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试模拟系统问世

近日,记者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国际上第一套中试规模的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系统在穗诞生。 近期,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应用实验室研究员李小森主持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系统”通过现场验收。专家认为该实验系统属原创性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该系统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基础物性测量、开采模拟以及相关地质稳定性评价等几大功能。系统有效体积118升,最高工作压力25MPa,具有可视化功能,可完成水合物藏声学、光学、电学、力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基础物性的探测;能够模拟在不同地质构造的实际水合物藏的成藏过程;能够在不同井网布置下完成降压法、热激法、注化学剂法、二氧化碳置换法和联合开采方法以及新型开采方法等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实验模拟研究。利用该系统的模拟结果结合相似理论分析,能够真实地模拟开采海底及冻土带水合物藏的真实产气率、开采效率......阅读全文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系统”通过现场验收

  5月27日,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在广州组织专家组,对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应用实验室李小森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系统”进行了现场验收。通过现场测试和答辩,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及研制内容均已达到或

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试模拟系统问世

  近日,记者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国际上第一套中试规模的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系统在穗诞生。  近期,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应用实验室研究员李小森主持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系统”通过现场验收。专家认为该实验系统属

原位实验首次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可到达海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构建了天然气水合物上升时随水深变化的演化模型,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首次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可携带冷泉气体到达海表。该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观点快报》。  《地球化学观点快报》封面文章截图。  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矿种基本情况

  天然气水合物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控制的稳定域内,由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与水形成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多以固态等形式赋存于海底沉积物或陆上冻土区岩石的裂隙、孔隙中。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不同相态烃类共生构成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在我国海域和陆域均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   天然气水合

天然气水合物的低温衍射分析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等)由天 然气和水形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笼型结晶化合物,因为其遇火即可燃烧, 所以又叫“易燃冰”或“可燃冰”。在 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通过氢键的结合成多面体笼的骨架结构, 而天然气分子是作为客体分子被包含其中。其化学 式通常表示为M.nH2

大尺度全尺寸开采井天然气水合物三维综合试验开采系统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利用研究室研究员李小森团队针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野外试采风险大、成本高等难题,基于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研制出国产化天然气水合物三维综合试验开采系统,突破相关技术难点,并研发出相关基础理论和技术。  研究团队历时三年,自主研制出目前国际首套

稳定天然气水合物或引发海底滑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证实海洋边缘的陆坡含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些固体冰状的水和气体化合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水泥”,可以稳定斜坡。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仅在高压和低温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水温升高会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融化”。之前,有人提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大规模分解可能导致海底滑坡,进而触

大尺度全尺寸可燃冰三维综合试验开采系统面世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森团队针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野外试采风险大、成本高等难点问题,基于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历时3年自主研制出国际首套有效体积2585升、最大模拟海深3000米的大尺度全尺寸开采井天然气水合物三维综合试验开采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突破了水合物

中国海油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2018年3月,天然气水合物战略研究启动会在北京中国海油大厦举行。宏华集团总裁张弭及四川宏华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高杭受邀参会。  以中海油作为依托单位申报的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并在会上举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揭牌仪式和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创新联盟揭牌及授牌仪式。

中国海油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近日,天然气水合物战略研究启动会在北京中国海油大厦举行。宏华集团总裁张弭及四川宏华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高杭受邀参会。  以中海油作为依托单位申报的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并在会上举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揭牌仪式和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创新联盟揭牌及授牌仪式。中国海油集

中国海油牵头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1月23日下午,中国海油天然气水合物战略研究启动会暨企校共建联合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挂牌运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发来贺信,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宣读了贺信。万钢在贺信中表示,希望中国海油

力学所在南海水合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的土力学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制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合成与力学性质测量一体化实验装置,以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和东沙海域海底水合物沉积物为实验介质,获得了国内最为系统的南海含水合物沉积物的应力应变关系、渗透率等力学参数,并提出了含水合物沉积物弹性模量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基本关系,

863计划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技术验收

  2013年7月18日,“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下设课题“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技术研究(2009AA09A202)”在青岛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   验收专家组审阅了相关验收资料,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关于课题实施情况的汇报,进行了质询。专家组认为,课题

