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沈阳生态所揭示氮沉降对植物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

植物群落的养分特征影响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和过程,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物种个体养分状况的改变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即植物养分特征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目前,氮沉降和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已得到深入研究,但在植物种内和种间变异对群落养分变异相对贡献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对于二者的交互作用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化学计量组科研人员以中国北方半干旱草原连续进行七年氮素添加和刈割的实验平台为依托,研究了植物种内变异、种间变异及二者协同作用对群落N、P养分含量和N:P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添加增加群落N、P含量及N:P,刈割增加群落N含量及N:P。在氮素添加和刈割处理下,种内变异对群落养分变异的相对贡献均显著高于种间变异。另外,种内和种间变异对群落N、P含量变化存在负向协同作用,而二者交互作用对群落N含量及N:P变异存在正向作用。该项......阅读全文

沈阳生态所揭示氮沉降对植物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

  植物群落的养分特征影响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和过程,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物种个体养分状况的改变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即植物养分特征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目前,氮沉降和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已得到深入研究,但在植物种内和

温带森林地区大气铵态氮同位素季节动态特征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氮沉降量急剧上升。过量氮沉降会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环境影响,例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大气氮沉降主要来自于大气氨和氮氧化物排放。中国是大气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并且大气氮沉降中铵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为了减少大气氮沉降的不利影响,过去三十年我国制定了氮氧化

研究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尺度硝化作用速率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活性气态氮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了陆地生态系统氮沉降也随之增加。绝大多数森林植物生产力受氮供应限制。因此,氮沉降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森林树木生长,但长期过量的氮沉降则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土壤酸化、养分流失、植物养分失衡、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生物多样性损失

生态所揭示野外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分解激发效应的影响

  土壤激发效应是指由有机物质加入所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分解在短期内剧烈改变的现象。激发效应能够调控土壤碳氮周转的速度,并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等对养分的获取和竞争,维持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养分平衡。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方面之一,日益严重的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激发效应。然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揭示干旱对植物群落的调控机制

该所在内蒙古草原的实验点 近日,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生态计量化学团队以植物群落养分计量为核心,基于草地样带调查和控制实验的多源数据开展定量评估,阐释了植物对长期和短期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生态学》。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草原干旱强度和频度呈多发趋势。水分是该生态

土壤容重仪分析克隆植物与土壤容重的关系

研究克隆植物在不同退化阶段植被下克隆构型的可塑性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探讨其 对异质性资源的利用和适应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青藏高原江河源地区的高寒草甸由于放牧、鼠类活动和气候暖干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干扰而大量退化,形成 大量的斑块化生境和大面积的次生裸地/黑土滩0,为克隆植物表型可塑性的发挥提供了

中国市政污水处理的瓶颈和起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导言  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城市卫生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2017年市政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9.2 x109m³,在城市地区的覆盖处理率达94.5%。去除营养物(氮和磷)已经在国家范围内依法实施。然而,许多市政污水处理厂面临很少能量回收,脱氮除磷成本高昂,污泥产量高等问题。污水管网渗漏造成中国污/

研究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固氮对养分输入的格局和机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博士后郑棉海在研究员莫江明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和整合分析全球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热带/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北方森林、草地和苔原)、不同基质(土壤、凋落物、苔藓、地衣、叶片和根瘤)和不同固氮类型(自由固氮和共生固氮)对养分(氮、磷和微量元素)输入的响应格局;同时分析养分添

研究发现大气氮沉降提高我国毛竹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近日,由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宋新章领衔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大气氮沉降对毛竹林净碳汇效益的影响特征和作用机制。  据介绍,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由于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大气氮沉降量激增,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

沈阳生态所在氮沉降对氮磷循环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氮沉降和活性氮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关注了氮素可利用性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而对氮素可利用性变化影响下的氮、磷两种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耦合作用关注甚少,更少有研究关注氮沉降对两种元素在植物体

沈阳生态所在植物群落物种周转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

  全球氮沉降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造成当前植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而物种多样性是由物种的周转决定的。对降水格局改变以及氮沉降加剧后物种周转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多样性改变的机理,然而,相关的研究目前还很少。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化学研究团队以中国科学

生育期和施氮对水稻根际沉积碳的微生物利用机制获进展

  根际沉积过程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态系统中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碳的固定作用产生强烈影响。水稻根际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分配以及氮肥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稻田土壤中水稻根际碳氮循环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有利于科学

