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肠道细菌,肠道病毒失衡也可能与糖尿病风险有关

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虽然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一些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风险基因,但是哪些人会发展成1型糖尿病仍然不能很好地预测。近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肠道病毒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肠道病毒群落多样性较差的儿童更可能产生导致1型糖尿病的自身抗体。此外,携带一种特殊的环状病毒科病毒的儿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更低。这一研究发表于7月10日的PNAS上。 “我们确定了一种病毒与糖尿病风险降低存在显著关联,另一组病毒与儿童产生自身抗体的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资深作者Herbert W. Virgin教授说,“似乎这两组病毒的平衡可以控制产生导致1型糖尿病的自身抗体的风险。” 1型糖尿病发展经历两个阶段。一些儿童体内会产生对抗胰岛细胞的自身抗体,但是不一定会继续发展成糖尿病。另一些儿童的自身抗体对胰岛细胞造成巨大伤害,使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最终发展为1型糖尿病。 此前一项......阅读全文

除了肠道细菌,肠道病毒失衡也可能与糖尿病风险有关

  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虽然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一些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风险基因,但是哪些人会发展成1型糖尿病仍然不能很好地预测。近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肠道病毒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肠道病毒群落多样性较差的儿童更可能产生导致1型糖尿病的自身

除了肠道细菌,肠道病毒失衡也可能与糖尿病风险有关

  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虽然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一些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风险基因,但是哪些人会发展成1型糖尿病仍然不能很好地预测。近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肠道病毒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肠道病毒群落多样性较差的儿童更可能产生导致1型糖尿病的自身

肠道病毒感染或和诱发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状况有关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ologia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坦佩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T1D)儿童在经历诱发糖尿病的自身免疫过程之前或诱发肠病毒感染的风险较高。  1型糖尿病由机体免疫系统介导的过程引发,其往往会损伤患者机体胰腺中的产胰岛素β细胞,通过检测机体中的自身

怎样预防肠道病毒71型?

  1、就地隔离避免接触。早期发现传染源,凡发现手足口征候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隔离治疗,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以免感染其他儿童。  2、把住病从口入关,防密切接触。EV71感染主要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食物和物品密切接触传播,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避免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简介

  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在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在1974年被鉴定命名。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的流行情况。中国大陆首次发现EV71型感染是在1987年冬季,之后的多次爆发流行经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病因

  肠道病毒71型为耐热、耐酸的微小RNA病毒,对乳鼠有致病力,引起类似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的肌炎。在恒河猴中经口或注射感染能产生类似脊髓灰质炎的疾病。在猴子中的神经毒力似与该病毒在高温中的复制能力有关,但寡核苷酸电泳和凝胶电泳分离病毒蛋白后却未能区分无神经毒力株。病毒从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治疗

  抗病毒与对症治疗。目前肠病毒感染除了小儿麻痹病毒有疫苗外,其余肠病毒感染并无特殊治疗药物,故临床上对无并发症患者之治疗只能采取支持性疗法,而有并发其他症状时,因考虑到重症病例的急性恶化主要与心脏衰竭有关,故建议避免给予大量静脉输液,应优先选择加强心脏输出功率与降脑压的药物。

简述肠道病毒71型的分类

  肠病毒在病毒学上的分类是属于微小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肠病毒群(enterovirus)。EV 71为目前肠病毒群中最晚发现的病毒,其感染性强且致病率高,尤其是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其它同属于肠病毒群之病毒尚包括小儿麻痹病毒(Polioviruses;具3种型别)、柯萨奇病毒

澳科学家称I型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肠道病毒

  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I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容易感染肠道病毒,但目前还不清楚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对此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并研发新治疗手段。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过去对I型糖尿病和肠道病毒感染之间的联系有一些猜测,为确认两者的关系,

简述肠道病毒71型的鉴别要点

  造成1999年台湾地区肠病毒流行的另一种主要病毒株为柯萨奇A16型(Coxsackievirus A16),其与EV 71一样均会引起手足口病,单就临床症状而言,此二者很难分辨(但一般EV 71较易导致高烧且高烧期间较久),只能依靠实验室的病毒检验技术来鉴别,但就后遗症而言,柯萨奇A16型要比E

关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简介

  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在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在1974年被鉴定命名。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EV71的流行情况。中国大陆首次发现EV71型感染是在1987年冬季,之后的多次爆发流行经

治疗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简介

  抗病毒与对症治疗。目前肠病毒感染除了小儿麻痹病毒有疫苗外,其余肠病毒感染并无特殊治疗药物,故临床上对无并发症患者之治疗只能采取支持性疗法,而有并发其他症状时,因考虑到重症病例的急性恶化主要与心脏衰竭有关,故建议避免给予大量静脉输液,应优先选择加强心脏输出功率与降脑压的药物。

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简介

  1.就地隔离避免接触  早期发现传染源,凡发现手足口征候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隔离治疗,分开食宿,用具、玩具应分开;以免感染其他儿童。  2.把住病从口入关,防密切接触  EV71感染主要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食物和物品密切接触传播,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避免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

