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纪兰院士:黑潮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苏纪兰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启动了我国首个黑潮南海综合科考航次,将重点考察和研究黑潮在吕宋海峡的路径、影响范围及其对南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黑潮是沿北太平洋西边界一股由南向北、高温高盐的强大暖流。这股强大暖流对邻近东亚地区的航海、渔业生产、海洋环境以及气候均有影响。”物理海洋学家、中科院院士苏纪兰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黑潮本身及其所诱生的近海和陆架环流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实,黑潮的水并不黑,甚至比一般海水更为清澈透明。苏纪兰解释说,由于黑潮海水浊度极低,易吸收阳光中的红、黄色光波,偏重散射蓝色光波,所以人们往下看海水时,海水成了蓝黑色,故被称为“黑潮”。 黑潮是海洋中第二大暖流,起源于热带地区,西行到达菲律宾沿岸后北上,流经吕宋海峡、台湾以东,穿过东海,再返回太平洋经日本南部向东流去。黑潮温度、盐度皆高,横向幅度超过一百公里,向下深度约一千米,流速快,流量......阅读全文

苏纪兰院士:黑潮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苏纪兰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启动了我国首个黑潮南海综合科考航次,将重点考察和研究黑潮在吕宋海峡的路径、影响范围及其对南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黑潮是沿北太平洋西边界一股由南向北、高温高盐的强大暖流。这股强大暖流对邻近东亚地区的航海、渔业生产、海洋环境以及气候均有影响。”物理海洋学家、中科

苏纪兰院士:海洋资源更需科学开发

苏纪兰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12月9日举行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上,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苏纪兰说,海洋资源更需科学开发和生态保护。   按照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

-苏纪兰院士:海洋资源更需科学开发

  苏纪兰院士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12月9日举行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上,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苏纪兰说,海洋资源更需科学开发和生态保护。   按照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

苏纪兰院士:我国海洋战略要重视深海大洋研究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作了题为《从深海到近岸:我国海洋科学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报告。从近岸到深海,苏纪兰对多重压力下的海洋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现实作了分析。苏纪兰提出,未来的国家海洋战略要重视对深海大洋的研究,进军深海

苏纪兰院士: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人物”评选结果于近日在“全国海洋宣传日”开幕式上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研究员苏纪兰入选十大海洋人物。   拳拳报国心 返乡路漫漫   苏纪兰作出回国的抉择并非一时冲动。1935年出生在湖南的苏纪兰,孩提时代是在祖国遭受日寇欺凌的动乱岁月中度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十周年纪念报告会举行

  12月9日,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和中国科协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过了整整十年的活动历程。当天上午,一场以“中国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为题的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隆重举行,主讲嘉宾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院士。中科院学部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海洋研究院

  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素有“生命的摇篮”之称。7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海洋研究院,将组建一支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全球气候变化、深海生命过程、海洋经济与管理等海洋科学、技术、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   据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周朦教授介绍,新成立的海洋科学研究院将组建物理海洋、化

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研究获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谭烨辉团队在研究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学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度具有季节和年际变化等特征,但气候

海洋所在内潮和黑潮跨尺度作用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海洋多尺度动力学及能量串级是物理海洋学前沿科学热点,其中大尺度环流与中小尺度内波的动力交互和能量串联机制是重要难点之一。吕宋海峡不但是全球最强西边界流之一——黑潮的必经之路,也是全球内潮能量最强盛海区,因此成为研究海洋跨尺度动力能量学的天然试验场。  近二十年来,通过多个大型观测实验和研究计划的

报告称塑料微粒遍布台湾海域-环保团体吁台当局调查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首度有环保团体公布调查报告称,全台海域都有塑料微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1月3日公布“岛航计划”调查结果,发现开船绕行台湾一周,共51个检测点后,塑料微粒遍布全台。黑潮呼吁台湾当局长期调查塑料微粒问题。   据报道,黑潮在2018年5月耗资500万新台币,执行岛航

21世纪中心赴青岛开展海洋科技调研

座谈研讨参观深海之路展厅   2018年1月19日-21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黄晶主任带领相关人员赴青岛开展海洋科技调研,先后参观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并围绕加快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听取了有关专家意见和建议。   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调研组一行参观了高性能科学计

中科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年会

  2月26日,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LED)2010年度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苏纪兰院士、学术委员方国洪院士、傅家谟院士、张经院士、洪华生、李立、李适宇、彭平安、施平、倪怡训等与会,国家基金委地学部海洋处任建国处长应邀与会指导,实验室70多位科研人

顺利返航!“东方红3”完成西太平洋深远海综合科考任务

   12月1日,“东方红3”新型深远海综合考察实习船完成西太平洋深远海综合科考任务,顺利返航抵达青岛奥帆中心码头。这是“东方红3”船自10月25日在青岛正式入列后执行的首个航次。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部流势最强的暖流,对我国的气候、近海生态都有重要影响。“东方红3”船在执行该航次的过程中,克服台

