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大学含氮杂环构建研究获重要进展

上海大学理学院教授许斌团队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构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并被推荐为该期刊的封面文章重点介绍。 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药物分子中,在药物合成和发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快速构建含氮杂环分子骨架并高效地进行结构多样性合成,一直受到化学家、药物研发部门及企业界的极大关注。 研究人员从简单的炔烃和烯烃原料出发,通过串联反应一步连续构建了四根化学键,合成了结构复杂且具有生物活性的4,5-二氢异噁唑类分子,并成功拓展至相应的螺环类衍生物的合成。 该项研究首次利用廉价的三水合硝酸铜作为氧化腈类化合物的新颖前体,实现了对简单炔烃的活化及化学转化,以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完成了对目标分子的快速简捷合成。专家认为,该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范围和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同时,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该合成策略将有助于其他活性分子骨架的高效合成。......阅读全文

日本合成强力磁性分子

  日本九州大学6日宣布,该校教授佐藤治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强力磁性分子,如能发展到实用水平,将有望据此开发把药物送到患病部位的新技术。    目前有不少研究机构在开发分子级别的磁体,不过经常遇到将几个原子连接在一起后、由于原子相互作用而丧失磁性等难题。    佐藤治的研究小组用18个有磁

合成肽疫苗的分子组成

合成肽疫苗分子是由多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T细胞抗原表位共同组成的,大多需与一个载体骨架分子相耦联。合成肽疫苗的研究最早始于口蹄疫病毒(FMDV)合成肽疫苗,主要集中在FMDV 的单独B细胞抗原表位(VPI 环)或与T 细胞抗原表位结合而制备的合成肽疫苗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未获得一种具有理想

PNAS:合成分子引领细胞之舞

  Johns Hopkins大学的研究人员绕过细胞感知环境和应答的通常途径,使用微小的合成分子成功引导了细胞的运动。细胞运动涉及了生命过程的方方面面,从发育、免疫到癌扩散,而这项开拓性的实验为研究细胞运动提供了新工具。   “我们用足够小的合成分子进入细胞,激活了控制细胞运动的化学反应,绕过

分子杂交技术随机引物合成法

  随机引物合成双链探针是使寡核苷酸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在Klenow酶的作用下,合成DNA探针。合成产物的大小、产量、比活性依赖于反应中模板、引物、dNTP和酶的量。通常,产物平均长度为400-600个核苷酸。利用随机引物进行反应的优点是:(1)Klenow片段没有5'→3'外切

大环生物分子快速合成有新法

  美国范德堡大学官网近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生化学院化学系教授杰夫瑞·约翰斯顿与其学生开发出一种全新合成技术,能将生物体内重要的环状分子——环缩肽的合成步骤从之前的14步缩减到6步,而且产量更高,环状分子尺寸更大。新化合过程将开启全新的化学运用,更大环状缩肽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可用来开发更高效抗生素

大环生物分子快速合成有新法

  美国范德堡大学官网近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生化学院化学系教授杰夫瑞·约翰斯顿与其学生开发出一种全新合成技术,能将生物体内重要的环状分子——环缩肽的合成步骤从之前的14步缩减到6步,而且产量更高,环状分子尺寸更大。新化合过程将开启全新的化学运用,更大环状缩肽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可用来开发更高效抗生素、

合成肽疫苗的构建及分子组成

  发展史  早在18世纪末期,英国人Edward Jenner首先用牛痘材料接种儿童来预防天花,获得成功,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制品———牛痘疫苗的问世。从此,人们开始运用疫苗来预防或治疗许多种疾病。传统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灭活或将其毒力减弱,以及天然的弱毒微生物而制备成的

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1、塑料塑料根据加热后的情况又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软化,形成高分子熔体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主要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聚氯乙烯(PVC)、尼龙(Nylon)、聚碳酸酯(PC

手性分子合成救星——不对称催化

202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德国有机化学家利斯特和美国有机化学家麦克米伦,以表彰他们在“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不对称有机催化深刻地影响了药物研究:它简化了药物合成中的环节、降低了能源消耗,使化学合成更简捷、环保、经济。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各种化学合成产品,催化剂是化学家用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获突破 小分子硫醇“导演”抗生素合成

  分子硫醇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和原核生物体系中,长期以来,对其功能的理解局限于对抗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所引起的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失调。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团队的发现显然突破了这一认知“禁锢”:小分子硫醇不但可以充当广为人知的“保护性”角色,而且可以前所未有地扮演“建设性”的角色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