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鹏:一位科学家的文化思考

2012年初,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Cultural history holds back Chinese research)的文章,认为孔子和庄周文化崇尚孤立,抑制好奇心,对科学研究没有好处。 文章刊发后,随即引发国内媒体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争论。文章作者,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也随之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支持者认为,宫鹏洞见到中国科技界缺乏创新的根源。反驳者与批评者则言辞激烈,认为宫鹏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深入认知,其观点以偏概全。 时隔半年,争论早已平息,甚至以极快的速度被人遗忘。前不久,这位喜欢思考文化问题的科学家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畅谈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与科研。 洞见科学文化差异 谈及《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一文的写作背景,宫鹏说他最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我看到有人说,中国不能仅仅成为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的第二大国,......阅读全文

吴静惠-宫鹏:如何走向地学就业新时代

  提起地学,人们会下意识地想起去边远山区采矿,会认为它冷僻、传统、难就业,但近期发表于《自然》杂志的Earth works一文将颠覆这种看法。  文章分析了地学在今后几十年的就业趋势,得出的结论足以让地学研究者们感到鼓舞。“如果你有地学学位,那么除非你懒惰到极点,不然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美国地质学

清华教授宫鹏《自然》发文论中国粮食安全

  6月2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宫鹏在《自然》(Nature)上刊登评论文章,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发表观点。他认为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在《美国能养活中国吗?》一文中提出的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没有必要,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是否从国外进口完全取决于中国是否愿意这么做,

宫鹏:一位科学家的文化思考

  2012年初,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传统文化阻碍中国科研》(Cultural history holds back Chinese research)的文章,认为孔子和庄周文化崇尚孤立,抑制好奇心,对科学研究没有好处。  文章刊发后,随即引发国内媒体和学术界广

吴飞鹏:中国需要草根创新

  中国不能产生有效创新的原因不是人种问题,不是文化问题,不是社会制度问题,而是人才政策、国企、国家科技奖励制度造成的问题。   ■吴飞鹏   诺贝尔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3月15日举行的第二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说,中国需要本土和草根创新。他认为,“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

吴飞鹏:中国需要草根创新

  诺贝尔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3月15日举行的第二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说,中国需要本土和草根创新。他认为,“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生产力增长和创新要大幅度低于美国。可能中国有这样一种担心,将来会重蹈欧洲覆辙,将来可能会丧失掉生产力上升和工资上升的源泉

王大鹏:科技是把双刃剑

  核能可以用来发电,改变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给人类带来大规模的杀伤甚至是毁灭;科学技术在带给人们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所以迫使人们去思考科学技术应该如何使用。不过,双刃剑的表现在不同人眼里可能有差异,往“高大上”的层次说就会牵扯到科技伦理,而低端一些的则

光启技术刘若鹏:颠覆式创新让“黑科技”从实验室走出来

  全身黑色衣服,力量感十足,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光启技术(25.830, 0.00, 0.00%)董事长刘若鹏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像是一名未来战士,带着“黑科技”的神秘感。  刚刚踏进35岁门槛的他,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将“隐身衣”技术的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学》杂志上,震惊科技界。几年前,他又带领团队

贾鹤鹏:科研经费增长难解企业创新软肋

  尽管中国的研发经费连年大幅度增长,但是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提高,参加由科学新闻杂志组织的“崛起的力量——自主创新战略引领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高峰论坛的与会专家认为。   据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等单位发布的《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

王云鹏院士: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120.shtm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力指数2022》发布

12月1日,正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五届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天府论坛”(下称:“天府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首次发布了《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力指数2022》报告。 报告以全球19个国家的32个科技创新中心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包括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创新影响4个一

用科技创新激活“社会创新”

  创新惠民是两会的老话题了,其魅力在于常议常新,每年都能看到新进展,每年都可以有新期待。  总体讲,科技创新惠及民生途径有两条:一条是直接途径,比如研发新药品,帮助人们消除病痛;一条是间接途径,科技创新提供技术平台和手段,人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社会创新”,寻求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扶贫和慈善等民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已有5年。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四个统筹”的重要要求,为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四个统筹”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编 者  统筹不仅限于

“论道”新材料科技创新——“学科引领-科技创新”

