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清华大学教授JBC破解艾滋病奥秘

来自清华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的长江特聘教授张林琦是著名旅美中国学者、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首席华裔科学家,近期其研究组在《JBC》杂志上发表文章,解析了对于一种新发现,能中和高达90%的艾滋病病毒菌株的抗体,出现耐药性病毒菌株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其中V5区的一个单残基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将有助于提高这一新型抗体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 艾滋病令人望而生畏,据《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显示,我国艾滋病历年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预计在78万人,当年新发病毒感染者4.8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达2.8万人。 为何这种疾病难以控制呢?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侵袭的主要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CD4细胞。早期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如入无人之境,病毒在玩命地复制,到达一个非常高的顶点。然后,我们的免疫系统看到了病毒,开始抑制病毒。免疫系统有一......阅读全文

科学家报告称“类SARS”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

  打破砂锅   近日,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5月12日,正在沙特考察的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透露,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请关注——   早在新型冠状病毒刚出现时,就有人给它起名叫“沙特SARS”。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类S

病毒RNA的复制介绍

  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可进行复制,即在R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进行RNA合成反应。  RNA复制酶催化的合成反应是以RNA为模板,由5′向3′方向进行RNA链的合成。RNA复制酶缺乏校对功能的内切酶活性,因此RNA复制的错误率较高,RNA复制酶只是特异地对病毒的RNA起作用,而宿主细胞的

病毒RNA的复制过程

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可进行复制,即在R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进行RNA合成反应。RNA复制酶催化的合成反应是以RNA为模板,由5′向3′方向进行RNA链的合成。RNA复制酶缺乏校对功能的内切酶活性,因此RNA复制的错误率较高,RNA复制酶只是特异地对病毒的RNA起作用,而宿主细胞的RNA一

病毒复制的特点表现

病毒复制的特点表现在:一是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二是复制周期短,繁殖效率高;三是反转录病毒的复制方式,丰富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浙大科学家研究分子马达 解释病毒为何能稳定复制

  一个组装中的病毒的示意图。绿色为外壳,淡黄色为DNA链,红色即分子马达。   也许你还对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角“分子机器”记忆犹新:3位科学家以人工方法创造了世界“最小机器”,而仿照的对象正是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分子机器。在我们体内,就存在许多生物分子机器,它们把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从而为

你真的了解病毒复制吗?Nature子刊揭开病毒复制新概念

  大多数有关病毒侵染的研究都集中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病毒侵染),但是人们对病毒感染晚期事件并不清楚。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在一种名为呼肠孤病毒(reovirus)的常见病毒身上找到了它们在细胞内复制的必要条件。  “我们的工作展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呼肠孤病毒(也许还包括它的远亲)的复制需要一种

PNAS:病毒小RNA抑制登革病毒复制

  每年有超过100个国家报道了近100百万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性疾病,包括50万例登革出血热。伊蚊属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DENV的主要传播者。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

清华大学Nature发表免疫学新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T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一种纠缠性互作模式,并证实ICOSL驱动了对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re ,GC)反应的前馈调控。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祁海(Hai Qi)教授。其长期致力

清华大学Nature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旁观者B细胞和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驱动了辅助性T细胞运动,使其迁移到了滤泡区。研究人员以“Follicular T-helper cell recruitment governed by bystander B cells

清华大学Nature发表免疫学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旁观者B细胞和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驱动了辅助性T细胞运动,使其迁移到了滤泡区。研究人员以“Follicular T-helper cell recruitment governed by bystander B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