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遗传发育所在亨廷顿病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运动障碍、精神异常和痴呆为特点;病理学上,以纹状体和大脑皮质神经元选择性死亡为特征。HD由亨廷顿基因第一外显子中的CAG三核苷酸序列过度重复(>35)编码突变亨廷顿蛋白(mutant huntingtin,mHtt)所致。 mHtt在神经元胞质和核内形成不溶性聚集物,影响细胞内多种功能。突触作为神经元特有的结构容易受到毒性蛋白的损害。尽管许多研究已经对HD中突触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探索,但mHtt是否以及如何直接导致HD的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李晓江组通过构建表达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 25,SNAP25)与Htt融合蛋白(SNAP25-Htt20Q/150Q)的质粒,制备一种将mHtt选择性地靶向定位在突触......阅读全文

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龄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加竟可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项针对线虫、小鼠和人类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动物界

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发挥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连接组、功能组等系统化的研究理念,结合临床情感和记忆障碍疾病特点,对情感和记忆(尤其是情感相关的

浙大李晓明教授《Nature Medicine》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联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参与抑郁症发病的新神经环路并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的新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们对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临床上对于抑郁症的诊断

老年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评价

  第一节 老年痴呆的定义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与衰老相关,以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渐进性脑退行性疾病或综合症。病人整个大脑弥散性萎缩并出现明显的病 理组织学改变——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或神经炎性斑,ne

老年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评价

  第一节 老年痴呆的定义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与衰老相关,以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渐进性脑退行性疾病或综合症。病人整个大脑弥散性萎缩并出现明显的病 理组织学改变——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或神经炎性斑,ne

9.5亿美元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新疗法

  今日,Alkermes公司宣布,收购致力于开发突触功能障碍新疗法的Rodin Therapeutics公司。此次合作将利用Alkermes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开发控制突触形成的表观遗传学调制剂,将Alkermes的研发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之中。  

Nature 专家点评丨李晓明团队揭示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李晓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

Neuron:饶毅等提出脑研究的“化学连接组”新概念

  “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蝇的相关工具是强有力的资源”。  2019年2月21日,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发表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实验室的论文:“化学连接组学:绘制果蝇的化学传递图谱”。 其摘要中明确提出“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

研究表明压力也会传染

  卡尔加里大学生理学与药理学教授贾德普·S·贝恩斯(左)与本篇论文第一作者、该实验室博士后托妮-李·斯特利(右)在实验室里。  设想一下,周末下午你心情尚好,正晒着太阳看着花草发呆,你的好朋友阴沉着脸走过来,向你诉说了刚刚遭遇的不爽之事。你试图安慰他,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  这时,你可能还没

炎症和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或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15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自闭症,且发病率不断攀升;在美国每68名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虽然自闭症的发病率很高,而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自闭症背后的原因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

昆明动物所等揭示心境障碍易感机制

  心境障碍是一类遗传力较高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然而,其表型的复杂性及参与因素的异质性导致心境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特别明确,缺少明确的生物标记物。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指出,参与情绪控制和认知功能的脑区(比如前额叶,海马和杏仁核等)的结构和功能在心境障碍病人中出现异常,而

Cell头条:单基因影响智力和行为

  来自Scripps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单基因的突变能严重干扰儿童早期大脑环路发育的组织构成,这种基因表达的单个蛋白具有影响智力和行为发育的广泛作用,这将有助于解释遗传突变如何造成复杂认知和行为障碍的,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这个遗传突变能引起发育失序症,包括智障,自闭症系列的疾

环球科技参考:美国研制出硅基人工神经突触

  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网站日前报道,该校科研人员用单晶硅成功制作出了人工神经突触,这将大大促进人工智能硬件的发展。  “神经形态计算”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人员曾试图设计出像人脑一样工作的计算机芯片。不同于今天的数字芯片,需在二进制、开/关信号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芯片上的大脑”的元件将以模拟的

《Cell》2018年度论文 三项中国学者成果入选

  Cell杂志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期Cell杂志公布了2018年年度论文,共包括五篇Snapshots,两篇Reviews,以及八篇Articles和Resources,其中共有3篇中国

