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科学家发明快速筛选抗菌药物新方法

近日,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转化医学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合作发明了一种快速筛选抗菌药物的新方法,特别适用于应对耐药性微生物。 科学家们成功从4000种药物或活性化合物中筛选出25种抑制耐药性肺炎杆菌的物质。此种耐药性肺炎杆菌菌株,已经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产生了抗性,在许多国家成为致命性的医院感染疾病。 该筛选方法采用了高通量筛选技术。筛选出的25种化合物中,有11种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的药物,另14种则正在开发中。这25种化合物涵盖了抗生素、抗真菌剂、防腐剂、抗病毒剂、抗疟剂和抗肿瘤药物等多种类别。 近年来,耐药性微生物层出不穷,尤其在医院有爆发增长的趋势。该筛选方法有利于耐药性微生物的防治,对新型抗菌剂的开发有重要的启发作用。......阅读全文

美国化学会C&EN评选出2015年顶级化学成果

  新年将至,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EN网站也端出了一席年终大餐:2015年化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其实,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一直关注X-MOL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成果已经在X-MOL平台报道过了。不过,我们觉得,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让这一

传染病的克星——青霉素发现记

 很多人对青霉素并不陌生。在现代医院里,青霉素是一种非常普通而常用的药物。然而,有谁知道,就在三、四十年前青霉素还是价值千金的名贵药品。那时流行着许多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脑膜炎、淋病、梅毒等,这些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病人悲惨地死去。但是,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1100学者齐聚杭州 第二届质谱大会开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质谱大会)在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体育馆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化学系承办。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教授、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

2019年10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10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新研究揭示人类微生物组是潜力巨大的新型抗菌药物聚宝盆  doi:10.1126/science.aax9176  就像淘金热中的淘金者曾经在北加州的山上开采这种闪亮的贵金属一样,“生物勘

Neuron:饶毅等提出脑研究的“化学连接组”新概念

  “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蝇的相关工具是强有力的资源”。  2019年2月21日,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发表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实验室的论文:“化学连接组学:绘制果蝇的化学传递图谱”。 其摘要中明确提出“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

2015糖尿病领域“十大突破进展”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现在全球约8.3%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该病患者人数预计会上升至5.92亿。在2013年,糖尿病导致约510万人死亡,平均大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大家对糖尿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一直有很高的关注度。转眼间2015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本文为大家盘点这半年来糖尿病

SLAS 2013分会:从药物筛选到新药研发

  实验室自动化与筛选协会2013亚洲会展于2013年6月6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盛大开幕,国内外知名药企、生物医学研究专家、学者等应邀参会。当日下午A厅举办“从药物筛选到新药研发”分论坛会议,由罗氏公司首席科学家Joergen Nielsen博士、颜士翔博士、Marcie Glick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抗生素与我们的生活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费莱明首次从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从此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作为一线药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大大降低了由于伤口处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几率,因此名声大噪的“神药”青霉素的价格曾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此

癌症研究新方向 科学家尝试用组合式靶向疗法剿灭癌症

  我们总是对患者说癌症会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方式在体内进化,但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这一点。  大约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灵大学癌症生物学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症靶向疗法——针对导致肿瘤生长的突变的药物。这种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2014年世界新材料科技发展回顾

  在纳米材料领域,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在纳米尺度上采用一种独特的三明治结构,开发出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其整体厚度还不到人类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却可以大幅降低泡沫制品的可燃性。国家直线加速器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合作,首次揭示了石墨烯插层复合材料的超导机制,并发现一种潜在的工艺能使石

全球竞相研发新冠病毒疫苗 或许还未研发出疫情就结束

  从美国到澳大利亚再回到中国,科学家们正利用新技术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努力,不惜耗资数百万美元,以便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开发出一种疫苗,应对新冠病毒疫情。这种新病毒自去年年底在中国武汉出现以来迅速传播,致使数万人感染。  任何疫苗的研制通常都需要数年时间,这包括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在人体上进行临床试

多篇重磅研究解读抗生素研究最新进展!

抗生素在对抗细菌感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已经拯救了数十亿人的生命。本文中,小编整理了抗生素领域最新的重要研究进展,分享给大家。【1】Nat Microbiol:局部抗生素或能诱发意想不到的抗病毒反应DOI:10.1038/s41564-018-0138-2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

科学史丨“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

黎润红1 饶毅2 张大庆1(北京大学 1医学部100191,2 生命科学学院 100087)  摘要  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的。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关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成果的评价存在着诸多争议,甚至在青蒿素发现的代表人物之一——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之后,相关的争议

Natureasia聚焦:CRISPR/Cas研究进展Top2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  CRISPR/Cas系统全名为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常间回文重复序列丛集关联蛋白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2015年质谱产业界新动向

  我国分析学科基金委的庄乾坤老师提出分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盘点】2016年5月份生物谷推荐的干细胞研究

  即将过去的5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干细胞研究或发现呢?生物谷小编梳理了一下这个月生物谷报道的干细胞方面的新闻,供大家阅读。  1. 重磅!日本科学家首次利用皮肤细胞恢复病人视力  日本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首次成功地将来自一名女性患者皮肤细胞经重编后产生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Applied Biosystems/MDS在国际质谱会议上展示生产力解决方案

2008年5月27日,丹佛(商业新闻) 质谱是以前是一项复杂的、仅为受过高度训练的专家使用的技术;如今质谱是一项主力分析技术,广泛地用于科学应用领域,包括基础研究、药物研发、食品及环境污染物检验和法医分析。 将质谱这一强大的技术整合到一个方便的平台,为跨学科的科学家服务,是Applied B

姚建年院士:中国化学给世界带来诸多惊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开放30年来,与国内各行各业一样,我国的化学科学研究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应用基础研究还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陈洪渊:原始性创新是21世纪分析化学面临的最根本挑战

  “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法宝,是科教兴国的灵魂, 也是国家民族振兴的灵魂。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如何推动分析化学发展与创新的一点思考和浅见,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理念上更新促进原始性创新   毫无疑问,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它将推动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变

"超菌时代"来临 人类滥用抗生素埋下隐患

  新发现报道 1791年,离圣诞节仅剩20天时,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天才音乐家莫扎特,被细菌击倒,留下尚未完成的《安魂曲》撒手人间。   那个冬天的维也纳城,许多年轻男子死于与浮肿相关的疾病,莫扎特也不例外。逝世前他严重浮肿,竟至无法上床休息。一些当时的乐迷也记录到,他全身浮 肿、背疼

颜光美 迈出抗癌长征第一步

         “癌症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复杂性超出我们的预期。”提到自己的研究,颜光美先做了这样的背景介绍。这位湖南口音的学者具有把一项科学研究讲得曲折跌宕又峰回路转的天分。他的一个学生说,“你真该去听听颜老师讲课”,有几个学生都是听过他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昨天下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一则“热烈祝贺北大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等多个北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  消息称,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早在2

华人学者发明快速筛选抗菌新药的方法

  近日,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属下的国立促进转化科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NCATS)和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