对丙肝诊断意义大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在感染30年后HCV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率平均为1%~3%。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是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所以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及早检出HCV非常重要。现行的HCV检测技术为HCV抗体检测和HCV RNA检

丙肝抗体与核心抗原的联合情谊竟是如此

一、何为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分析

摘 要:检测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住院及门诊患者,150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丙型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的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研究表明,HCV感染者肝癌的发生与C抗原蛋白诱导肝细胞生长失控有关,HCVCAg阳性可提醒有癌变的可能。因此HCVCAg可作为肝癌的辅助诊断。HCVCAg的

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被发现

  近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国际合作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率领的研究团队,经10余年研究、1000多例临床实验发现,人体内一种叫GPC3的蛋白聚糖物可作为检出早期肝癌的分子标志物。目前,该研究已获得国际、国内发明ZL,进入诊断试剂研发应用阶段。   王红阳告诉记者,理想的肝癌

术前免疫八项

手术前,通常会进行免疫术前八项检验,这是什么呢?免疫术前八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乙肝E抗原、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丙肝抗体,艾滋抗体,梅毒抗体。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经血液或体液传播的四种传染病感染的血清标志物。肝炎指标五项乙肝检测指标一项丙肝检测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

丙型肝炎诊断

丙型肝炎诊断

丙肝病毒暴露后,何时检测丙型肝炎?

  导语:一般来说,丙肝病毒(HCV)侵入人体后不会马上产生抗体,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可检测到的抗体。从病毒感染到能够从血中检测到抗-HCV的这段时间,称为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在这段“窗口期”时间内,尽管血清抗-HCV阴性,但实际上血液内已经存在丙肝病毒的复制,并具有传染性。   

人丙肝病毒核心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标本:血清或血浆试验原理:HCV-cAg试剂盒是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已知HCV-cAg浓度的标准品、未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微孔酶标板内进行检测。先将HCV-cAg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同时温育。洗涤后,加入亲和素标记过的HRP。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结合

罗氏诊断推出新一代Elecsys-抗HCV-II检测试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的丙肝病毒(HCV)感染率为3%,感染人群约有1.7亿人次,死亡人数也正以每年100万逐年激增。卫生部《2011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报告的丙肝发病数量超过17万例,比2010年增长了13.1%,增长率是乙肝的5倍多。由于丙肝患者

规范病毒性肝炎治疗--规范检测方法是关键

 随着母婴阻断和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仍有相当数量的患病人群。若不予以规范化治疗,容易出现肝纤维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导致死亡。     近日,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上海拓新健康促进中心共同主办、罗氏诊断支持的“肝愿:慢性病

提高-HCV抗体筛查灵敏度-丨光激化学发光法凸现临床新价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腺体脏器,它不仅参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参与多种代谢产物及异物的生物转化与排泄,亦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但在我国,肝病却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临床上可将肝病分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等几大类。肝炎又可分为甲型肝炎病毒(HAV)、

人丙肝病毒核心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试剂应按标签说明书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使用一次性的吸头以免交叉污染,吸取终止液和底物A、B液时,避免使用带金属部分的加样器。使

丙肝治愈HCV检验诊断困局的破解

杨瑞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我国HCV感染者基数庞大,HCV抗体阳性率为0.43%,连同高危人群(如90年前后输血者、单采血浆者、静脉吸毒者、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者等),总共约1000万感染者。慢性丙型肝炎是

癌症早期诊断的好帮手——解读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M),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随着公众对肿瘤防治意识的不断提高,肿瘤

关于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血常规及凝血方面的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凝血相异常标志肝损害。  2.肝功能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都有不同程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AST逐渐升高,反映肝细胞破坏较重。  3.病原学检测  (1)抗-HCV抗体是临床诊断急性、慢性

如何诊断丙型肝炎病毒?

  1、根据患者的症状  虽然丙肝患者的症状都很隐秘,还有部分患者根本都没有症状,但是,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是可以发现丙肝的蛛丝马迹的。  2、根据检查化验结果  丙型肝炎病毒RNA为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最有效方法。在急性丙型肝炎时,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可以从阳性转为阴性,而多数慢性感染者,其RNA

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你知道多少?

肝炎病毒学标志物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肝炎病毒,常见嗜肝病毒学标志物包括甲肝抗体、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丙肝抗体、丙肝病毒RNA,丁肝抗体,戊肝病毒抗体。各类病毒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是所有类型肝炎均通过吃饭传播):甲型、戊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病毒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性接触、母婴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介绍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介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各种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性坏死等疾病时,肝细胞酶大量释放入血中,使血清ALT活性显著增高,因此它是诊断病毒

肝功能化学检测项目介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介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各种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性坏死等疾病时,肝细胞酶大量释放入血中,使血清ALT活性显著增高,因此它是诊断病毒

卵巢恶性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早期诊断的利剑

于宏伟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检验科    卵巢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应用影像学也难与良性疾病进行鉴别,并且缺乏理想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方法,所以有学者将其成为“沉默杀手”,“癌中之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早期发现和早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   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

研究揭示冠心病早期诊断临床分型血液代谢标志物

  9月13日,国际心血管领域顶尖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发表了中国药科大学围绕冠心病代谢组学特征谱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绘制了冠心病及其不同临床阶段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谱,并鉴定了与冠心病发生发展

发现关键生物标志物!新成果为肺癌早期诊断带来希望

  来自日本科学家们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肺癌患者血液中的细胞骨架相关蛋白4 (CKAP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个体。研究人员还确定,CKAP4水平在I期疾病患者的血液中就已经升高,这使其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创诊断标志物,用以改变某些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鳞状细胞癌等)当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改善患者的

microRNA芯片筛选发现血清血浆中的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胃癌是世界第四大癌症,在所有癌症致死率排行中名列第二。每年都有超过⼀百万的病人被确诊为胃癌,其中75%来自亚洲。常见的胃癌相关生物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gen)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gen 19-9),但这些生物标志

循环细菌DNA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探索可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在循环游离DNA(cfDNA)中可检出细菌等微生物DNA。然而,结直肠癌患者的循环细菌DNA是否存在特异性改变,及其能否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仍有待探索。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大肠外科教授丁

microRNA芯片筛选发现血清血浆中的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胃癌是世界第四大癌症,在所有癌症致死率排行中名列第二。每年都有超过一百万的病人被确诊为胃癌,其中 75%来自亚洲。常见的胃癌相关生物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但这些生物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大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五位,其发病率在40岁开始上升,至60-75岁时达到高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大肠癌的治疗,减少病死率。   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

microRNA芯片筛选发现血清血浆中的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胃癌是世界第四大癌症,在所有癌症致死率排行中名列第二。每年都有超过⼀百万的病人被确诊为胃癌,其中75%来自亚洲。常见的胃癌相关生物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gen)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gen 19-9),但这些生物标志物对于早期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