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石墨烯电极捕捉活细胞疾病受体获进展

利用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及蛋白标志物,识别并捕捉特定组织及特定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细胞,对于疾病诊断、靶向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糖蛋白及糖结合蛋白作为细胞--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微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随着糖组学的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针对现有化学糖生物学检测手段技术繁复、耗时长、成本高的技术缺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创新发展了“带电的糖”系列分子探针,将具备高电化学活性的醌类基团与糖类偶联,并应用有序分子自组装手段构建了可在分子水平选择性识别凝集素的糖醌金电极单分子层(J. Am. Chem. Soc. 2011,133:3649);进一步应用高效的点击化学手段将半乳糖与蒽醌基团偶联,并使用更为经济、制备简易,且具备优异电学性能的石墨烯材料组成可携式工作电极,通过蒽醌与石墨烯的π-堆叠有序自组装构建了含有蒽醌电化学信号的探针体系,实现了对表达ASGPr(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肝癌活细胞的灵敏......阅读全文

细胞膜受体的化学组成结构

  迄今所知,受体几乎都是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或糖脂蛋白)。  由于细胞内受体含量极微,有些受体稳定性又差,因此受体的分离、纯化比较困难。迄今只有从电鳐和电鳗的电器官中分离的乙酰胆碱的烟碱胆碱能受体和从正常人胎盘中分离的胰岛素受体已经得到纯度很高、数量足够的样品,因而对它们的结构也有了较多的了解。

细胞膜受体的化学组成结构

  迄今所知,受体几乎都是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或糖脂蛋白)。  由于细胞内受体含量极微,有些受体稳定性又差,因此受体的分离、纯化比较困难。迄今只有从电鳐和电鳗的电器官中分离的乙酰胆碱的烟碱胆碱能受体和从正常人胎盘中分离的胰岛素受体已经得到纯度很高、数量足够的样品,因而对它们的结构也有了较多的了解。

细胞膜受体的化学组成结构

受体都是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或糖脂蛋白)。由于细胞内受体含量极微,有些受体稳定性又差,因此受体的分离、纯化比较困难。迄今只有从电鳐和电鳗的电器官中分离的乙酰胆碱的烟碱胆碱能受体和从正常人胎盘中分离的胰岛素受体已经得到纯度很高、数量足够的样品,因而对它们的结构也有了较多的了解。电鳐的乙酰胆碱的烟碱胆

乙酰胆碱受体显示细胞化学实验

乙酰胆碱受体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等处,蛇毒素可与之紧密结合,并连接过氧化物酶,通过化学反应可在电镜下观察到乙酰胆碱受体分布。 实验材料 组织样品 试剂、试剂盒 磷酸钾戊二醛KOH蔗糖焦锑酸钾锇酸 实验步骤 1. 组织切成约 1 mm3 的小块,用 0.09 mol

乙酰胆碱受体显示细胞化学实验

实验材料 组织样品试剂、试剂盒 磷酸钾戊二醛KOH蔗糖焦锑酸钾锇酸实验步骤 1. 组织切成约 1 mm3 的小块,用 0.09 mol/L 磷酸钾(或草酸钾)-3% 戊二醛(pH 7.3,用 0.1%~1% KOH 调 pH)固定 4 h 以上,4℃。也有人推荐固定早期用微波照射,以加速固定

T细胞受体协同受体介绍

T细胞受体与特异抗原的结合需要协同受体同时结合到MHC分子上加以强化。总共有两种不同的T细胞协同受体:辅助型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负责识别第二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II)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8分子,负责识别第一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I)协同受体不仅提高了T细胞受体在功能上的

何为T细胞受体?

成熟的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称为T细胞抗原受体(TCR),它也是所有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95%的TCR是由α和β链组成的异二聚体。人类TCRβ链基因比较复杂,在识别抗原过程中发生基因重排,发挥重要的作用。TCRβ基因复合体至少包括67个V(variable)基因区,2个D(diversi

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表面是否有补体受体

C3B受体(CRⅠ)/CD35分子主要表达于B细胞表面,能与补体裂解片段C3b结合,为C3b受体,又称补体受体Ⅰ(CRⅠ)。抗体致敏红细胞(EA)结合补体C3b可形成EAC复合物,B细胞通过表面C3b受体与EAC中的C3b结合可形成以B细胞为中心的EAC玫瑰花结。T细胞不表达C3b受体,因此。EAC

细胞膜受体的毒素受体的介绍

  发现很多毒素也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后才产生效应的。如霍乱毒素是霍乱弧菌产生的外毒素,分子量为84000,由A、B二种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有两条肽链A1和A2,由一对二硫键联接。亚单位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亚单位A1则具有激活膜上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  霍乱毒素的受体是一种神经节苷脂,

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具体位于那里

位于胞质溶胶、核基质中的受体称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细胞内受体主要是同脂溶性的小信号分子相作用。位于胞质溶胶中受体要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才可进入细胞核。胞内受体识别和结合的是能够穿过细胞质膜的小的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如各种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维生素D以及视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