科学家发现中国大气氮沉降的转型变化的新趋势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被确认为全球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人们预测中国的氮沉降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而且快速地增长,并且人们也基于这种预测来开展氮沉

土壤养分速测仪对养分剖面分布情况的研究

土壤养分的研究方式有很多种,科学家用土壤养分速测仪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对养分的研究发现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养分的变化与流转,对以后农业施肥作物生长都有着很大的好处。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变异性规律两种恢复方式下土壤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变异情况见表。由表可以看出,各 土壤

生育期和施氮对水稻根际沉积碳的微生物利用机制

  根际沉积过程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其在生态系统中调节土壤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碳的固定作用产生强烈影响。水稻根际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在微生物群落中的分配以及氮肥对该过程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稻田土壤中水稻根际碳氮循环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有利于科学

根系分析仪分析影响林木根系形态分布的3个因素

根系是植物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器官,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构成 植物的主要部分。林木获取和利用土壤中的物质和能量均是通过根系得以实现的。因此,林木根系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土壤的物质和能量被利用的可能性以及生产力。 一方面根系不断地从土壤中获得养分和水分以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根系(无论活

季节性雪被对青藏高原高山草甸系统研究取得进展

   每年冬季,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大面积的土地被雪覆盖着。季节性的被积雪覆盖是高纬度和高海拔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例如,北半球大约1/3的陆地面积(>4000万km2)每年至少有三个月的时间被雪覆盖着。在积雪期,雪被状况决定环境着因子(比如土壤温度和冰冻深度)的

沈阳生态所在氮沉降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日益增加的大气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尽管大气氮沉降中氮素形态多样,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氮沉降生态学效应的认识局限于少数几类化合物。不仅如此,由于不同研究中氮素化合物添加处理的可比性较差,限制了人们对不同形态氮素生态学效应的认知。从生态系统元素平衡的角度推测,氮沉

土壤容重仪对草地土壤容重的分析

草地退化往往改变了植被与土壤特性,形成了与未退化草地明显不同的景观和生境。因此, 研究克隆植物退化植被中克隆构型的可塑性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探讨其对异质性资源的利用和适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近年来,江河源地区的高寒草甸由 于放牧、鼠类活动和暖干化气候等人为和自然因素干扰而大量退化,形成大量的斑

我学者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响应规律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正经历着氮沉降急剧增加和降水变化的生态影响过程。高寒草甸约占青藏高原面积的35%,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虽然氮沉降和降水的变化会引起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但对由此导致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因此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周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藓类植物群体斑块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被斑块现象广泛存在于森林、湿地、草原、荒漠等生态系统中,斑块大小能显著影响斑块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度、个体生长以及群落稳定性。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亚洲中部典型的温带荒漠,地表广泛发育着包括藓类植物、地衣和藻类等隐花植物类群形成的生物土壤结皮,在维持荒漠地表稳定性、调节水分和养分循环过程以及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Cu 340万吨,Pb 500万吨,Mn 1500万吨,Ni 100万吨。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

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形成因素:   (1)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

973计划173个项目后三年经费预算安排 总经费达17亿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月4日,科技部公示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014年立项173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初步方案,总经费达人民币1,708,013,700元,专项经费达人民币1,676,450,000元。  公示如下:  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国

草丛群落可通过改善土壤AMF群落提高P的吸收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研究员团队在西南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菌根真菌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获得新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面积最大的国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该区养分快速丢失,植被演替初级阶段普遍处于“氮限制”状态。外源氮(N)输入是生态系统氮限制消减的

170项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规定了项目结题验收的时间、验收重点等,详情如下: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2018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科基函〔2018〕38号各项目依托部门:  国家重点基础研

最新|“973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公布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2019〕308号  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

土壤重金属汞的污染与防治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显著,重金属污染进一步的加剧。其中汞的毒性是zui强的,汞污染对于土壤、农作物、人体和经济都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土壤的危害根治严重,该篇文章主要对汞污染的来源和防治做了简要的说明,进一步的说明土壤中汞金属的防治的紧迫性和实际意义。  &n

土壤中金属污染来源及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显著,重金属污染进一步的加剧。其中汞的毒性是zui强的,汞污染对于土壤、农作物、人体和经济都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土壤的危害根治严重,该篇文章主要对汞污染的来源和防治做了简要的说明,进一步的说明土壤中汞金属的防治的紧迫性和实际意义。&nb

湿地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态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物种共生、营养级动态、生物养分限制及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是揭示演替规律内在形成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当前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