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成功研制M40J高性能碳纤维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二部)牵头承担的国防科工局一条龙项目“国产M40J碳纤维工程化研制及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了稳定化制备、碳纤维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分别在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和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百吨级M40J高模高强碳纤维生产线。 这标志着我国M40J高模高强碳纤维进入稳定生产阶段,代表着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时代正式到来。据了解,M40J高模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具有轻量化、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和抗振性等特点,是高精尖航天复杂型号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这种高性能碳纤维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将有力助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步伐。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二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跳出“Ctrl+C/Ctrl+V”研制形态,集中国内优势力量攻关,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形成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满足了高精尖航天复杂型号产品研发的指标需求。同时,......阅读全文

高性能纤维:看好强军战略材料

高性能纤维是指对外界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具有特殊耐受能力的一种材料,被称为第三代合成纤维;其在海洋开发、情报信息和军事装备等国防军事和工业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技术创新的标志之一。   1、高性能纤维:强国强军的战略材料   1.1、高性能纤维的定义:具备特殊耐受力的一类材

40年,我们让“国防”战力更强

  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科技。在历史上,炼铜、炼铁以及火药等化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军事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前进。在今天,化学工业对于国防军事的重要意义依然非凡。改革开放40年,石化行业通过新材料等技术突破,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已经实现了T1000碳纤维生产。图为工人

工程院院士陈祥宝:中国复合材料研究的领航人

  陈祥宝,材料科学家、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78~1984年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总装先进材料技术专业组副组长

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团队:匠心独运雕琢中国制造

  大连理工大学有这样一支科研团队,他们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领域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合作的新路。1月8日,这支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贾振元为首的科研团队凭借“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项目摘取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贾振元(右二)和团队在实验室工作。 

新材料市场规模近10000亿美元 需求每年递增10%

  超纯硅、砷化镓的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千万亿次以上。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做成的飞机材料,重量减轻20%至40%,在节能效果上体现出重大的效益。  “新材料,它是一切高新技术的基础,所以任何一个技术的突破,都要

石墨纤维制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记者今天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该所特种纤维事业部在高强高模碳纤维国产化制备技术领域获重大突破,得到的高性能碳纤维拉伸模量为541GPa(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性能540GPa),拉伸强度为4.86GPa(远优于国外产品4.02GPa),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高强高模碳纤

M40J高性能碳纤维实现中国造

  记者18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二部获悉,我国近日建成了百吨级M40J高模高强碳纤维生产线,意味着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时代正式到来。  M40J高模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具有轻量化、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等特点,是研制航天复杂型号产品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

  “碳纤维产业链核心环节很多,包括上游原丝生产、中游碳化环节、下游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突破,目前我国碳纤维的‘卡脖子’问题主要在下游应用环节,即复合材料和制品方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说。图片来源于网络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之所以其质

环氧树脂韧性不足,国产碳纤维缺股劲儿

碳纤维产业链核心环节很多,包括上游原丝生产、中游碳化环节、下游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突破,目前我国碳纤维的‘卡脖子’问题主要在下游应用环节,即复合材料和制品方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说。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之所以其质量能比金属铝

QM4055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工艺及装备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近日,由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863计划课题“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2015AA03A202)”通过技术验收。通过该课题的实施,突破了我国航天用QM4055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关键技术,满足热熔预浸、热熔缠绕工艺要求,典型结构试验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高强高模碳纤维具有高比模量、

登陆月球背面的背后支撑

  “嫦娥四号”着陆后,巡视器随即进行分离,“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类首次行走”足迹,这一切都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技术团队的心血。“玉兔二号”月球车轮子外侧,由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成的棘爪。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

黑龙江航天科技尖端材料助“神十”应用性飞行

  黑龙江军工航天科技助推“神十”飞天。,2013年6月10日下午,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与记者见面。备受瞩目的“神舟十号”飞天在即,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哈尔滨电碳厂、东轻、省石化院等数个黑

