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青岛斋堂岛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史宏达教授主持研制的10千瓦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在青岛斋堂岛海域成功投放,这是继去年潮流能发电装置投放后,又一种利用海洋能源发电的装置投入使用,标志着山东在国内波浪能阵列化开发与工程应用领域内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该装置使用潜浮体配合张力锚链进行海上安装定位,利用组合式陀螺体型振荡浮子与双路液压系统,针对我国近海波浪的短周期、小波高、低能流密度等特征,设计了组合型的波浪能摄取机构,解决了多数传统装置“小浪不发电、大浪易损坏”的固有问题,把波浪能转化为电能。同时,这套装置解决了涨落潮导致工作时间短的难题,可以在大潮差海域实现24小时全天候自主控制运行发电;配有全自动在线控制与检测系统,可在百公里外的中国海大校园内对装置的实时工作状况、运行性能等实现远程监控,真正做到了无人值守与远程遥控;检修维护方便,所有活动部件的更换维修均可在海上操作完成,维护成本低,安全可靠。 ......阅读全文

新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青岛斋堂岛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史宏达教授主持研制的10千瓦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在青岛斋堂岛海域成功投放,这是继去年潮流能发电装置投放后,又一种利用海洋能源发电的装置投入使用,标志着山东在国内波浪能阵列化开发与工程应用领域内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该装置使用潜浮体配合张力

近海波浪能发电有多远?

  现在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因地制宜,着力寻求当地可获得的廉价能源,如英国、日本、挪威等国家就试图大力发展波浪能发电。  从波浪能开发之处,人们就普遍认为只有离岸深海处的波浪能才值得开发,结果各式各样的研发设计都只关注条件恶劣、工程施工成本高的远距离深水区的波浪能开采。  日前海洋波浪能学者重新评估发现

广州能源所一种波浪能发电装置-获澳大利亚发明ZL授权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中心研究发明的“一种具有半潜船特征的新型漂浮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澳大利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这是广州能源所首个获得澳大利亚授权的发明专利。鹰式波浪能发电技术于2012年分别在中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四国申请了发明专利。截止2015年7月20日,该技术已获

盛松伟:波浪能发电,海上的“巨型充电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92.shtm“目前,海洋波浪资源还没有被充分的挖掘,我们还有很多的技术需要克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盛松伟在广州市真光中学举行的格致论道·湾区第27期上表示,站在全球的角度上来看,波

清洁能源利用:我国波浪发电装置突破关键技术

  海洋波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清洁能源?记者10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获悉,中国电科38所最新研制的波浪发电装置正式通过国家海洋局验收。该装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压转换与控制装置模块及千伏级动力逆变器关键技术,实现波浪稳定发电,且在小于0.5米浪高的波况下仍能频繁蓄能。这一关键技术的

单浮体气动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取得新进展

单浮体气动式波浪能发电模型。郑望舒 供图1月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在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自航单浮体气动式波浪能高效转换机理研究及验证”的支持下,该所海洋能研究室充分发挥振荡聚波的优势,创新研发了一种单浮体气动式波浪能发电模型。海洋波浪能分布广泛

日本研发太空太阳能发电装置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福井大学正共同推进研发一种能在太空将太阳光高效转化为激光并传输到地面的装置,这种装置一旦完成,有望不受天气和时间段影响实现太阳能发电。  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日前报道,研究小组正在研制这个高约200米、宽约2公里的大型反射镜状装置,计划将其发射到距地球约3.8万公里的

我国发明固液接触摩擦纳米发电机收集波浪能传感信号

  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传感器逐步向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整个传感系统的能源补给、材料、通讯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国内外开展了面向海洋生态环境传感器的新能源技术研究,如太阳能、风能、温差能和波浪能。相比于太阳能、风能和温差能,波浪蕴藏着巨大能量,并且具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适用范围。但由于波浪的运

偏远岛屿启动波浪能、风能和太阳能联合电站

  这座电站将综合利用风能、波浪能和太阳能   一座孤立在海上的中国岛屿将建成一座整合电站,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波浪能为居民提供生活能源与淡水。   坐落在南中国海的担杆岛拥有大约300名居民,这座电站将为他们提供80%的能量供应。附属的海水淡化装置每年将提供10,000吨淡水。   “在这

俄罗斯科学家发明太阳能风能混合发电装置

  莫斯科钢铁与合金学院的科学家研发了一款混合发电装置,能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气候条件,对于交通不便、电力供应困难的边远地区居民点的供电更具重要意义。   该装置的主发电装置为混合式垂直轴流式涡轮机,其内测的叶片上装备了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电能在风力发电轮机转速较低时可

我国实现海浪稳定发电成功

  海洋波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清洁能源?科技日报记者11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中国电科38所最新研制的波浪发电装置日前通过国家海洋局验收。该装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压转换与控制装置模块及千伏级动力逆变器关键技术,实现波浪稳定发电,且在小于0.5米浪高的波况下仍能频繁蓄能。这一关键技术的突

首套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海试成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332.shtm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广州海洋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

深海捕浪20载-打造“蓝色粮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79.shtm近日,在广东省珠海市万山海域,凌晨可见一艘造型独特的大船缓缓从海面上升约10余米的高度后,一个巨大的网箱随之露出海面。“收鱼了!收鱼了”伴随着此起披伏的吆喝声,映入眼帘的是一尾尾肥壮的

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投用

科技日报深圳4月10日电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林一程)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海域投用。该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研发测试平台被命名为“合作者号”,直径3.3米,高9米,重达9吨,于20

细菌竟然能“空气发电”?

