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大研发灌木林虫灾生态调控技术

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5月3日揭晓,在76个项目获奖项目中,“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名列榜首,成为三个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之一。该项成果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联合了8个单位,是在11个重要科研项目资助下历经14年完成的。 这项奖励是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代表我国林业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奖项。从2016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 该成果解决了我国西部灌木林重大虫灾防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极大提高了我国灌木林虫灾防控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同类研究与技术相比,该成果在灌木林的虫灾发生机制、害虫引诱剂开发与应用、遥感监测及虫灾调控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6省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后,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及生态效益。 据主持人骆有庆教授介绍,该项目以沙棘、沙蒿和柠条等灌木林中大面积成灾的主要害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中以致灾主体和成灾主因研究为基础,集成了以昆虫信息素和遥感技术为主要监测手段,以天敌利用、化学生......阅读全文

北林大研发灌木林虫灾生态调控技术

  第八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5月3日揭晓,在76个项目获奖项目中,“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名列榜首,成为三个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之一。该项成果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联合了8个单位,是在11个重要科研项目资助下历经14年完成的。  这项奖励是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代表我国林业行业最高科技水平

北林大构建木质素生物合成遗传互作调控网络

  北京林业大学高精尖林木分子育种创新团队开展杨树木质素生物合成通路遗传调控网络的解析工作,通过大规模鉴定木质素合成通路中具有调控作用的小核糖核酸、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与转录因子,构建了木质素生物合成遗传互作调控网络。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  该研究以我国毛白杨优异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利

“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验收

  “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系中科院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第二课题,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研究员主持。该课题自2007年11月启动以来,针对三北防护林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第一阶段运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采用遥感科

中科院空天院遥感监测沙漠蝗虫灾情-支撑动态预警防控

  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获悉,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沙漠蝗虫席卷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灾情,该院科研团队利用卫星遥感及相关数据,对沙漠蝗虫灾情开展大面积动态监测预警,为中国防控蝗灾入侵提供科学支撑。  据介绍,中科院空天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副研究员团队利用中国高分系列卫

北林大果树精准定位装置问世

  果园里的果树多,每棵果树的情况很难掌握。一种新果树精准定位装置的问世,可以帮果农看清每一棵果树的位置和相关数据。4月21日,北京林业大学对外宣布,由该校工学院教授康峰研制成功的果树精准定位新装置已获专利授权。  该设备将激光测距仪、惯性测量装置、GPS定位模块、雷达测速仪和测控板卡相结合,根据果

加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与云南省环保厅日前签订《关于加强云南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应用合作协议》,同时为“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云南遥感应用基地”揭牌。   根据协议,双方合作目标是立足云南省独特的地形地貌、特殊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全面开展卫星环境应用等

北林大高值化利用落叶松树皮

   树皮不是废物而是宝。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们利用高寒地区落叶松的树皮为原料,生产出的原花青素产品“萝松素”正在积极推广。  该校张力平教授牵头承担的这个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名为“落叶松树皮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采用高技术含量过程的集成和优化,以高附加值实现利润增值。  据悉,该项目已在内

北林大50万校长奖学金激励研究生创新

  10月19日,北京林业大学新一届校长奖学金评选揭晓。10位优秀研究生脱颖而出,每人获得了5万元奖金。  据悉,这项奖学金是该校研究生的最高荣誉,自去年起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每名研究生只能获一次。设立奖学金的目的在于以综合素养、学术潜力、学术能力为考量,激励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在学期间德、智、体

遥感监测介绍

  遥感测技术用于环境空气的监测有以下方法。  (一)车载式的遥感监测  在监测车上装有激光光谱监测仪,或多光谱监测仪,可对该点位几公里至数十公里范围内空气一颗粒物、SO2、NO2、O3等作水平方向和垂直高度的监测,可获得污染物三维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可以将遥感测仪器安装在一固定的

北建大蒋捷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

在8日举行的第24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北京建筑大学蒋捷教授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任期自2022年至2026年。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

北林大教授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在2016年度美国科学促进会刚刚公布的会士入选名单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邬荣领入选。 据了解,美国科学促进会是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学术组织之一。其宗旨是推动科学家间的合作,激励科学使命,支持科学教育。截至2016年,有10位主要工作单位在中国的科学家入选该会会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加盟北林大高精尖创新团队

  日前,美国科学院院士狄克逊教授欣然受聘,出任北京林业大学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他和一批国际学者的加盟,为我国森林生物学、林学等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今年64岁的狄克逊,1982年在伦敦大学获终身教授,200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植物生物学学会