装备制造技术里的大国情怀

  不久前,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共有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获得殊荣。在获奖的诸多项目团队中,不乏高校团队的影子。本报特辟专题,刊登其中部分团队的科研故事,以飨读者。  在日前的科技奖励大会上,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贾振元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

08年第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申报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请组织申报2008年第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促进转变经济发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二、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三、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一)加强农业农村科技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工信部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包含色谱和传感器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修订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以下简称指南),并印发。指南在仪器仪表类中对色谱类分析仪器的关键制造技术、工业控制巨磁电阻传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术、硅基压力传感器无引线封装制造技术、DCS/PLC冗余设计关键技术等做出了技术内容指南,如

用创新标注时代:致敬科学星空中的闪耀群星

我们距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从未如此之近。 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亿万人民的目光聚焦“中国创新”;一次次如潮掌声中,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路径变得更加清晰。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从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总工程师多吉与有关专家共同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热泉型铯硅华矿床,

2019年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名单出炉!我国20位入选

  2019年6月27日,两年一次的亚太材料科学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会议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召开。  会议选举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国大陆有16人当

范景莲:难熔金属女中豪杰

  范景莲,现任中南大学难熔金属与硬质合金研究所所长、湖南省纳米材料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先后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这样的成绩和荣誉对她来说殊为不易。1967年7

新材料主宰世界之变:3D打印、纳米激光器与石墨烯

  新材料主要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先导,新材料的应用领域基本集中在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最重要的一极,新材料是“基础的基础”,是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拼图之龙骨。  根据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新材料领域值得注意的新发展方向主要有半导体材料、结构材料、高分子材

2018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18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近日揭晓。高星、罗俊、孙强、林鸣、马宗义、赵卫、曹则贤、刘自鸿、徐立、张昌武等10人当选。  这项由《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和《科学新闻》杂志共同主办的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公众广泛参与,评出2018年度人们心目中的“知识英雄”。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至今

三部委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质检总局官网8月5日消息,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提出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

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揭晓!屠呦呦、陈薇等人入选

  近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名单正式出炉,推选委员会从82名有效候选人物中评选出20名,其中生物医药领域包括了中国干细胞领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员、不久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研究员、领导我国在境外进行疫苗临床研究实现“零突破”的陈薇研究员等。20名候选人具体名单如下:

师昌绪与中国碳纤维研究

久攻难克的碳纤维技术  中国用聚丙烯腈为原料生产碳纤维的研究始于1962年,起步可谓不晚,但长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碳纤维在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中有重要用途,西方国家将其视为军用物资,对中国“禁运”,更不转让生产技术。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战略导弹和作战飞机中开始使用碳纤维增强

碳纤维能否引领二次汽车革命

  “汽车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汽车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模式,为汽车产业带来一场革命。”  4月29日,中国工程院举行“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的一句开场白,引发与会者热议。  汽车轻量化的潜力材料  碳

我国航天用第二代结构复合材料技术研究立项

  未来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用的重型运载火箭直径约为目前我国在用运载火箭的2—3倍,为满足超大型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高刚度、轻量化、高可靠的要求,未来材料性能和大尺寸构件成型工艺水平必须较现有体系有明显提高。记者今天获悉,国防基础科研重大项目“结构复合材料关键材料体系的工程化应用技术研究”月初成功立项

碳纤维引民间热钱关注 稀土功能远未开发够

  新材料产业几乎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领域,这其中,同为重点发展对象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稀土功能材料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有专家指出,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量大,但生产和工艺水平却相对落后。对此,农工民主党中央在此次“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碳素新材料产业的建议》,以发展壮大我国碳素材料领域的应

化工新材料要瞄准三大突破点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无论创新能力、产品结构还是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在8月15日召开的2017复合材料专用树脂技术及产业发展(威海)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化工新材料产业要瞄准三大战略突破点,加快破解发展瓶颈。  一是瞄准高端制造。目前,无论是国产大飞

第九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在东华大学举行

   11月20日,第九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在东华大学举行。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艾尔莎·瑞秋曼妮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共同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主任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