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量

细胞内的叶绿素分子通过直接吸收光量子或间接通过捕光色素吸收光量子得到能量后,从基态(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高能态)。由于波长越短能量越高,故叶绿素分子吸收红光后,电子跃迁到最低激发态;吸收蓝光后,电子跃迁到比吸收红光更高的能级(较高激发态)。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在几百飞秒(fs,1 fs=10-15 s)内,通过振动弛豫向周围环境辐射热量,回到最低激发态。最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稳定存在几纳秒(ns,1 ns=10-9 s)。 处于较低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释放能量回到稳定的基态。能量的释放方式有如下几种(Campbell et al.,1998;Roháček & Barták,1999;Malkin & Niyogi,2000):1)重新放出一个光子,回到基态,即产生荧光。由于部分激发能在放出荧光光子之前以热的形式逸散掉了,因此荧光的波长比吸收光的波长长,叶绿素荧光一般位于......阅读全文

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量

  细胞内的叶绿素分子通过直接吸收光量子或间接通过捕光色素吸收光量子得到能量后,从基态(低能态)跃迁到激发态(高能态)。由于波长越短能量越高,故叶绿素分子吸收红光后,电子跃迁到最低激发态;吸收蓝光后,电子跃迁到比吸收红光更高的能级(较高激发态)。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在几百飞秒(fs,

叶绿素荧光仪之叶绿素荧光名词解释

  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叶绿素荧光不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发能传递和光化学反应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过程,而且与电子传递、质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过程有关。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均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反映出来,而荧光测定技术不需破碎细胞,不伤害生物

叶绿素和叶绿素的荧光区别

研究目的不同、测量方法不同。1、叶绿素的研究目的是判断植物的生长状态,而叶绿素荧光的目的是判断植物内的叶绿素含量,所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研究目的不同,可前往咨询。所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研究目的不同,可前往咨询。2、叶绿素的测量方法是肉眼测量,而叶绿素荧光的测量方法是仪器测量,所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测量方法

叶绿素和叶绿素的荧光区别

研究目的不同、测量方法不同。1、叶绿素的研究目的是判断植物的生长状态,而叶绿素荧光的目的是判断植物内的叶绿素含量,所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研究目的不同,可前往咨询。所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研究目的不同,可前往咨询。2、叶绿素的测量方法是肉眼测量,而叶绿素荧光的测量方法是仪器测量,所以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测量方法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用来评估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叶片的荧光辐射,可以获取多个参数,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等。Fv/Fm反映光合机构的整体健康状况,Fv'/Fm'则考察光合反应中光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用来评估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叶片的荧光辐射,可以获取多个参数,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等。Fv/Fm反映光合机构的整体健康状况,Fv'/Fm'则考察光合反应中光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用来评估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叶片的荧光辐射,可以获取多个参数,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等。Fv/Fm反映光合机构的整体健康状况,Fv'/Fm'则考察光合反应中光

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植物逆境的种类及研究方法

1960 年,Kautsky 及其助手第一次发现叶绿素荧光产量的变化。他们发现,将植物从暗适应状态转入光下的时候,叶绿素荧光产量在1s之内迅速上升,在这个阶段,PSII 反应中心被认为是关闭的,光化学效率降低,叶绿素荧光产量升高。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荧光产量逐渐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叶绿素荧

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定义

叶绿素荧光参数是一组用于描述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和光合生理状况的变量或常数值,反映了植物“内在性 ”的特点 , 被视为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关系的内在探针 。   为了统一叶绿素荧光参数名称, 在1990年召开的国际荧光研讨会上对上述的大部分参数给出了标准术语( standard nomenclatu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1) 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红色的现象,这红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叶绿素溶液的荧光可达吸收光的10%左右。而鲜叶的荧光程度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2) 磷光现象:叶绿素除了照光时间能辐射出荧光外,去掉光源后仍能辐射

叶绿素荧光的简介

  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叶绿素荧光不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发能传递和光化学反应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过程,而且与电子传递、质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过程有关。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均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反映出来,而荧光测定技术不需破碎细胞,不伤害生物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1) 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红色的现象,这红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叶绿素溶液的荧光可达吸收光的10%左右。而鲜叶的荧光程度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2) 磷光现象:叶绿素除了照光时间能辐射出荧光外,去掉光源后仍能辐射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1) 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红色的现象,这红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叶绿素溶液的荧光可达吸收光的10%左右。而鲜叶的荧光程度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2) 磷光现象:叶绿素除了照光时间能辐射出荧光外,去掉光源后仍能辐射