   利用稀薄的空气发电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一项基于纳米线的新技术——发电细菌,就能在含有水分的空气中做到这一点。  这项2月17日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表明,发电细菌产生的蛋白质细丝,可以产生足够的能量点亮LED灯泡。虽然研究人员还不确定这些蛋白质细丝是如何工作的,但这个微型发电机功能强大:17

污泥也能焚烧发电

12月27日,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工人正在拆装污泥与垃圾混合焚烧炉排。  污泥经过处理后,也能“变废为宝”——焚烧发电。12月29日,记者从市科委了解到,由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焚烧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目前,该公司已自主

科学家创造新发明-家用污水净化装置能发电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家用小型污水净化装置不仅能净水,还可以发电,适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和边远社区的小型分布式电源。  据科学与发展网(SciDev.Net)报道,研究人员在这些小型装置中放入了希瓦氏菌属沙雷氏菌,这种细菌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生成电子和质子。如果在电

我国自主研发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投入使用

4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共同主办的新型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合作者号”启用仪式在深圳大鹏新区举行。“合作者号”浮标由深圳先进院联合广州能源所、广州航标处等单位共同设计研制,符合航标设计标准,具备搭载能力强、抗台风

我国自主研发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投入使用

  4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共同主办的新型波浪能海洋生态监测浮标“合作者号”启用仪式在深圳大鹏新区举行。  “合作者号”浮标由深圳先进院联合广州能源所、广州航标处等单位共同设计研制,符合航标设计标准,具备搭载能力强

磁铁变电池-细菌能发电

   这的确令人震惊。研究发现,细菌生长在天然磁铁的微小粒子上面。这些细菌是一个混合群落,能“吞掉”和“呼吸”来自金属的电子。   近年来,发电细菌已成为热门话题。科学家发现,一些在全球海底和河床发现的细菌能从微小金属颗粒中获取电子。通过向细菌“捐献”电子,铁粒子成为细胞的一个有效能量来源。其他种类

跳动的水滴也能发电

跳动的水滴也能发电  去年,MIT学者发现当水滴从超疏水表面自然跳动时将带电。现在,他们又证明了这个过程可以产生少量电,这或许可以驱动某些电子设备。这项新发现是由博士后Nenad Miljkovic,助理教授Evelyn Wang等人完成的,相关的成果已经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

被“驯化”的细菌能发电

  提起发电,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方式。其实,小小的细菌也能发电。这也是如今被全世界不少科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增强希瓦氏菌发电能力  希瓦氏菌是一种嗜好重金属的细菌,这种特性使其可以被用于清洁被污染的水体中的铁、铅、汞元素,甚至用来发电。最近,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

“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验收

  2013年10月28日,科技部高新司组织专家在北京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   该项目研建了设计装机容量100kW离岸的漂浮鸭式波浪能装置,设计装机容量100kW摆式波浪能装置,设计装机容量20kW低流速水下水平轴潮流能装置以及设计装机容

海洋局印发《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日前印发了《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进一步明确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以及相关条件和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挥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

韶能生物质发电项目7月并网发电

  26日,笔者从韶关市人大督办能源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我省首个以农林废弃物为燃料的发电项目――韶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可望于今年7月实现并网发电。这一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不仅为韶关新能源建设增添亮色,也更加坚定了韶关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振兴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除韶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外,

中国首个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运行的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一期10兆瓦工程日前正式并网发电。发电站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德令哈市西出口,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总装机容量50兆瓦,概算总投资9.96亿元。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已将青海中控德

亚洲首座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成功发电

  北京西北75公里,延庆县八达岭长城脚下。   站在长城上向南远眺,一个白色柱状的“大家伙”耸立在蓝天之下;一侧,上百片硕大的玻璃面板,把太阳光反射到它上面。   这个不久前建成的大家伙就是我国、也是亚洲首个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吸热塔。其建造者之一、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不敢相

收获“绿色动力”:中国海洋能开发成果丰硕

中国自主研发生产、装机容量3.4兆瓦的“LHD林东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中国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万山号”出厂交接仪式现场  新华社发   “八月涛

日本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那珂核聚变研究所28日宣布,已于当天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JT60SA”。该装置由日本与欧盟合作建设,预计2019年开始运转。   太阳发光发热依赖其内部无休止的核聚变反应,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相互聚合,生成更重的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

日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那珂核聚变研究所28日宣布,已于当天开始组装核聚变发电实验装置“JT60SA”。该装置由日本与欧盟合作建设,预计2019年开始运转。   太阳发光发热依赖其内部无休止的核聚变反应,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温条件下相互聚合,生成更重的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