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球最牛MRI!可看到大脑所有细节

3T的MRI已不足以引领技术潮流。以10.5T为代表的超级MRI正在将人类的医学成像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度。凭借此,“可以看到所有细节而无需打开大脑。” 近日,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正在将人类成像推向新的极限》的研究文章,称研究人员研究了具有10.5T磁场强度的扫描仪,以及关于大脑的前所未有的细节。 这篇研究文章被Nature刊发在自己官网的头版头条。 目前,医院通常使用场强为1.5T或3T的MRI,在3T时,MRI机器可以解析小至1毫米的大脑细节。那么10.5T的MRI是个什么概念?“可以看到所有细节而无需打开大脑。”一位研究人员如此说到。 该研究文章中写到:它的重量几乎是“波音737”的3倍,任何金属都可以被强大的10.5T磁铁撕裂掉。 不过,这台价值1400万美元的“大家伙”是世界上少数几家研究机构将MRI推向磁场强度极限的扫描仪之一。除了它,还有一群“超强MRI们”在文章中......阅读全文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概述

  核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影像学检查方法,是80年代初才应用于临床的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注意事项

  不能检查的人群: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等血管手术后,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残留的人群。  检查前:  (1) 要向技术人员说明以下情况:① 有无手术史;② 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包括金属节育环等;③ 有无假牙、电子耳、义眼等;④ 有无药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意义

  适应症:  (1) 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  (2) 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3) 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  (4) 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系统等明显优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基底核钙化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投掷运动,书写痉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副肿瘤性脊髓病,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克拉伯病,夏伊-德雷格综合征,纹状体黑质变性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核磁共振成像(MRI)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MRI)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影像学检查方法,是80年代初才应用于临床的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核磁共振成

mri的成像原理

MRI: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原理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

mri的成像原理

MRI: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原理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注意事项及检查过程

  注意事项  不能检查的人群: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瘤等血管手术后,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残留的人群。  检查前:  (1) 要向技术人员说明以下情况:① 有无手术史;② 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包括金属节育环等;③ 有无假牙、电子耳、义眼等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适应症:  (1) 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肿瘤、梗塞、出血、变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几乎成为确诊的手段。  (2) 特别是脊髓脊椎的病变如脊椎的肿瘤、萎缩、变性、外伤椎间盘病变,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3) 心脏大血管的病变;肺内纵膈的病变。  (4) 腹部盆腔脏器的检查;胆道系统、泌尿

磁共振成像(MRI)是什么

MRI为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缩写,中文称“磁共振或磁共振成像”,过去曾称“核磁共振”,亦可称共轭摄影法。MRI是一种新颖的成像方法,它具有组织对比性强、空间分辨率高、多平面的解剖结构显示和无射线损伤等特点,并对生理变化特别敏感。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已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