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球观测卫星发射失败坠入太平洋

美国航天局3月4日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当天因发射故障而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辉煌”号地球观测卫星已经坠入太平洋。 美国航天局发射主管奥马尔·贝兹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发射故障可能与运送“辉煌”号升空的“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顶部的整流罩未按预期分离有关,他们将进一步分析故障原因。 “这是个非常困难的时刻,”贝兹说,“所有指标显示,卫星和火箭目前在南太平洋某处。” “辉煌”号于美国东部时间4日5时9分(北京时间18时9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不过,在其升空约6分钟后,美国航天局即宣布发射出现故障。“辉煌”号由位于弗吉尼亚州的轨道科学公司研制,“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的发射服务也由该公司提供。 公司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回顾了两年前美国“嗅碳”卫星发射失败的情况。“嗅碳”卫星是美国第一颗专门用于研究和观测二氧化碳的卫星,其主要任务是绘制完整的大气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为研究气候变化提供更......阅读全文

碳卫星获取首组观测数据

  记者2月23日从中科院获悉: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已成功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有效载荷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开机,13日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并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美国地球观测卫星顺利入轨

NPP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间基地发射升空。  这次终于成功了。  随着10月28日上午负责向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数据的一颗美国宇航局(NASA)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气候和天气研究人员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这颗名为“国家极地轨道运行环境卫星系统筹备项目”(NPP)的

日本太阳观测卫星拍下日环食景观

日环食照片   据日本共同社1月7日消息,日本国立天文台和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6日公开了一组由太阳观测卫星“日出”(Hinode)上搭载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日环食照片和录像。   该组图像摄于北极附近距离地面约680公里的上空。4日下午6点8分至23分,月球从右至左通过太阳

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成立

  在9月6日举行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由我国7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可持续发展卫星观测联盟正式成立,旨在充分发挥空间对地观测的优势和潜力,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提供数据服务和科技支撑。  这7家单位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

日放弃失踪的水蒸气观测卫星

  日本鹿儿岛大学教授西尾正则率领的研发小组8日宣布,用于观测大气水蒸气的“隼人”号小型卫星将于数日内冲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殆尽。   西尾正则说,5月21日,“隼人”号卫星与“晓”号金星探测器一起升空,但“隼人”号卫星升空后不久就下落不明,虽然在6月1日接收到了其发射的电波,但是8

我国成功发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

12月9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该星是高分专项天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分专项高光谱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自给率。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发射现场(庄嘉靖/摄)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运行于高度705公里的太

俄罗斯成功发射天体物理观测卫星

  俄罗斯航天部门于莫斯科时间7月18日6时31分(北京时间当日10时31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将“波谱-R”天体物理观测卫星发射升空。借助该卫星,研究人员可以获取银河系内外天体的高精度图像。  俄联邦航天署发布消息说,装载着“波谱-R”天体物理观测卫星的“天顶-3SLB

欧航局将研制新型对地观测卫星

  欧洲航天局25日发表公报说,欧航局将从“荧光探测卫星”和“碳卫星”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研制新型对地观测卫星,作为未来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工具。   公报说,去年10月,欧航局开始征集新型对地观测卫星的设计方案,4个专家小组经过严格评审,从31个高质量方案中选择了上述两个,权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首批影像成果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37.shtm

法国太阳观测卫星发回首幅太阳图像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7月28日说,该机构于今年6月发射的“皮卡尔”太阳观测卫星日前发回了首幅太阳图像。   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当天发表公报说,这幅图像几乎没有瑕疵。它是由太阳直径成像仪与表面测绘仪成像望远镜拍摄的,这表明“皮卡尔”的运行一切顺利。在未来至少两年的时间里,观测卫星还将继续不断拍摄太

德地表立体图像观测卫星发射升空

  德国雷达卫星“串联-X”21日在乌克兰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颗卫星上首次安装了三维立体相机,可拍摄整个地球表面的立体图像,对地球数字三维模型的建立和地球表面精度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串联-X”是在当天中欧时间4时14分用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的,半小时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

日本成功发射“呼吸”号温室气体观测卫星

  日本今日用一枚H2A火箭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发射升空。卫星将用高精度的传感器观测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本次发射中还有7颗由日本大学和民间企业等研制的小型卫星“搭便车”升空。   日本当地时间1月23日12时54分(北京时间11时54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首批影像成果发布

国家航天局28日发布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浓度监测图、全球二氧化氮柱浓度监测图、亮温监测图、海冰监测图、高光谱数据立方体图等高光谱数据图像,展现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在温室气体探测、内陆水体水质定量遥感监测、地物精细分类、矿产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是

日本卫星观测到北川震后地质破坏情况

图1是本次观测的位置示意图,黄框区域图2是地震前3月31日重点观测区的情况。图3是地震后5月16日重点观测区的情况。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潘健) 北京时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6日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利用陆地观测技术卫星

美国地球观测卫星发射失败坠入太平洋

  美国航天局3月4日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当天因发射故障而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辉煌”号地球观测卫星已经坠入太平洋。  美国航天局发射主管奥马尔·贝兹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发射故障可能与运送“辉煌”号升空的“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顶部的整流罩未按预期分离有关,他们

