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24 15:45 原文链接: 7月24日《Science》精选文章

  

  人类气道的守护者

  据7月24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我们的舌头能够探查到有害的化合物,保护我们不要误吞有害的东西;我们的肺也同舌头一样能够感觉到我们吸入的令人不快的物质并对其作出反应。 Alok Shah及其同僚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运动纤毛(这是衬覆于人类气道的极小的细胞器,它能帮助肺脏咳出有害的吸入性物质)的试验,他们发现,这种毛发样的突起除了有其机械性的功能外,它们还扮演着一种感官的角色。 过去,人们仅仅认为原发性纤毛才具有这种化学感受器的性质。 研究人员对人类气道组织的培养进行了感受器相关基因的筛检,他们发现,这些组织中会表达数种被称为T2R的苦味受体家族中的成员。 他们还观察到,在对运动中的纤毛施加苦味物质(如香烟的烟雾)时会触发其细胞内钙的增加并加速这些纤毛的“摆动”。 Shah及其同僚提出,这些苦味受体可探查到进入气道的有害物质,并启动纤毛的防卫反应以清除这些讨厌的物质。 由于纤毛结构和功能的缺陷与多种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有关,因此他们的发现可能会在将来为人类气道疾病的治疗带来裨益。

  鲜亮闪耀的甲虫

  据7月24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镶宝石的甲虫” Chrysina gloriosa之所以有着美丽的金属般绿色光泽是因为其外骨骼中的细胞的复杂排列类似于某些高科技合成的晶体。 这种甲虫在被非偏振光(如普通的日光)或左旋偏振光(即光波的盘旋方向是左手螺旋的方式)照耀的时候会显出绿色。 但是,当这种甲虫被右旋偏振光照射的时候,其绿色光泽便消失了。 Vivek Sharma及其同僚现在向人们描述了该甲虫外骨骼的基础细胞结构,该外骨骼主要是由六边形的细胞所组成的,但根据局部的曲度,人们也可看到5边形和7边形的细胞。 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连串的向上盘旋的同心圆层,这种结构导致了不寻常的光偏振现象。 文章的作者报告说,这种致密装载的嵌套螺旋层排列与手征向列相液晶中的分子排序类似。 这些晶体在光子装置中的可能用途已经被人们做了广泛的研究。文章的作者预测,他们的发现将为新的光学装置的设计提供灵感。 在一篇相关的Perspective中,作者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巨嘴鸟用其喙来保持凉爽

  据7月24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一项新的研究提示,如同大象的耳朵一样,巨嘴鸟的喙可像一个相当有效的散热器一样运作,即在该鸟需要降低体温的时候将身体的热量排放出去。 托哥巨嘴鸟 [ toco toucan ] 的喙在动物奇观堂中占有一席特殊的位置。 该鸟的喙占了其整个身长的约1/3,相对于其身体大小来说,它的喙是所有鸟中最大的。 研究人员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对该鸟喙的功能感到困惑,有人提出,其功用可能与吸引配偶或处理果实有关。 Glenn Tattersall及其同僚对一种替代性的解释进行了调查。他们用红外热成像(即热感应摄相机)来监视接触不同环境温度时的巨嘴鸟。 研究人员观察到,该鸟喙的表面温度在其环境变热或变冷时会快速地改变。 例如,在日落的时候,当巨嘴鸟即将入眠的时候,其鸟喙会在几分钟内降温约10摄氏度。 这种鸟因此看来是在用它们的喙(该鸟喙上有许多血管,可使其体热被携往该鸟喙的表面附近)来散发体热,这样,它们可以在睡眠的时候降低其体温。 文章的作者猜测,其它的鸟类(由于无法出汗)可能也是用它们的喙来达到这一目的的。

  云与气候,一种恶性循环

  据7月24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一项有关太平洋东北地区的新的研究提示,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气候的变暖减少了云层的覆盖,而这又使得天气变得更为温暖。低空云层对是如何影响气候的,这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更令人信服的预测的最大障碍之一。低空云层通常是由水珠所组成的,其中包括那些在多云的时候人们看到的较为黑暗和平坦的云。 某些模型预测,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这种类型的云。 但是,云本身会通过阻挡入射的太阳辐射而造成降温(这是一种“负反馈”)。 另一方面,如果气候变暖削减了这种云,那就会带来更多的太阳辐射,这时云就为气候提供了一种“正反馈”效应,在这种效应中,气候变暖会导致气候进一步变暖。Amy Clement及其同僚对数组数据进行了分析,这些数据记录了在过去50年中云层覆盖的情况,它们是通过人的眼睛和卫星仪器对太平洋东北地区所做的测量而获得的。 他们发现,低空云层在十年际的时间尺度上确实会产生一种正反馈效应。 那个地区云层覆盖的变化看来与当地海洋表面的温度以及大范围内的大气循环的变化有关联。 文章的作者接着对最主要的气候模型进行了测试并发现,只有一种模型切实地模拟了这种正反馈的效应。 该模型还预测,气候系统会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加倍相对敏感。

相关文章

上海交大携手Science: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2005年,在庆祝创刊125周年之际,Science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对指引近十几年的科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携手Science杂志发布了“新125个科学问题”——《......

先Science后Cell,少吃延寿的机制找到了,减少衰老蛋白

衰老,是一个复杂、多阶段、渐进的过程,发生在生命的整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体的器官、肌肉会逐渐衰老,一些疾病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近几年......

29岁美女科学家发6篇Science论文获百万大奖,决定不出国

10月31日消息,据报道,2022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首次有4位女青年科学家获奖,每人奖金为一百万元。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白蕊,位于获奖名单之中。据报道,29岁的西湖大学女科学家白蕊是完全由......

一个月连发NS!华人学者:论文“通关”有诀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88.shtm文|《中国科学报》记者张晴丹几年前,江志伟的朋友从国内给他带了一瓶茅台,他当时发下......

最新《科学》研究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染色体连接小鼠“小竹”课题组供图8月26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李伟研究员与周琪研究员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

历时7年发《科学》论文,审稿人为延迟发表道歉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刘默芳团队向知名学术期刊《科学》递交了一份投稿。不久,编辑部就反馈了第一轮修改意见。看过之后,他们倒吸了一口凉气。其中一位......

C9高校,再发Science!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荣斌、江维教授团队与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任宏团队合作,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题为“Pituitaryhormoneα-MSHpromotest......

Science发文:直指这篇被引2300余次的Nature论文涉嫌造假

一篇被引用2300多次的Nature论文,竟然涉嫌造假。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Science发表了一篇历时6个月的调查报告,指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学家SylvainLesné发表的20多篇论文中可......

深陷性骚扰风波这位著名学者迎来Nature及Science

mTORC1可调节细胞生长和代谢以响应多种营养素,包括必需氨基酸亮氨酸。最近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工作将Sestrins确定为亮氨酸结合蛋白,在亮氨酸剥夺期间抑制mTORC1信号传导,但它们在机体对......

始料不及由众多大牛参与的2篇Science子刊被指控数据操纵

2016年5月10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RobertoMalinow,AlexandraC.Newton及哈佛医学院RudolphE.Tanzi共同通讯在ScienceSignaling在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