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光子学》:单光子波长转换首次实现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10月15日表示,科学家首次将量子源(半导体量子点)产出的波长为1300纳米的近红外单光子转换成波长为710纳米的近可见光光子。这种单光子波长(或颜色)转换的实现有望帮助开发出拥有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计量的混合型量子系统。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量子信息处理的两个重要环节分别是数据经过光子量子状态编码后的传输,以及数据存储。在理想的情况下,人们希望获得既能产出光子又能存储光子的良好装置。然而,实际操作中人们却面临着挑战,因为典型的量子存储器适合于吸收和存储近可见光光子,与此同时传输系统则更适合传输近红外光子,原因是近红外光子在光纤中传输信号损耗小。 为满足上述两种相互冲突的需求,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小组将光纤耦合单光子发生源与增频单光子探测器相结合。增频探测器采用强泵浦激光器和特殊非线性晶体可将低频(长波)光子转换成高频(短波)光子,同时还具备高效和......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10篇CNS,全球学术排名表现出色

Scienc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力学再取新突破  实现对量子系统的调控是人类认识并利用微观世界规律的必然诉求,也是诸多前沿科学领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为一种重要的量子调控研究体系,在世界各国的量子计划中均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单自旋量子调控研究有助于人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量子物理的基础科学问题,

中国科大首次研制成功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腔光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董春华研究小组与博士后邹长铃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内观测到基于腔光力体系的非互易光学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该成果于8月2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光在一般介质中

中国科大首次研制成功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腔光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董春华研究小组与博士后邹长铃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内观测到基于腔光力体系的非互易光学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该成果于8月2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光在一般介质中

中国科大首次研制成功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腔光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董春华研究小组与博士后邹长铃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内观测到基于腔光力体系的非互易光学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该成果于8月2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光在一般介质中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确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室):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全光控非互易微腔器件问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腔光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董春华研究小组与博士后邹长铃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内观测到基于腔光力体系的非互易光学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该成果于8月2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上。  该研究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内常见的光力相互作用,

物理所金属纳米结构中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研究获系列进展

  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具有众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在集成光子学、生物传感、精密测量、信息处理和清洁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金属微纳结构中光和原子、分子、量子点等物质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微纳光学领域的一个

基金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2016年度项目指南  一、设立宗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自2016年至2020年共同设立第三期联合基金(以下简称NSFC-广东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科技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吸引和凝聚全国各地优秀科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物理与材料学领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实验室研发首款碳纳米管量子光发射器

  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制造了一种碳纳米管量子光发射器。这种光发射器在室温和电信波长下能够进行单光子发射。  CINT纳米管是通过化学方法改变纳米管表面结构能够可控地引入发光缺陷,开发出基于碳纳米管的单个光子源。工作关键突破是能够强制纳米管在缺陷部位从单个点沿管发光,将缺陷水平限制在每管一个,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可扩展量子中继器的光学演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赵博等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参量下转换光源,实现了基于线性光学的量子中继器中的嵌套纠缠纯化(nested purification)和二级纠缠交换(two-hierarchy entanglement swapping)过程。基于该技术,以往量子纠缠交换

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

今日推荐文章作者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专家洪伟教授,本文选自《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发表于《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学与技术若干前沿问题评述专刊》,射频百花潭配图。引言随着对电磁波谱的不断探索, 人类对电子学和光学

光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光谱分析仪简称光谱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复合光分解为光谱线并进行测量和计算的科学仪器,被广泛应用于辐射度学分析、颜色测量、化学成份分析等领域,在冶金、地质、水文、医药、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宇宙探索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照明行业,通常使用光谱仪来测量光源的光色参数。  本文对照明行业常用的光谱仪的工

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

  光谱分析仪简称光谱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复合光分解为光谱线并进行测量和计算的科学仪器,被广泛应用于辐射度学分析、颜色测量、化学成份分析等领域,在冶金、地质、水文、医药、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宇宙探索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照明行业,通常使用光谱仪来测量光源的光色参数。  本文对照明行业常用的光谱仪的工

