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什么是丁香酚

【中文名称】 丁香酚 【英文名称】 Eugenol 【别 名】 丁香油酚 Eugenic acid, Coryophyllic acid 【化学名称】 Phenolk 2-methoxy-4-(4-propenyl)- 【分 子 式】 C10H12O2; 【分 子 量】 164.20 【物理性质】 无色或苍黄色液体, 沸点255°,熔点-9.2°, 至-9.1°, d204 1.0664, n20D 1.5410。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乙醚及油可混溶。1ml溶于2ml 70%乙醇, 溶于冰醋酸 【成分分类】 有机酸及酚类......阅读全文

常用食用香料的香气特征之甜味香精

一、天然香料一、精油 1.玫瑰油玫瑰油含有近300种成分。主要有香茅醛、香叶醇、橙花醇、苯乙醇、芳樟醇、金合欢醇、丁香酚、丁香酚甲醚、玫瑰醚、橙花醚、玫瑰呋喃等。感官特征:具有甜润的玫瑰花香。可用于调配杏、桃、苹果、草莓和梅等果香型和花香型食品香精及烟用香精。 2.树兰花油主要成

FT-IR用于正红花油的快速质控

正红花油是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应用广泛的药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本文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不同厂家的正红花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正红花油红外光谱的直接观察,可得知其中的主要成分,而对不同样本中某些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初步比较,可实现对产品的快速质量控制。 正红花油又

使用FT-IR对传统的中药红花油进行快速的质量控制

红花油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水杨酸甲酯(来自鹿蹄草油)、丁香酚(来自丁香 或肉桂 皮)和α-蒎烯(来自松节油)。这已经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WS3- B-2699-97[1]出版物所公认,并且卫生部强调,在红花油成品被批准公开销售之 前,这三种组分的含量必须通过气相色谱(GC)的方法进

丁香酚对人有什么害处

没有。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丁香酚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丁香酚致癌。丁香酚,分子式为C10H12O2,是无色或苍黄色液体,有强烈的丁香香气,不溶于水。主要用于抗菌, 降血压;也可用于香水香精以及各种化妆品香精和皂用香精配

最新食品添加剂标准目录公布

221.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钠GB 1907-2003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钠222.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δ-内酯GB 7657-2005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δ-内酯223.食品添加剂 氯化钙GB 22214-2008食品添加剂 氯化钙224.食品添加剂 氯化镁GB 25584-2010食品添加剂 氯

关于化妆品中的丙二醇

丙二醇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多元醇,在室温下是一种透明、无色、完全溶解于水多元醇类,具有黏性及吸湿性的直链脂肪醇液体。丙二醇常态下为无色粘稠液体,近乎无味,细闻微甜。丙二醇可用作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在化妆护肤品中用作润湿剂。化妆品中常见且常引起争议性的成分-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又

改善极性、酸性、碱性和酚类化合物分离—ACE C18-Amide色谱柱 2

利用替代选择性来进行方法开发酸性、碱性和中性化合物的分离样品:1)甲基苯基亚砜 2)吲哚洛尔 3)3-羟基苯甲酸 4)1,2-二甲氧基苯 5)小檗碱 6)杨梅素 7)胡椒碱 8)白杨素流动相:A = 20mM甲酸铵(溶于水中)(pH 3.0)B = 20mM甲酸铵(pH3.0)(溶于90:10(v/

恶臭气体物的特征描述

恶臭气体作为世界七类环境公害之一,从大气污染中单独分离出来,说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易挥发性:人通过嗅觉器官感觉到臭味物质的存在,是由于气味物分子或微粒运动到达嗅觉器官的结果。一般来说,蒸气压大的物质具有更为强烈的气味,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香猫酮和混合二甲苯麝香,在Pa(相当于1ppM~0.1ppM)蒸

114项食品及相关标准正式实施8月实施

  据食品伙伴网讯不完全统计,8月起有114项食品及相关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地方标准66项,团体标准48项。这些标准中,新增标准110项,代替标准4项。  8月份起实施的地方标准涉及山东、吉林、安徽、江苏、河北、云南。  上述标准的实施日期分别在8月1日、8月2日、8月4日、8月10日、8月15日、8