蛋白质上海设施揭示神经系统突触蛋白组织新机制

  8月26日,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五线六站用户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嘉里理学教授张明杰及其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发表题为Phase transition in postsynaptic densities underlies formation of synaptic compl

知名学者鲁白发表Nature综述解析关键因子

  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鲁白教授是著名华裔神经生物学家,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涵盖了神经科学与神经,精神疾病、模式动物、发育生物学、遗传学与人类基因组研究等方面,鲁白教授在这些方面有多项重要发现。   近期鲁白研究组发表了题为“BDNF-based synaptic repair as a dise

俄科学家研究阿尔茨海默症取得重要进展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无法治愈的严重病症,它会伴随着脑神经突触(或神经键)的破坏和慢性炎症,并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阿尔茨海默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家族遗传性的,表现为三种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40-50岁;一种是散发性的,大部分出现在65岁以后。一般认为,具有神经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肽(Aβ)的积累

人源神经干细胞在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11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Stem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论文“Human neural stem cells reinforce hippocampal synaptic network and resc

老年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评价(四)

2.APP和PS转基因小鼠(1)Aβ沉积早期发病的AD在整个AD病人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主要发生于30-60岁,通常带有家族性。FAD中已发现了3个基因的突变能导致AD,即APP、PS1 和PS2基因。而转基因小鼠过度表达FAD的APP、PS1和PS2等位基因能提高大脑Aβ水平。4种表达FA

科学家揭示人源神经干细胞在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

  11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Stem Cell Report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论文“Human neural stem cells reinforce hippocampal synaptic network and resc

Science推翻旧论:免疫细胞“蚕食”神经?

  阿尔兹海默症(AD)作为一种神经性衰退疾病,威胁着超4,400万例患者的生命。对AD的研究认为,其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成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元缠结。目前,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研发主要集中于三个靶点:1)抗氧化;2)Aβ蛋白清除和抑制聚集;3)调控Tau蛋白磷酸化,减少

遗传所张永清PLOS Genet自闭症新成果

  Angelman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的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共济失调、癫痫、语言缺失、自闭并伴随不合适大笑等异常行为,所以该疾病又称“快乐木偶症”(happy puppet syndrome)。Angelman综合症是由E3泛素连接酶UBE3A的突变或缺失导致的。而含有该

神经形态芯片:仿生学的驱动力

        1 神经形态芯片与传统芯片的区别  1946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原理,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冯·诺依曼架构”中信息存储器和处理器的设计

Cell Res:神经元突触囊泡转运的分子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志奇研究组,在小脑和运动障碍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RRT2缺失造成小脑内的突触传递异常介导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研究人员系统地从

韩国基础科研砸重金惹争议

  作为韩国最初进行暗物质实验的领头人,Kim Sun Kee一直享受着暗物质研究带来的难以捉摸的乐趣。   两年前,刚刚成立的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想要招聘一名主任来负责监管重离子加速器的设计和建造时,这位物理学家对于是否加入一度犹豫不决,差点错过了韩国史上最大的基础研究设施的建

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项目指南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发挥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连接组、功能组等系统化的研究理念,结合临床情感和记忆障碍疾病特点,对情感和记忆(尤其是情感相关的记忆)的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定量化描述。  二、核心科学

超1.7亿 7大生物医学“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出炉

  自1月22日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已先后公布了16个重大研究计划2017年度项目指南,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共7个。具体如下:  备注: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重大研究计划拟资助总直接费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标出,是根据信息计算所得  何为“重大研究计划”?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

星形胶质细胞:请给我们应有的尊重

  星形胶质细胞一直被视为无伤大局的支持细胞,它们不像神经元那样传导电冲动,只是默默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物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在大脑中绝对不是什么小角色,它们控制着神经元连接的强度。  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称为突触。当我们学到新东西的时候突触就会发生改

深入揭示人源神经干细胞用于AD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式发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论文“Human neural stem cells reinforce hip

第三军医大Nature子刊老年痴呆症重要成果

  最近,第三军医大学、南澳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在他们寻找老年痴呆症治疗方法的研究中,有了一个重要的分子发现。延伸阅读:Cell子刊:老年痴呆症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这项研究是第三军事大学王延江教授和南澳大学周新福(Xin-Fu Zhou)教授带领的研究组之间联合协作的一部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