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一期项目将结束前途未卜

科学界正在对人体内的数十亿细菌——例如图中的乳酸球菌——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展开研究。图片来源:美国农业部人类并不孤单。每个人体内都携带了数十亿个细菌,它们寄居在我们的内脏、皮肤、嘴巴和鼻子,以及我们的生殖系统中。科学家将其称为微生物组,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研究,目的便是搞清它们在疾病和健康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启动该领域研究的两个关键项目如今即将宣告结束,但是后续的工作尚未落实到位。并且也不清楚企业界、政府管理者或者公众是否已经准备好将对微生物的认识带入临床研究。随着有650人参与的由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发起的第三届年会于本周在巴黎举行,这一切都成为了新闻。该联盟的成员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欧洲委员会(EC),以及来自法国、日本、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主要健康与科学机构。NIH和EC的微生物组项目——这两家机构在过去的5年中分别提供了1.4亿美元......阅读全文

赵立平专访: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解密人体第二基因组

2007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预测:人体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将可能是国际科学研究在2008年取得突破的7个重要领域之一。就如何研究共生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4月刚刚出席了巴黎国际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联盟筹委会会议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接受了《科学时报》的采访。 深圳华大基因

人民日报:微生物组引发研究开发热潮

由美国、英国、中国等12国科学家参加的大洋钻探旨在打穿地球壳幔边界。1月16日,美国微生物学家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上分析微生物样品。5月22日,在西南印度洋执行大洋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科考船上,科考队员顺利回收我国首个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原位培养系统。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署于3月1

揭开肠道微生物诸多秘密的NCS重磅研究

  最近几年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火热,日益深入的研究也逐渐揭开了肠道微生物的诸多秘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近期关于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相关的NCS重磅研究,分享给大家。  【1】Cell:震惊!肿瘤微生物组竟能决定癌症患者的生死  DOI:10.1

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研究中药与肠道微生物间作用机制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  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双江研究员说,希望在人类代谢性疾病并发症和中草药调控肠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关

两年三千万,深挖微生物“黑科技”

  人类认识的微生物还不足1%,微生物群体及其功能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及驱动微生物群演化的动力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黑箱”。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

今日视点:美国为何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

   美国白宫13日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这是奥巴马政府继脑计划、精确医学、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大国家科研计划。小小的微生物,为何能成为美国的国家级大型科研计划?美国政府将如何实施这个计划?最终的目标又是什么?  启动资金超5亿美元  微生物存在于人体、植物、土壤、海洋等各种环境中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有望“弯道超车”

  我国科学家首次完全自主实施国家级人类全基因组项目。   属于中国人自己独特的基因“密码”有望被精准破译。近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之“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暨中国人群多组学参比数据库与分析系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并进入为期4年的项目实施阶段。  “这是我国科学

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启动

经过近3年的酝酿和筹备,以解析人类共生微生物与健康关系为目标的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IHMC)近日在德国海德堡宣布成立。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欧盟委员会,以及中国、日本等9个国家的科学家出席成立大会并交流了各自的计划和进展。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健康,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分析人

Nature:回顾人类基因组计划的25年

   25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了,时至今日,它所提供的经验仍旧指引着由它开启的,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科学研究。  1989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前,纽约冷泉港实验室举行的的班伯里会议。弗朗西斯·柯林斯与詹姆斯·沃森位于前排。  25年前,新落成的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即现在的国立人类基因组研

访973蛋白质组项目组:打开生命的“万花筒”

    杨芃原:科技部及时启动了“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项目从某种意义上揭开了我国科学家在 “后基因组时代”的世界潮流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新的一页。项目启动后,项目首席科学家和相关课题组组长迅速组建了研究团队,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并积极影响各自的单位,特别

专访3位微生物学家:中国微生物组研究如何自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一条马路之隔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把以上表述自豪地刻在楼前的石头上。从那里路过的人大都会不由自主地朝那块石头多看几眼,心中油然而生的除了敬意之外,还有对“微生物”的几分好奇。而近日,美国白宫以总统名义发布“国家微生物组计划”之举使得“微生物”在神秘之外,平添了攸关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更

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芯片企业排名

生物芯片,又称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起源于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它利用微电子、微机械、物理化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流体分析单元和系统,将生命科学研究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析检测)连续化

一文了解我国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

   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及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细胞所共同组成的复杂共生生命体。人体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在人体微生物组学中,96-99%的微生物聚集在胃肠道,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我们整理了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应用场景、产业化