11月27日,2022年材料学科建设与学术前沿论坛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论坛以“学科引领 科技创新”为主题,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话材料学科建设发展与学术前沿进展,共同助力功能新材料行业新发展。 “我们正处于科学与技术大发展、大交叉、大融合的时代,材料学科不断向纵深拓展,交叉学科

纳微科技与坤鹏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深耕底层技术的双向奔赴

1月26日,宁波鲲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苏州纳米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微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江必旺博士,纳微科技总经理牟一萍女士,纳微科技副总经理王冬先生与鲲鹏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吴松先生,苏州鲲鹏总经理裴轶先生,鲲鹏生物副总经理孙锋先生及双方代表出席并见证签约。不论是纳微科技微

怀进鹏: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允许试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771.shtm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采取怎样的举措能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9日下午,在北京梅

推进科技创新与商业创新共振

  国内外顶尖科技、400多场主题演讲、数万平方米创新展览体验区……以“飞天·进化”为主题的云栖大会,日前在浙江杭州云栖小镇举行。在这个展现中国创新力量的舞台上,既有多项新科技的展示,也有关于互联网商业创新、生态构建的广泛讨论。  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

白春礼:以党建创新驱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完成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由创新来驱动,那么创新由什么来驱动?换言之,创新的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认为,科技创新由好奇心驱动,也有人认为,科技创新由经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学院科技创新巡展启动

  12月27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2019”在北京科学中心拉开帷幕。  本年度巡展立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科院建院70周年这一历史性节点,重点遴选了近年来中科院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方面较易于被青少年理解的重大科技进展和成果,并在已有的两套展品基础

福建省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推进科技创新

   一是支持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服务。出台《福建省科技支行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试行)》及《福建省科技支行虚拟风险池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支持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服务。共支持5家商业银行在

宁波出台科技创新政策包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3月6日上午,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宁波市2024年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数参加新闻发布会。  关于今年宁波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包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具体有哪些政策举措,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王

赵鹏大院士:发挥学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表率作用

  新时代的地球科学呼唤创新型人才,地球科学进入了“系统、综合、定量、立体、智能、绿色、新型、惠民”的新时代,发展地球科学的第一要务是大力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定能在评价、选拔、使用、爱护和提高创新型人才方面做出表率,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赵鹏大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

激励引领创新-共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北京市切实着眼于科技创新服务民生需求,让科技攻关成果惠及首都市民,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市科委等相关委办局形成联动,以项目引导的方式集聚首都医疗卫生领域的优势资源,搭建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了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过程的科技攻关与管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脚踏实地的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之路,有

激励引领创新-共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两年来,北京在发展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扬帆启航,硕果累累,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北京当前科技工作的重点和特点,展示了首都科技创新的

宫勇吉90后-中国更适合青年科技人才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宫勇吉是个90后。他的成长轨迹是这样的:山东莱阳—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校园走回校园,从学生变为师长。宫勇吉也是2017年“青年千人计划”中的一员,在出国深造后回国发展,回到北航。实际上,包括宫勇吉在内的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在为科技插

“全球科技创新趋势研究”启动-构建高效科技创新体系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中国经济年鉴社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全球科技创新趋势”课题启动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隆国强副主任到会致辞,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同志主持会议,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Dan Shechtman教授,李嘉诚基金会执行董事周凯旋女士发表演讲。该课题将

清华“双E”计划发力学术生态建设

   理科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发展理科基础学科,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文化。  日前,清华大学发布《关于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理科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打造富于原创、交叉合作、世界一流的清华理科新格局,学校推出以“

科技周:再现科普盛宴-助力科技创新

  5月20日—27日,2017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本届科技周以“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为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重要指示,主场活动通过大型科普博览,

科技援藏助力日喀则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近年来,山东省科技厅按照鲁藏两省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把科技援藏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的具体行动,集聚创新资源,深化科技合作,强化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支持,在科技支撑、智力援助、培养团队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日喀则高质量发展贡

科技创新是治污利器

  我国当前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成因复杂、治理困难,而“技术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不久前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就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十条措施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研发。   西安市有关部门与企业共同研发降尘减霾车投入到

科技创新,多些“长情陪伴”

不势利、不功利、有决心、有定力,如此“长情陪伴”,必会推动科技创新的进步,也终能赢得创新的“长情回报”    随着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问世,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都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更多幕后故事,也逐渐为世人所知。    “九章”研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