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如何在月球上开出人类第一朵花

嫦娥四号科普载荷实验生长箱 在月球表面开出第一朵花,人类移居月球也许不是梦。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届时将向全球进行直播。 仅重3公斤的“乾坤”罐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罐子虽然不大,内部可含有“整个世界”。 深空探测中心副主任、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教授介绍,这个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里,将放土豆和拟南芥两种植物的种子和蚕卵,以及土壤、养分、空气等动植物生长需要的元素,还有记录动植物生长的微型摄像机和照相机、调节温度的空调、提供能源的电池等。 在罐子里,土豆和拟南芥会通过光导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生态圈里的“消费者”——蚕卵,然后蚕卵排出二氧化碳和......阅读全文

嫦娥四号明年登陆月球种土豆

  记者近日从重庆大学获悉,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

揭嫦娥四号生物实验:用两年选物种 曾考虑乌龟

①月面示意图。 ②手绘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示意图。  月球沿着椭圆形轨道,运行至近地点附近时就会让人们觉得格外大而明亮,被称为“超级月亮”。近日,适逢“超级月亮”当空,全球各地对其关注度显著上升。而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抬头仰望那轮“超级月亮”时除了欣赏赞叹之外,还有发自心底的牵挂。因为就在那皎洁的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中国演绎太空生命传奇

在太空中绽放的花朵嫦娥四号搭载的微型生物圈载荷手绘图搭载探空火箭进入太空的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来自网络)  对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大自然无疑是格外眷顾的,慷慨地赐予了适宜的阳光、水、空气和温度等,孕育出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复杂多样、五彩斑斓生物圈,其中就包括属于灵长类的我们人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诺贝尔化学奖全收录(1901-2018)

  当地时间10月3日,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进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Geo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

2019年,全球科学成果突破层出不穷

图① DNA具有持久性和存储海量信息的能力,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可利用其持久性进行存储。图②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的种子有发芽的迹象。新华社发图③ 英特尔公司Pohoiki Beach芯片系统。图④ 《科学》杂志封面刊登了由水凝胶3D打印而成的肺气囊模型。图⑤ 五夸

一文了解2019科技大事件

   科技改变生活。这一年,各国科学家又让科学的脚步再次向前迈进。棉花种子在月球发出第一株嫩芽,室温下气态二氧化碳首次转化为碳电池,最轻中微子的质量被算出,3D打印出会呼吸的人体器官……尽管这其中的具体原理有些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但不得不说,它们刷新了我们的认知,而这些发现,也正在或终将切切实实地影

2014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日本“万能细胞”论文造假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终扮演着“万花筒”的角色——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不变的多彩纸片,稍加晃动,就能转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细胞遗传学、大脑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仍然是热门领域,航空航天作为大国实力较量的焦点从未停歇,科学伦理和危机应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能源植物“小桐子”在版纳植物园获得新发展

  小桐子计划繁华难现?   “小桐子是一种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茂盛生长的灌木,其种子可以生产类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们将其当做绿色金子的期望正在减退——许多人曾把小桐子当做边际土地上最有潜力的拯救者,一种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并将其带入一个可持续的、油料供应充足的未来能源植物。”   这段话,

植物科学画家曾孝濂:描草画木,“把人美哭”

  有人把曾孝濂誉为“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他自己却不同意。  “在画家面前,我懂点植物;在植物学家面前,我就是个画画的。”79岁的曾老爷子笑起来像个孩子,他说自己是“半瓶醋”,画不怎么样,植物知识也不怎么样。  曾孝濂不喜欢“画家”或“植物学家”的称呼,他说自己只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老职工,一辈子

女科学家颜宁:以智慧定义美丽

  38岁,对于许多中国女性来说,是一个忙于照顾上小学的孩子的年纪,是一个逐步承担更多生活琐事、为家庭而收敛的年纪。她们时而为额头眼角冒出的皱纹而惆怅,时而为双重的责任而迷茫。  可生活中还有一些“她们”,选择以另一种方式赢得尊敬。这份尊敬无关年龄、无关性别,关乎人类生活、科学进步,甚至国家荣耀。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在清晰“成像”

勇于进取的生物物理所队伍智慧的“脑”已运转起来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召开,与会的近100位所长就像各路征战的将领般云集北京,从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战略定位出发,围绕事关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

新加坡3D打印创业团队中国觅商机

    2月1日,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欧洲航天局近日公布了人类首个月球基地计划蓝图。该基地将由从地球“空降”至月球的机器人建造,而且机器人将就地取材,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将月球上的原始土壤转变成建筑材料。   目前北京也开设了国内首家3D打印机体验馆。网络上更是已

201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高新成果比比皆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013年,中国科技界把攒了多年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高新成果比比皆是,以至于评委会只得忍痛割爱。   由科技工作者、资深科技记者和广大读者评选出来的2013年十大国内科技新闻,坚持以往的全面视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欧阳自远:人类有望将火星改造成“绿色家园”

  “人类一直在寻找地球以外的‘第二栖息地’,在地球周围,火星是最适合改造的星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今天举行的院士报告会上说。   他表示,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地球上的一天是23小时56分,火星是24小时37分,有几乎相同的昼夜;

《时代》杂志评出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及医学突破

  美国《时代》周刊12月9日在其网站上揭晓了本年度十大科学发现和十大医学突破评选结果。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  1. 最出众的长角恐龙:美国科学家在犹他州发现了15只角,而它们竟然是重达2500公斤的巨型恐龙的头顶装饰物。这种名为科斯莫角龙的恐龙生活在7600万年前,犹他大学研究人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

一、复制方法和应用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

基因测序科技文章登上《福布斯》封面

  最新一期的美国《福布斯》于2010年12月底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标题为“基因测序科技突飞猛进”。文章对基因创业企业家Jonathan Rothberg和他发明的功能强大的基因测序仪器做了介绍。文章认为,这项发明可能会在医药、食品、能源,甚至消费产品上的一场革命,由此形成规模可达1000亿美元的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嫦娥4号软着陆月球背面!将携仪器进行科研实验

  2018年年底时,中国把嫦娥四号卫星送上天,对外表态,中国卫星将在月球背面登陆。今日,媒体终于传来好消息,中国的嫦娥四号卫星在10时26分时,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且准确到达中国预选的着陆区。这实在是可喜可贺,嫦娥4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不仅通过了各种技术的验证,它传达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卫星上天。 

对话Life Tech:Ion Proton台式基因组测序仪

  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Life Technologie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IFE)3月28日宣布,在中国推出新的台式基因测序仪:Ion Proton™。借助该技术产品,只需 1000 美元即可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个人全基因组测序。    这一新型测序仪采用了新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此前推出的同样基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