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宁波材料所在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电子皮肤可模仿人体皮肤对外界环境(包括对压力、温度及化学等刺激)的感知,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尽管近年来电子皮肤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感应材料的响应灵敏度不足、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及感应的范围窄等诸多问题,这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要解决以上问题,选用具有优异性能的活性材料和设计合理的器件结构是关键。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因其优越的物理、化学以及电学性能成为制造高性能柔性传感器最常用的活性材料之一。然而,由于碳材料本身无弹性,因而在构筑柔性器件时,往往需要与柔软且具有弹性的高分子复合的同时尽量保持其本身性能。因此,开发出有效的方法将碳基材料与高分子有效复合,对开发出高性能柔性可穿戴器件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涛团队前期研发了系列基于碳材料的高分子复合体系,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Adv. Funct. Mater., 2015, 25, 2428; J. Mat......阅读全文

电子皮肤知健康

  从生病后才去医院看病,到主动体检,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再到主动预防、主动监测身体状况,人类对于健康与疾病认识的改变,历经了成百年上千年。近几年,人们用于监测健康状况的仪器越来越小巧,甚至手环、戒指都成为了随时监测心跳、运动情况的设备。  而随着材料学科的发展,一些几乎与皮肤一样薄软的材料让科学家研

超强感应柔性电子皮肤问世

一款可同时感应压力和摩擦力的柔性电子皮肤。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宋远强、教授张怀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解维华研究小组联合研发出一款可同时感应压力和摩擦力的柔性电子皮肤。研究者通过制备特殊的石墨烯包裹氯化钠粉体作为致孔剂辅助自组装过程制备出超强感应电子皮肤。

接近真实皮肤,东大团队研发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

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俊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水驱动机械性能可调的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可以实现多信息的集成耦合。其最新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在线发表。据吴俊介绍,电子皮肤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要具备皮肤一样的特征,形态柔软、可拉伸等,同时也具备皮肤一样的功能,能够感知到温度、

变色龙仿生电子皮肤问世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制造出一种有弹性、可变色的压力敏感材料,它是迄今最接近变色龙皮肤的人造材料。用不同力度触摸这种电子皮肤,它会改变颜色。研究人员指出,将来这种电子皮肤在交互式可穿戴设备、人造义肢、智能机器人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类似的变色材料以往也有,但很少有材料还能感知压力,而且没

“电子皮肤”帮你监测身体状况

  佩戴各种运动手环、医疗手表等“穿戴式设备”的人士越来越多。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也许都不再需要,只要轻轻将一块“电子皮肤”贴在皮肤表面,你需要的一切人体信息就可以轻松获得。  昨天上午,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创客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包括“Alpha-Skin”电子皮肤系列产品在内的首批5

首款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面世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向电子皮肤设备集成系统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高级功能材料》

“电子皮肤”可以存储数据 输入药物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可以佩戴的装置,犹如暂时性文身那么薄,可以存储和传输个人运动数据,接收诊断信息,还可以通过皮肤输入药物。  类似这种“电子皮肤”的研究成果很多,但这款装置是首个既可以存储信息又可以输送药物的装置,它将对病人的治疗和监测结合起来。不久前,设计该装置的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电子皮肤”改善乳腺癌早期检测

  近日,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可用于乳腺癌早期检测的新设备——“电子皮肤”。它能够感受到手指检测乳房时会错过的一些小肿块。检测出肿块的大小和形状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研究人员在一个硅胶乳房模型上测试了这个新设备。相关文章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新型电子皮肤让“死皮”重获感知

  生命体总能进化出各种复杂、精细的结构来实现特定的功能,皮肤就是这类杰作中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人体的天然屏障,也是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门户。基于皮革的电子皮肤设计原理示意图  但在生活中,人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伤进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坏皮肤,因此,人工皮肤在前期的肢体保护和后期的仿真修复过程中都具有重要

首款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面世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向电子皮肤设备集成系统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高级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