台湾、德国研究中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

  据位于台北的德国研究所称,从3月31日开始,台湾和德国将在为期五周的研究项目中共同努力,研究在南台湾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为开发潜在的丰富能源资源。   该研究所称,科学考察将探索和研究冰状的矿物质,这些通常会在在海底深处500米和2,000米之间被发现。   水合物含有气体,如

南海海域首次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探”项目日前取得突破性成果。项目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成果的基础上,于神狐钻探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并首次发现了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自然界主要存在3种天然气水合物类型,分别为Ⅰ型(气体以甲烷、乙烷等小分子烃

中科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组织高水平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

可燃冰的发现历程

  可燃冰的发现   19世纪3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到天然气输气管线中形成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因为水合物造成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堵塞问题给天然气工业带来许多麻烦。1934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被堵塞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里首先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同年,美国学者Hammerschmidt发表了水合物

从一根“探针”到一座“海底实验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31.shtm如果有一只眼睛,能帮我们一直看到中国南海海底深处,会看到什么?除了深邃黑暗的海洋,慢慢爬动的潜铠虾和海底岩石等,好像还有一团正熊熊燃烧的火焰。海底会着火?当然不是,那是海洋钻井平台的

科学家通过原位实验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可到达海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882.shtm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7月2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随后,执行本次试采技术服务的钻井平台“蓝鲸Ⅰ号”将起航返回位于烟台的母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

从海底到海面,天然气水合物的“七十二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23.shtm   《地球化学观点快报》封面文章。课题组供图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王冰笛 如果有一双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南海海底,会发现什么? 除了深邃黑暗的海洋、慢

科学家首次通过原位实验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可到达海表

  记者齐芳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构建了天然气水合物上升时随水深变化的演化模型,并通过深海原位实验首次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可携带冷泉气体到达海表。相关学术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观点快报》上。  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

我国成功申办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

  在日前于在英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中国科学院,代表中国以一票优势领先美国,成功申办下一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   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将于2014年在北京召开,此前7届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举办。此次我国申办成功,将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国际性的

新能源的创新之举——人造甲烷水合物

  科学家已探索出人工甲烷水合物的制备工艺。他们在实验室中利用活性炭材料作为纳米反应发生器,成果模拟并加速甲烷水合物的自然产生过程。此项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将甲烷水合物自然产成过程的时间大大缩减,从而方便了其在技术应用领域的使用。  《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了一篇有

天然气水合物目标预测、开采和应用关键技术

  3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在广州组织有关专家,对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天然气水合物目标预测、开采和应用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汪集旸院士等9位专家组成论证专家组。中科院高技术局副局长刘桂菊,中科院广

天然气水合物临界成核受控于客体分子自扩散

  气体水合物是一种由水分子(主体)和气体分子(如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客体)组成的笼形晶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陆边缘的海底和永久冻土地带,是一种潜在的能源。当它在海底油气管道中形成,则会堵塞管道、影响生产,因此研究其形成机制有助于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为避免二次水合物形成从而保障海底油气管道的

学者研究称,东北漠河地区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东北漠河多年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良好,其下可能分布有天然气水合物这一潜在的新型能源。  记者从26日下午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赵省民研究员领衔完成的《漠河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

冰对甲烷水合物成核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甲烷水合物是一种由水分子和甲烷分子组成的晶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陆边缘的海底和永久冻土地带。冰作为一种同样由水分子组成的晶体,常被用于合成甲烷水合物。但是,冰影响甲烷水合物形成的机理依然不甚清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张正财与研究员郭光军使用高精度恒能

加拿大科学院卢海龙博士访问广州天然气水合物中心

  10月22日至11月5日,加拿大科学院Steacie分子科学研究所材料结构和功能材料研究组研究员卢海龙博士应邀访问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广州能源所副所长吴能友,水合物中心李小森、粱德青研究员等参加接待。   10月25日,卢海龙作了题为“天然气水合物测试

吴青柏: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潜力巨大

  赋存于海洋和多年冻土区的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能量密度高的非常规高效清洁能源,其储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常规化石燃料总碳量的两倍以上,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接替能源。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亟待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