日本佳丽宝护肤所发现鸢尾花精油可抑制黑色素

  日本佳丽宝化妆品护肤研究所和曾田香料公司研究发现,自古希腊时代就作为香料使用的鸢尾花精油,还具有高度抗氧化及抑制黑色素产生的效果。   据介绍,鸢尾花原产地中海,菖蒲科,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彩虹女神的化身。在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将鸢尾花的根部放置于阴凉处,待几年后酿熟时就会散发出一

卫计委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碳酸钠》等127项国家标准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GB 1886.1-2015)等1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麦芽糖醇和麦

微波消解-滤膜富集-镜检方法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水中尸体的死因诊断是法医检验案件中的难点,尤其对于水中高度腐败的尸体,由于各种溺死早期现象已不复存在,其死因诊断成为世界公认的法医学难题之一。      目前,硅藻检验被认为是水中尸体尤其是腐败尸体溺死诊断较为可靠的证据。法医学硅藻检验实践中,主要由三个过程组

我国学者双黄连注射液致速发性超敏反应的机制被破解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创新中药发现与研发协同创新团队”近日在Sci Rep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 induces an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via C5a but not IgE”的研究

中药成分薄层分析方法集(一)

这个方法集是从国家药品标准中的薄层分析方法归纳而来,根据我个人的一些经验进行了修改。希望能为色谱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溶剂理化主要是给出了可溶解该化合物的溶剂和不可溶解该化合物的溶剂,以便于确定使用什么溶剂进行提取、使用什么溶剂进行干扰物的去除。除杂、分离、富集方法是举出了多个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

最新进展!双黄连注射液致速发性超敏反应的机制被破解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创新中药发现与研发协同创新团队”近日在Sci Rep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 induces an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via C5a but not IgE”的研究

挥发油测定器检测以及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挥发油又称精油,英文为 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份较为复杂。主要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制取精油.挥发油成分中以萜类成分多见,另外,尚含有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和小分子芳香族

555项拟立项国家标准立项在即 涉光谱、色谱、质谱检测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对《城镇燃气调压器》等555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涉有若干仪器检测标准,包括光谱、色谱、质谱等。关于对《城镇燃气调压器》等555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征求意见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国家标准委决定对《城镇燃气调压器》等555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

台湾地区再次修订动物用药残留标准

  12月15日,记者从海沧检验检疫局了解到,近日台湾地区“卫福部食药署”发布部授食字第1051303812号通知,修订《动物用药残留标准》第3条条文修订草案,这是继去年10月的又一次修订。   此次修订要点包括:增订烯丙孕素(Altrenogest)在猪的肌肉、肝、肾及脂等四项残留容许量;增订布舍

常用面霜生物检测 过半达到最佳标准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中,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品质和安全的产品,但如何鉴别产品质量是否得到保障?近日,利用生物测试技术检测日用消费品质量的“小鱼亲测”平台公布了30款畅销面霜检测报告,检测显示,对慢性毒、急性毒和成分筛选表现理想的产品样本达17款,占比为57%,包括雅诗兰黛、FANCL、SK-II、AL

食品添加剂国际新标准将出台

  20种食品添加剂和111种香料的新标准或修订标准将于7月在国际食品法典大会上审议,核准后即成为新的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   2009年3 月16日-20日,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缩写为CCFA)第41届会议在上海举行。本次会

昆明植物所在肉豆蔻研究中取得进展

  传统中药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的干燥种仁,性辛、苦、温,具有开胃消食、止泻、解酒保肝等功效。长久以来肉豆蔻被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在西方国家亦被作为香料使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调查显示,现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耗近9000吨肉豆蔻,充分研究其生物活性将有利于扩大肉豆蔻的应用。2015年,北京大学与美国

常用中药薄层方法(二)

蒙花苷  野菊花栓  石醚脱脂,甲醇回流,滤过用  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  氯化铝+UV365异欧前胡素  白芷  乙醚提,乙酸乙酯溶  石醚-乙醚(3:2)  UV365欧前胡素  白芷

食品添加剂国际新标准将出台

  20种食品添加剂和111种香料的新标准即将出台。记者从刚刚闭幕的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获悉,20种食品添加剂的新标准或修订标准,以及111种香料的新标准即将出台,并将于今年7月在国际食品法典大会上进行审议,核准后则将成为新的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   有关专家在本届会议上通报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