叶绿素荧光的原理

1)调制叶绿素荧光调制叶绿素荧光全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叶绿素荧光,我们国内一般简称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调制叶绿素荧光的仪器叫调制荧光仪,或叫PAM。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强大工具,与光合放氧、气体交换并称为光合作用测量的

叶绿素荧光的原理

1)调制叶绿素荧光调制叶绿素荧光全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叶绿素荧光,我们国内一般简称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调制叶绿素荧光的仪器叫调制荧光仪,或叫PAM。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强大工具,与光合放氧、气体交换并称为光合作用测量的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光合色素的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叶绿素荧光现象。叶绿素为什么会发荧光呢?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就由最稳定的、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ground state)上升到不稳定的高能状态-激发态(excited state)。叶绿素分子有红光和蓝光

OJIP、QA再氧化、Kautsky分析Cd对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OJIP、QA再氧化、Kautsky分析Cd对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Kautsky诱导效应)主要用于区分光化学非光化学反应,获得光化学效率等参数。而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OJIP)则主要用以获取与光系统(PS)尤其是光系统(PSⅡ)和电子传递元件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

调制叶绿素荧光仪能够测定叶绿素吗

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叶绿素荧光不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发能传递和光化学反应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过程,而且与电子传递、质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过程有关。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均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反映出来,而荧光测定技术不需破碎细胞,不伤害生物体,因

调制叶绿素荧光仪能够测定叶绿素吗

可以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叶绿素荧光不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发能传递和光化学反应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过程,而且与电子传递、质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过程有关。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均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反映出来,而荧光测定技术不需破碎细胞,不伤害生物体

叶绿素仪和叶绿素荧光仪有什么不同?

叶绿素仪和叶绿素荧光仪从名称十分相似,因此很多人会将这两款仪器混淆,但是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款仪器产品,无论是研究目的,还是测量方法、使用方法和使用对象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那么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叶绿素仪和叶绿素荧光仪的不同之处。1、研究目的不同叶绿素仪主要用于便携式叶绿素仪则主要用于判断植物生

叶绿素测定仪和叶绿素荧光仪的区别

从某种角度来说,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而这也为商家提供了一条商路,很多企业都生产能够检测叶绿素含量的仪器,如叶绿素测定仪、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等等仪器,除了这些仪器,还有一款叶绿素荧光仪,该仪器也可以对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那么叶绿素测定仪与叶绿素荧光仪有何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下)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上)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乌兹堡大学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调制技术和饱和脉冲技术,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脉冲振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荧光仪——PAM-101/102/103。所谓调制技术,就是说用于激发荧光的测量光具有一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一)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乌兹堡大学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调制技术和饱和脉冲技术,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脉冲振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荧光仪——PAM-101/102/103。所谓调制技术,就是说用于激发荧光的测量光具有一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二)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

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定义

  调制叶绿素荧光,全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叶绿素荧光,国内一般简称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调制叶绿素荧光的仪器叫调制荧光仪,或叫PAM。 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强大工具,与光合放氧、气体交换并称为光合作用测量的三大技术。由于其测

叶绿素自发荧光如何去除

真正的反射光也跟透射光一样是以绿色光为主的。我们看到的暗红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色素吸收了蓝紫光后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没有了相应的酶系统),形成荧光重新辐射出来。因为能量在吸收——辐射过程中有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损失了,所以荧光是比蓝紫光能量少的红光。又由于色素对绿光来说几乎是完全透明的,透过的绿光很多,反射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历史

  叶绿素荧光现象是由传教士Brewster首次发现的。1834年Brewster发现当一束强太阳光穿过月桂叶子的乙醇提取液时,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绿色的互补色——红色,而且颜色随溶液的厚度而变化,这是历史上对叶绿素荧光及其重吸收现象的首次记载。后来,Stokes(1852)认识到这是一种光发射现象,并

叶绿素荧光仪仪器功能

叶绿素荧光仪仪器功能1.测量功能获取OJIP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1~10s)测定的基本参数为:Fo,Fj, Fi, Fm(Fp)2.计算显示功能显示Fo,Fj, Fi, Fm(Fp)测量结果计算显示Fv, Fv/Fm 等计算结果显示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仪器界面显示语言中英文可选,操作简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历史

  叶绿素荧光现象是由传教士Brewster首次发现的。1834年Brewster发现当一束强太阳光穿过月桂叶子的乙醇提取液时,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绿色的互补色——红色,而且颜色随溶液的厚度而变化,这是历史上对叶绿素荧光及其重吸收现象的首次记载。后来,Stokes(1852)认识到这是一种光发射现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