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成功制备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

近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军与副研究员贾晗带领超材料研究组,在期刊《应用物理快报》在线发表论文表示,首次成功制备出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样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隐身效果。 基于超材料的声学隐身毯是一种以控制声传播路径为手段的新型声学隐身器件。截至2017年底,基于超材料的新型水下隐身器件一直停留在二维状态。然而,二维的隐身器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第三个方向进行探测的声波可以轻易发现隐藏目标。 此前,该研究组在空气中利用穿孔板结构实现了二维的声学幻象,随后进一步在水下利用周期分布的铜片制备出二维的水下声学隐身毯样品。 近期,该研究组通过精密的设计,利用周期性互相分隔的钢条构建出水下八棱锥形的三维声学隐身毯。 在水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声学隐身毯覆盖于被隐藏目标上,并对回波声场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证实,这个隐身体系的声回波信号与平整反射面的声回波信号相一致,成功实现对目标的声隐藏,验证了该隐身毯的有效......阅读全文

声学所成功制备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

  6月1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军与副研究员贾晗带领的超材料研究组,在期刊《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三维宽频水下声学隐身毯的实验验证》(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

科学家成功制备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

   近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军与副研究员贾晗带领超材料研究组,在期刊《应用物理快报》在线发表论文表示,首次成功制备出三维水下声学隐身毯样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隐身效果。 基于超材料的声学隐身毯是一种以控制声传播路径为手段的新型声学隐身器件。截至20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2016年度基金委基础研究主要进展与科学基金资助成效

   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为指引,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不断增强源头创新供给。 一年来,科学基金共受理来自全国2309家单位的182334份申请,运用国家财政投入248.

2018年度领军人才和科技新星入选名单公布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对外发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入选人员名单  领军人才工程  领军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十二项重点人才工程之一,是针对5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突出对领军人才自身发展

科学家首次制备出人工声带

  最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的科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制备出了功能性的声带组织,这给因肿瘤手术或其他损伤失去声带的人带来了福音。  UW语音语言病理学家Nathan Welham博士,和来自几个学科的同事,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发出了声带组织,来传递声音,他们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天的《Scie

2018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揭晓

  今天,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共有10位青年学者入选。  10位青年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本都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学者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0位杰出青年学者名单如下:鄢社锋  鄢社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

“超材料”揭开“神秘面纱” 从实验室大步迈入市场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近几年,“超材料”逐渐成为科学家们争相研究的前沿领域。他们表示,经过工程学方法处理的具有新奇光学属性的“超材料”在不久的将来,会揭开自己“神秘面纱”,从实验室大步迈入市场。   “超材料”:生活中不可或缺   如果汤姆·德里斯科尔从来没有听说过“哈利·波特式的

2017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尽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质疑,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基因测试新技术  新概念造影剂“纳米MRI灯”  巴西转基因大豆  记录DNA数据  具隐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拟效果图)  耐水性超薄太阳能电池  美 国  基因编辑技术火热 干细胞研究获突破  美科学家开展了该国首个对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

盘点丨问鼎诺贝尔奖的10大检测技术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该奖项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止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个人和23个团体。今天我们将盘点

2014年世界信息技术科技发展回顾

  美 国  研制出接近人脑的计算体系,“沃森”成为辩论高手,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问世,制造出运行最快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等。  何屹(本报驻美国记者)美国政府机构宣布计划把互联网域名系统等的管理权移交给“全球利益攸关体”,放弃部分互联网管理权。  美国外国情报监控法庭继续延长国安局大规模电话监听项目的授

科学家造出空中“声波瓶”让声波路径按预定曲线弯曲

图 从声源发出后,声能形成一种三维“声波瓶”,瓶壁为高声压壁,内部是零压区。瓶底压力场能自行弯曲绕过三维障碍物。   美国能源部(DOE)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新开发出一种在空中制造“声波瓶”的技术,能让声波路径按预定曲线弯曲。这一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超声波成像与治疗、声学

中关村发动科技创新引擎持续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①梦之墨液态金属打印机和它打印出来的电路。②商汤科技人脸识别技术。③有着“新材料之王”称誉的石墨烯。  北京,五四大街29号,在一片繁华闹市之中,曾为北京大学旧址的红楼傲然屹立。  90多年前,在国家浩劫、民族危亡的时刻,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先驱们集聚在这里,高喊“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

纳米生物技术可监控病毒感染过程

   病毒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深刻认识和理解病毒感染过程及致病机制是病毒性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础。研究病毒感染过程通常基于荧光标记技术,但是常用的荧光蛋白及传统荧光染料往往容易发生光漂白,难以长时间动态跟踪整个感染过程。  在“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围绕“量子点标记技术研究病毒侵