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

 青岛市人大代表于仁成   海洋所供图近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于仁成表示,作为海洋科研人员,听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他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报告的内容如此完善,对今后五年青岛的发展方向做了非常完整的规划,描绘了未来青岛的

我国要为海洋生态划红线-实施生态补偿制度

   罩上“保护罩”,开出“提醒单”,建起“防火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不菲成就,这种态势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更加深化,并融入到“美丽海洋”的海洋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中。   在刚刚召开的年度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新任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王宏说,过去一年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强化,已确定了

国家海洋局长世界海洋日强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在2013世界海洋日纪念大会上,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建设海洋强国,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维护海洋生态健康,守护蓝色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刘赐贵表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人与

扼住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根源

   我国海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5个问题,包括海洋资源退化、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权益形势严峻、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海洋产业布局缺乏系统性。它们是中长期内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部分海洋由于过

山东实施海洋生态红线管理

  “我们严格环境准入,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保规划和海洋生态红线管理的海洋开发活动,实施一票否决。目前,正在组织修编《烟台市海域使用规划》、《烟台市海洋生态红线区规划》、《烟台市海岸保护利用规划》等规划,对生态系统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保护,对开发活动的内容、方式和强度进行约束。”近日在

研究揭示环境因素对太平洋鲐鱼早期生活史的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修鹏团队研究建立了鱼类成长-洄游模型并评估了环境因素对西北太平洋鲐鱼早期生活史的影响。相关研究发表于《海洋学进展》(Progress in Oceanography)。郭晨颖博士后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修鹏和日本东京大学教授Shin-ichi

Science-Advances:全球变暖上层海洋环流变化的机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全球变暖上层海洋环流变化的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研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环流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改变海洋的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并对海洋环境和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三)

3.4分子标记技术与遗传多样性研究了将鱼类基因内含子作为遗传多样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应用SSCP和定序的方法研究了大西洋和地中海几种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了南美白对虾消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利用寄生性原生动物和有毒甲藻基因组DNA的间隔区序列作标记检测环境水体中这些病原生物的污染程度,应用18S和5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二)

2.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随着海洋环境逐渐恶化和海水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子之一。开展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研制有效防治技术的基础;同时,开展海水养殖生物分子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的研究,弄清海水鱼、虾、贝类的免疫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一)

近10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1989年首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以下简称MPS大会)在日本召开时仅有几十人参加,而1997年第四届I

我国首次在黑潮延伸体海区完成潜标布放与回收

  5月10日,记者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了解到,科考队员日前在西太平洋黑潮延伸体海区完成了首套潜标的完整布放与回收,为海洋国家实验室“透明海洋”计划奠定了观测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吴立新介绍,“透明海洋”是海洋国家实验室正组织实施的三大任务之一,计划在西太平洋—南海—

南海北部环流影响内孤立波传播规律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树群研究团队在南海北部环流影响内孤立波传播规律研究取得进展。  研究采用非线性折射数值模型探讨了1993—2015年间南海北部西边界流及三种不同黑潮入侵流径(Looping、Leaping和Leaking)对跨南海北部深海海盆传播的内孤立

揭示大洋生源物质对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发生的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课题组、研究员于仁成与澳大利亚联邦工业组织海洋研究所合作,在大洋生源物质输入对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认识。  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频发,对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等造成影响。明晰该区域营养盐的来源对赤潮形成机理的认识具有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长江径流、台

16世纪“生态调查”助力当今动植物保护

15世纪70年代,卡斯蒂利亚(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王国)国王菲利普二世派遣使者调查西班牙中部和南部村庄的动植物情况。他要求每个村庄至少出两个人,向他派遣的测量员描述当地土地、动植物情况。当时,菲利普二世不是出于探明生态网络或灭绝情况而开展上述调查的,他只是想知道自己到底拥有什么。但是,450年后的今天

绿色发展是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蓝色经济与全球海洋治理”为主题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19年会主题论坛于2019年6月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崔利锋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论坛重点就“保护海洋向塑料污染宣战”和“可持续渔业发展助力恢复海洋生物资源”两方面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国合会秘书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3月19日电,国家海洋局19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但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不容乐观,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维持在较好水平,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

模拟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创建仿生海洋电池

  生物光伏是一种绿色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合成微生物组正逐渐成为生物光伏新的发展形式。具有光电转化功能的海洋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视为一个由太阳能充电的“海洋电池”。位于水柱层透光区的光合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固定二氧化碳,把电子存储到有机质中;位于沉积层的两类异养微生物(初级分解者和终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