“百万微生态”计划将构建全球最大人体微生物组数据库

  2019年10月26日,“百万微生态”国际合作计划(MMHP)在深圳第14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4)上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瑞典、丹麦、法国、拉托维亚等多国科学家将合作开展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致力于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对100万份来自肠道、口腔、皮肤、生殖道等器官的微生物组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绘

专访赵立平 | 减肥之道,请先照顾好你的肠道菌群

  少吃多运动是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减肥妙法,可是科学家发现,仅仅靠”管住嘴,迈开腿“还不能让人变得苗条起来。肥胖的背后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奥的生物学机理,我们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仅提供了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还养活了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肠道微生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微生物决定了我们机体的健康程度。如果肠道

中国微生物组研究期待新突破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存在无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但我们对微生物了解很少,甚至不知道在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微生物。世界上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几乎已经全部被认知,而我们认知的微生物还不到1%。要知道,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大量微生物,一个100斤重的人,体内大约有1.5斤的微生物,它们在我们体内发挥着什么作用

第19届全国色谱大会特邀报告(二)

  2013年4月1日-4月3日,为期三天的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福州西湖宾馆召开。继4月1日张玉奎院士、陈洪渊院士、江桂斌院士、庄乾坤主任、陈义研究员和Jan-Christer博士的特邀报告之后,4月3日下午,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又迎来了吴学梯司长、赵宇亮研究员、吴永宁研究

借鉴:人类基因组计划六大科研经验

   日前,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三位历(现)任所长回顾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大科学项目实施所取得的历史经验。他们认为,几年前围绕HGP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该计划已经或将对人类疾病的认识带来何种见解。但现在明确的是,HGP除了极大地加速了生物医学研究,还开启了科学研究的新方式和组织管理

一步一步教你使用NCBI数据库资源2

6 基因组信息6.1 数据库6.1.1 Entrez GenomeEntrez Genome数据库收录了850多种微生物、3100多种病毒以及1600多种真核生物细胞器的完整基因组数据以及将近50种动物、绿色植物和真菌的700多条染色体信息,总共收录有6200多条序列,其中有882条是去年新增的序列

“万能”的肠道微生物

   公元前300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扬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  两千多年后,医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他的观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当我们谈到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时(比如慢性肠炎、糖尿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衰老、肥胖症、药物疗效等),我们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几乎是绕不开

新华社调研精准医学: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

   编者按:伴随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和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知识的日益积累、临床应用的不断探索,医学领域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新华社记者最近两个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调研发现,在精准医学这一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国面临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亟待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加强顶层设计

新华社调研精准医学: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

   编者按:伴随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和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命科学知识的日益积累、临床应用的不断探索,医学领域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新华社记者最近两个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调研发现,在精准医学这一高科技领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国面临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亟待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加强顶层设计

沃特世:同中国科学家深度合作共促糖组学创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如果说基因是生命的起点,那么糖蛋白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生命功能的终点。人类蛋白中有50%以上都发生了糖基化的修饰,在病理和生理过程中糖蛋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制药中最亮眼的单抗药100%都是糖蛋白药物。对糖蛋白和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贯穿生物制药、疾病与临床研究生生不

基因梦工厂里那些年轻人:没上大学就做研究

  世界总会让年轻人占领。   曾经和乔布斯一起演讲的小天才Thomas Suarez今年还在读初中,现在他在名叫MakerBot的机器人创业公司研究3D打印机。而出生于1997年的邹奇奇,8岁出版了12万字故事集《飞扬的手指》轰动美国,2013年登上TED时她已有“女权主义者”标签和赢得诺贝

合成基因组发表两月 部分国际反应

  我们也必须记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经存在的专家,她在创造可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并不一定会把我们带到比现有技术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伤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听不同的观点,考虑对方的论点,最好找到共同点,至少要尊重不同观点,然后作出决定。面对复杂问题各

中美德科学家共同呼吁启动“国际微生物组计划”

   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如同‘盲人摸象’,由于各国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使得数据难以比较及整合,这种‘碎片化’现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具有独特生理代谢优势的微生物,在解决地球各类危机中所起到的作用已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从污水处理到气候变暖,人类如今所面临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疾病流

贺福初:中国蛋白质组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但发展迅速的学科。近年来,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了对蛋白质组学的支持力度,这一研究领域也由此成为各强国科技角力的新战场。10月12~13日,以“蛋白质组学:前沿与挑战”为主题的第38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的59名海内外科学家围绕蛋白质组学发

六部门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完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