简述肠道病毒71型的检测方法

  目前检测肠道病毒之方式除了传统的病毒培养鉴定法外,国内已有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研发出“肠道病毒鉴定芯片”(EV typing chip),可快速检测出肠病毒之型别,不致延误病患就诊治疗的首要时机。因肠道病毒感染易引起并发症,且往往在一星期内即转成重症,所以若能提早确知所

概述肠道病毒71型的传染方式

  人类是肠病毒唯一的传染来源,主要经由肠胃道(粪-口、水、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也可经由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在发病前数天,喉咙部位与粪便就可发现病毒,此时即有传染力,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而患者可持续经由肠道释出病毒,时间长达8到12周之久。潜伏期为2

肠道病毒71型的基本信息介绍

  肠道病毒71型是肠道病毒一般是以数字命名的,排列顺序代表着其发现的先后次序。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   人类肠病毒71型于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流行趋势和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治疗  抗病毒与对症治疗。目前肠病毒感染除了小儿麻痹病毒有疫苗外,其余肠病毒感染并无特殊治疗药物,故临床上对无并发症患者之治疗只能采取支持性疗法,而有并发其他症状时,因考虑到重症病例的急性恶化主要与心脏衰竭有关,故建议避免给

关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病因分析

  肠道病毒71型为耐热、耐酸的微小RNA病毒,对乳鼠有致病力,引起类似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的肌炎。在恒河猴中经口或注射感染能产生类似脊髓灰质炎的疾病。在猴子中的神经毒力似与该病毒在高温中的复制能力有关,但寡核苷酸电泳和凝胶电泳分离病毒蛋白后却未能区分无神经毒力株。病毒从病人的鼻咽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

关于肠道病毒71型的发现历史介绍

  早在1957年,新西兰曾爆发一场神秘的疫情,很多3岁以下的孩子先后出现了手足发红等症状,并有孩子死去。  到底是“谁”盯上了这么小的孩子,答案到了第二年才部分揭晓。之所以说部分揭晓,是因1958年只是从患儿的体内分离出了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es),1959年,这种病被命名为手

概述肠道病毒71型的特点与方式

  肠病毒的流行与季节转换、环境变异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肠病毒只在夏季及初秋流行,每年六~九月为高峰期,气温过低的地区并不利于肠病毒生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肠病毒之传染途径主为粪--口传染(stool  -oral),感染肠病毒的患者会经由粪便排出病毒,这些含有高浓度肠病毒的粪便会污染环境甚至地下水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临床表现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在澳大利亚、瑞典和日本,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病,通常发生于1~3天的前驱性发热之后,未观察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的肠道病毒71型流行中,则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21%病例表现为类似于脊髓灰质炎的急性瘫痪。病情发展迅速,起病后10

测序技术揭示I型糖尿病与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的遗传变异

  2009年《Science》杂志在线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某种疾病相关基因的一组罕见突变可以降低罹患I型糖尿病(T1D)的风险。这项研究由剑桥大学Wellcome Trust/JDRF糖尿病与炎症实验室的Nejentsev等人完成。他们利用罗氏旗下454生命科学公司的Genome Sequence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区别

1型糖尿病特点: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②起病较急;③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水平状态;④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数患者可检出自身抗体;⑤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⑦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HLA某些基因型有很强的关联性。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特点

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②发病较急;③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水平状态;④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数患者可检出自身抗体;⑤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⑦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HLA某些基因型有很强的关联性。

简述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临床表现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在澳大利亚、瑞典和日本,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病,通常发生于1~3天的前驱性发热之后,未观察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的肠道病毒71型流行中,则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21%病例表现为类似于脊髓灰质炎的急性瘫痪。病情发展迅速,起病后10

简述肠道病毒71型的发病机制与病理

  病毒从咽部或肠道侵入,在局部黏膜或淋巴组织中繁殖,并由局部排出,此时可引起局部症状。继而病毒又侵入局部淋巴结,并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经血循环侵入网状内皮组织、深层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处大量繁殖并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可随血流进入全身各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

关于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简介

  2015年12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注册申请。该疫苗的问世,对于有效降低我国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保护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关于肠道病毒70型感染的临床表现

  EV70主要引起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脑膜炎、瘫痪型疾病、多发性神经根炎。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起病急促,突然眼痛、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通常发生于一只眼睛,几小时后波及另一只眼睛。约20%的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等表现。EV70所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在病程的2~3天出现特征性表现,即眼

肠道病毒研究揭示噬菌体与炎性肠炎相关的主要变化

肠道微生物群体的功能紊乱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产生有关。图片来源:H. Hendricks, NC State Phage Hunters, E. Miller, NC State University.过去试图探索微生物对IBD作用的研究主

揭示一种I型糖尿病与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的遗传变异

  2009年《Science》杂志在线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某种疾病相关基因的一组罕见突变可以降低罹患I型糖尿病(T1D)的风险。这项研究由剑桥大学Wellcome Trust/JDRF糖尿病与炎症实验室的Nejentsev等人完成。他们利用罗氏旗下454生命科学公司的Genome Seq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