转变“挖土卖土”方式 “稀土大国”迈向“稀土强国”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了解到,稀土资源占全国83.7%、全球38.7%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近年来转变“挖土卖土”方式,科研取得系列突破,技术和原料就地转化率大幅提升,稀土产业进入爆发式发展的“前夜”。近几年,我国稀土技术研发取得一些突破,但系统性研究、应用水平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专家建议,全面盘点

数字超材料具奇异光学特性:可生产隐身衣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科学家近日联合在《自然材料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数字超材料”的新概念。所谓“数字超材料”,是一种通过特定设计、拥有奇异光学特性的超材料。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数字超材料将有助于加快诸如隐身衣、超透镜等特殊设备的面世进程。  据科学家介绍,所谓超材料,就

多部门共同制定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

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现将2011年度入选项目名单予以介绍。 一、正调控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和产量的GS5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主持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持人:何予卿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

循环内肿瘤细胞测序与分析最新进展和挑战!

  循环肿瘤细胞(CTC)从原发性肿瘤组织脱落并被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冲走。 这些CTC可以在循环系统中长存或殖民于新位置,并在远端器官形成转移性克隆。 目前,CTC分析已经成为临床上有效检测肿瘤进展和预后的工具。随着下一代测序(NGS)和单细胞测序(SCS)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可以获得CTC的完整基因组

《2019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发布 共13个重点领域

  近期,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联合发布了《2019人工智能发展报告》,遴选了13个人工智能的重点领域,包括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人等热点前沿技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发展动向等。  深度学习让图像、语音等感知类问题取得突

五模材料可用于制造准各向同性水下声学隐身毯

  声学隐身毯是一种隐形装置,它能将放置在反射面上的物体隐藏起来,从而不会被声波探测到。因此,声学隐身毯在声学通信和探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中科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杨军研究员团队利用五模材料超流体设计了一种各向同性水下声学隐身毯。相关研究成果3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应用物理学快报》(Ap

解读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需传输载体本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这是自1997年

师昌绪 徐坚:材料科学成为人类进步的强大“引擎”

  自1991年碳纳米管(CNT)被日本学者Iijima发现以来,由于碳纳米管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始终是材料研究的热点,2009年碳纳米管物理性质研究,如载流能力得到翻倍,同时在医学、能源等领域应用研究不断拓展,制备和产业化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表明,可以在无金

7月29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蝶状叶子如何吸引蝙蝠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藤蔓植物Marcgravia evenia花朵上的碟状叶子可通过发出一个强力的回声而吸引蝙蝠前来传播花粉,并使蝙蝠的觅食时间缩短了一半。这些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花朵在声学上展现出适应性改变以吸引传播花粉的蝙蝠的某些最初证据。这种方式差不

这新材料不光红外“隐身”,还有更多妙用

科学家从乌贼等“伪装大师”身上获得灵感,设计了一种可自适应反射红外线的弹性新材料,动态调节有效温度从而在红外线下“隐身”。相关论文发表于Science 杂志,第一作者是UCI教授Alon Gorodetsky博士生徐诚绎(中国科大08级少年班)。‍‍‍‍一提到隐身衣,很多人会想到哈利•波特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打造“超级光源” 喷薄“不绝动能”

  展开上海张江科学城的地图,一块又一块世界顶级的“科学拼图”正在聚合。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这些“高大上”名字的背后凸显出上海推动科技发展的决心和脚步。  去年2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张江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

纳米材料: 小身材涵盖多领域

  显微镜下的“纳米之星”   在患有乳腺癌的小鼠体内注射一种纳米新材料,并在肿瘤处用近红外激光进行照射,仅用四天,小鼠体内的肿瘤便痊愈了。这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曾杰科研小组的一项实验,其中用到的纳米新材料叫做“纳米之星”,是他们近期的发明。   “纳米之星”是一种兼具优良的光学性质和催化性

“十二·五”期间实验室仪器取得重大进步和发展

   实验室仪器是科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的专业多、应用领域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室仪器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实验室仪器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发展,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知识产权。  一、天平  1、天平仪器发展现状  天平行业按其产品结构划分:电子天平和机械天平和水分测定

关键海域中尺度物理海洋过程预报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日前,中科院重大项目“关键海域中尺度物理海洋过程的预报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在青岛进行了中期评估,中科院资环局局长范蔚茗、副局长常旭以及大气海洋处处长任小波参加会议。经专家评审,该项目立项科学合理,进展超前,成果丰硕,中期评估获得全票通过。  “关键海域中尺度物理海洋过程的预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