遥感监测生态变化-,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近年来,地球的环境不断恶化,遥感检测技术或者可以为保护地球献上一份力。9月一则“地球之肺”被浓烟笼罩的新闻在朋友圈传播开来。新闻中提到亚马逊地区的森林出现了大面积火灾,并且这场火灾持续了16天。直到23日,这场大火才在消防飞机的帮助下被扑灭。但这一次大火对于自然产生的危害却是不可忽略的。   

-遥感卫星监测为青海湖生态治理保驾护航

  记者29日从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湖泊面积变化监测成果审核会上,青海湖面积变化监测成果通过审核,为青海湖量身打造的遥感卫星面积动态监测技术也获得业界肯定。  据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青海湖遥感卫星面积动态监测技术于2010年6月投入应用,该技术由遥感、地理信息

航空遥感监测

  航空感测是将高光谱仪、高分辨数字照像机、激测污需达装载在飞机或机上,在数百米至3000m高度进行飞行监测。比地面车载或遥感监测具有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更全面的优点。可以监测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空气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源的分布。

中科院升级植被病虫害遥感预测系统-已全球发布92期报告

  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获悉,该院最新对外发布的升级版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迄今已面向世界发布92期全球、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典型区域的《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报告》,还专题发布了《亚非沙漠蝗虫灾情监测与评估报告》。  中科院空天院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

沈阳生态所提出人工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新方法

  人工林能为人类社会提供重要的物质供给和生态服务,是天然林保护和森林可持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频繁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影响,人工林的生物量变化剧烈,是全球森林碳计量的重要不确定性来源。传统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严重受制于清查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准确性,而这类数据通常更新缓慢、透明度低,难以涵盖人工林生物

车载式的遥感监测

  在监测车上装有激光光谱监测仪,或多光谱监测仪,可对该点位几公里至数十公里范围内空气一颗粒物、SO2、NO2、O3等作水平方向和垂直高度的监测,可获得污染物三维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可以将遥感测仪器安装在一固定的监测点位上,完成同样的任务。目前国外已有一些遥感监测车或监测站在运行,

科技部面向全球发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

  近日,科技部连续第五年面向全球公开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总体稳中有增,全球玉米供应量达历史最高水平,大豆供应量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2017年我国大宗粮油进口有增加趋势,其中小麦、水稻稳中略增,玉米稳中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出炉

  全球森林覆盖情况有哪些变化?大宗粮油作物产量如何?11月22日,科技部在京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持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重点区域,聚焦“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4个专题开展遥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发布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今日(17日)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 自2012年起,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持续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 2022年是开展年度报告工作的第11年

加强西安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这个基地揭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17.shtm 中新网西安3月3日电 (阿琳娜 王双瑾)3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与陕西省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合作协议签约暨“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西安遥感应用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

遥感监测显示西藏人工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成效明显

  《西藏人工种草遥感监测公报》19日正式发布。监测分析显示,人工种草项目在改善高原草原生态环境、解决草畜矛盾方面成效明显。  西藏是全国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省区。为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从2012年开始,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人工种草项目,以缓解人畜矛盾日益突出带来的草原生态安全问题。这次开

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发布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凌纪伟)12月20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正式发布。本年度聚焦“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 4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从

金华使用尾气遥感监测车

  眼前开过的这辆车是不是黄标车?一秒钟就能知道。今天上午,金华首次使用尾气遥感监测车,现场进行路面检查。记者在现场看到,尾气遥感监测车是一辆白色厢式车,车顶上竖立着一块LED显示屏。交警正在路边安放两个类似音箱的小箱子以及一台摄像设备。他介绍说,只要监测距离在10米以内,就能一秒钟读取。  记者看

遥感地球所开展甘肃地震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

  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立即启动灾害应急响应,完成了SPOT-4、SPOT-5、THEOS卫星的震区历史数据生产处理,地震当天下午16:13开始实施网络共享,对于灾情评估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截至7月25日16:00,震前卫星数据下载共计 57

大美中国-候鸟北归

鸟类,是大自然最灵动的飞羽精灵,在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世界保护益鸟公约》,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眼下,在我国境内,候鸟正在接力北迁。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自南向北,一个个滨海湿地,仿佛驿站一般,成为鸟类迁徙通道的移动家园。今天的系

我国首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

新闻发布会  今天,科技部正式向全球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这是我国遥感界在国际上第一次系统性地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使我们对各国、大洲乃至全球的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水域分布等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该报告由《陆地植被生长状况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进形成生态环境监测大联合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8日在北京举行第一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大会,并发布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合作交流倡议书。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在大会上指出,目前,生态环境监测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加快推动实现传统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的转变,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当前,中国的环境

遥感监测表明青海三江源等地各项生态指标稳中向好

  “根据遥感监测显示,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在强化生态保护和气候暖湿化过程的共同作用背景下,青海省域层面各类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趋势向好。”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葛劲松20日表示。  葛劲松介绍说,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以2000年为调查评估基准年,2005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