拉曼问题汇总:拉曼光谱百问解答总结!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拉曼(Raman)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对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今天分享一些问答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测试了一些样品,得到的

浙江大学发表7篇CNS,在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取进展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发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类材料,其中包含五个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们非常规的成分和化学结构有望实现前所未有的机械性能组合。这类合金的合理设计取决于对几乎无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冷原子的多节点量子存储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等在量子网络方向取得新进展,成功利用多光子干涉将分离的三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1月2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与经典网络相对应,量子网络指的是远程量子处理器间的互联互通。按照其发展程度可分为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冷原子的多节点量子存储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等在量子网络方向取得新进展,成功利用多光子干涉将分离的三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1月2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与经典网络相对应,量子网络指的是远程量子处理器间的互联互通。按照其发展程度可

科学家实现冷原子的多节点量子存储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包小辉等在量子网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多光子干涉方法将分离的三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1月21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该论文被审稿人称为“多节点量子网络的里程碑”。  与经典网络相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中国科大实现轨道角动量光子的量子频率转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轨道角动量(OAM)光子的量子频率转换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该实验室教授史保森领导的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OAM单光子、OAM纠缠光子以及OAM与偏振组成的混合纠缠光子的频率上转换,证明了在频率变换过程中单光子的量子相干性

混合型量子网络实现信息可靠传送

  《自然》杂志在线版11月22日刊登了量子通讯研究的一项里程碑式成果: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科学家用两种完全不同的量子节点,建立了一种混合型量子通信网络,并在两个节点间成功实现了光量子通信。新研究首次证明,不同量子节点组成的混合型量子网络,能像相同量子节点间一样进行可靠的量子信息传送。 

关于拉曼光谱的83个问答总结(上)

  一、测试了一些样品,得到的是Ramanshift,但是文献是wavenumber,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转换公式是怎么样的?激光波长632.8nm。  1. 两者是一回事。ramanshift即为拉曼位移或拉曼频移,频率的增加或减小常用波数差表示,拉曼光谱仪得到的谱图横坐标就是波数

中科大等实现500公里地基量子密钥分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马雄峰合作,突破远距离独立激光相位干涉技术,分别实现了500公里量级真实环境光纤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钥分发(PM-QKD)。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

我国量子科技研究取得新成果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潘建伟及同事陈宇翱、赵博等人近期利用参量下转换光源,实现了基于线性光学的量子中继器中的嵌套纠缠纯化和二级纠缠交换过程,为将来实现基于原子系综的可扩展线性光量子中继器提供了前瞻性技术指引。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和《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分别发表了这两项成果。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冷镱原子精密光谱的研究进展

20 世纪末,科学家们利用激光实现了原子的冷却和囚禁,并因此荣获199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冷原子应用于光谱测量可极大提高光谱的精度和分辨率,非常适合用来精确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检验基础物理规律和探索新的物理。一方面,原子经过激光冷却后运动速度减小,可冷却至μK、nK甚至pK的温度,原子

冷镱原子精密光谱的研究进展

  1 引言  20 世纪末,科学家们利用激光实现了原子的冷却和囚禁,并因此荣获199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冷原子应用于光谱测量可极大提高光谱的精度和分辨率,非常适合用来精确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检验基础物理规律和探索新的物理。一方面,原子经过激光冷却后运动速度减小,可冷却至μK、nK甚至

我国太空量子通信实现白天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同事彭承志、张强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白天远距离(53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在信道损耗和噪声水平方面有效验证了未来构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间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基于卫星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拉曼过程的光子混合纠缠态的量子存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教授史保森领导的小组利用拉曼存储协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偏振纠缠态以及由光子偏振和路径不同自由度组成的混合纠缠态的量子存储。该工作对未来实现高速、宽带量子通信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成果于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