美国发射探空火箭-校准太阳观测卫星

  美国航天局10月21日宣布成功发射了一枚“黑雁”探空火箭,其携带的仪器将校准太阳观测卫星“太阳动力学天文台”上的极紫外线变化实验仪。  美航天局介绍说,美国东部时间21日14时(北京时间22日2时),“黑雁IX”探空火箭携带校准仪器从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升空,火箭的设计飞行时长为15

我首颗极地观测小卫星今年将发射

  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月9日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发布极地观测小卫星(研制代码:BNU-1)实施计划。该卫星预计于2018年12月15日前后搭载发射,这是我国高校首次面向全球变化研究、特别是极地气候与环境监测需求所研制的遥感科学实验小卫星。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突破关键技术

  日前,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国际上第一个对全球水循环关键多要素进行同步观测的科学卫星计划——“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已完成了主被动协同反演和有效载荷关键技术的攻关和试验验证,背景型号研制通过验收,为接下来的工程研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十三五”科学卫星计划的实施做好了准

日本民企计划构建覆盖全球卫星观测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福冈市的创新企业QPS研究所宣布,该企业已筹集卫星开发及发射经费23.5亿日元(约合1.36亿人民币),将在2020年以前发射两颗小型地球观测卫星。   该企业表示,其所开发的卫星将能够全天候对地面进行拍摄。即使在重大天灾直升飞机和无人机都无法起飞时,其卫星也可以对现场

美将发射地球观测卫星测量气候变化因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将发射一颗新技术装备的地球观测卫星,旨在研究太阳和大气中被称为气溶胶的微小颗粒如何影响地球气候。气溶胶是了解地球气候系统过程中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  据环境新闻服务(ENS)网报道,这颗名为“辉煌”号的观测卫星计划于2月23日清晨搭载轨道科

对地观测中心--卫星遥感数据分中心项目通过验收

  4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卫星遥感数据分中心的工程建设与数据整改改造合同验收会在北京召开。验收会由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组织。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四个基础信息库之一,

中法海洋卫星明年上天-将实现同步观测风浪

  记者7日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获悉,中国与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将于2018年上天,在全球范围内观测海洋表面的风浪。图片来源网络  中法海洋卫星中方科学组组长、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建强同时介绍,“十三五”期间还将发射包括海洋一号C、D卫星及海洋二号B、C卫星在内的9颗海洋

中法海洋卫星明年上天-将实现同步观测风浪

  记者7日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获悉,中国与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将于2018年上天,在全球范围内观测海洋表面的风浪。 图片来源网络   中法海洋卫星中方科学组组长、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建强同时介绍,“十三五”期间还将发射包括海洋一号C、D卫星及海洋二号B、C卫

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免费提供灾区卫星数据下载

给国家有关部门抗震救灾决策提供遥感信息服务  图为南新镇灾情遥感图 为了对国家有关部门抗震救灾决策提供遥感信息服务,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对灾区第一批卫星数据在网上公布,供各有关部门免费下载使用。 目前,对地观测中心所接收的全部灾区数据使用原则如下: 一、中心网上发布TM、SPOT2.4、

中国科学家提出构建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观测系统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13日表示,中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近年来已有长足进步,在大力发展业务卫星的同时,建议以应对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全球变化问题为主要科学目标,构建中国的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观测系统。  2014亚太遥感国际会议当日在北京开幕,郭华东在作大会主题报告时有此表述。  根据国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成果登场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

  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是卫星导航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会议之一。2018年3月5-7日,第15届慕尼黑卫星导航峰会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府慕尼黑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人工智能的关键”。来自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来自中国的20余名代表参

日本民企计划构建覆盖全球卫星观测网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福冈市的创新企业QPS研究所宣布,该企业已筹集卫星开发及发射经费23.5亿日元(约合1.36亿人民币),将在2020年以前发射两颗小型地球观测卫星。   该企业表示,其所开发的卫星将能够全天候对地面进行拍摄。即使在重大天灾直升飞机和无人机都无法起飞时,其卫星也可以对现场情

中法海洋卫星发射-首次实现海风海浪同步观测

  北京时间10月29日8时4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  中国国家航天局、自然资源部介绍说,中法海洋卫星由两国历时13年合作研制完成,中方负责提供卫星平台、海风观测载荷以及发射测控,法方负责提供海浪观测载荷,卫星数据双方共享。

HXMT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科学观测(一)

HXMT 卫星项目最初于1993年提出,于2000年获得科技部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支持,2011年3月,HXMT 卫星正式立项,开始工程研制。2011年12月,转入初样阶段。2013年12月转入正样阶段。2015年12月,完成有效载荷正样交付和集成,2017年3月,卫星出厂。2017年6月在酒

HXMT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科学观测(二)

特点:能量覆盖面积广仪器几何面积大望远镜视场宽张双南老师具体解释说,首先,这个X射线的仪器覆盖的范围是比较广的,覆盖从1kev到300kev左右,有基本上300倍的能量覆盖的范围,如果再加上对伽马射线暴的探测能力,到3000个kev,覆盖的范围就有3000倍,很少有这样一个卫星能有这样宽的光子覆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