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健康所利用线虫构建新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模型

10月14日,神经生物学期刊《老年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 of Aging)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乐卫东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uman superoxide dismutase 1 overexpression in motor neurons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auses axon guidance defect and neurodegeneration,利用线虫构建了新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模型。 ALS是一种运动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为脊髓运动神经元大量死亡。研究证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大量积聚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的死亡,而大概有20%的家族型ALS病人存在多种突变形式的SOD1。虽然SOD1的错误折叠与聚集导致运动神经元损伤,但是其具体的分子学机制目前并不明朗。 在该研究中......阅读全文

神经元控制运动的奥秘

  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学院和匹兹堡大学的新研究表明,运动皮层神经元可以最佳地调整如何以最优的方式编码运动。这些发现增强了我们对大脑如何控制运动的理解,并有可能提高脑机接口或神经假肢的性能和可靠性,可以帮助瘫痪患者和截肢者。  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神经认知基础中心的助理教授Steven Chase说:“我

运动神经元病的简介

  最早关于运动神经元病的描述始于19世纪。1848年,Aran首先报道了11例肌无力患者,并将该病命名为进行性肌  肉萎缩(progressive muscle atrophy,PMA)。后来又有多位神经病学医生对表现有类似症状的患者进行了描述。1869年,Charcot根据前人对该病的报道,将该

什么是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后一名称英国常用,法国又叫夏科(Charcot)病,而美国也称卢伽雷(Lou Gehrig)病。我国通常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

如何诊断运动神经元病?

  1、检查  要早期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除了神经科临床检查外,还需做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血清特殊抗体检查、腰穿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甚至肌肉活检。  2、诊断  这些检查完成后,有经验的神经科大夫就可以判断患者是否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有时确诊所需要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并非都异常(尤其是在疾病的最

运动神经元能治好吗

  知识点: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疾病,由于神经-肌肉之间出现传递障碍,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范围逐步扩大。  发生的部位在上、下下两极运动神经元,其性质为运动神经元的变性。本病起病隐袭,常无外感温热之邪,灼肺伤律的过程,大多一旦出现症状,便主要表现为虚损之象

运动神经元病的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运动神经元病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2、进行性肌肉萎缩(progressive muscle atrophy,PMA)  3、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

  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神经元选择性丢失。大脑运动皮质区的大锥体神经元数量减少,高尔基染色可见皮质神经元稀疏,轴突变短、断裂和紊乱。大小锥体细胞以及相邻的篮状细胞内有磷酸化的神经微丝聚集,形成包涵体。在其相邻的皮质,包括运动前区、感觉皮质和颞叶皮质也可见到神经元胞体萎缩和数量减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

分析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另外有部分环境因素,如重金属中毒等,都可能造成运动神经元损害。产生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论有:  1.神经毒性物质累积,谷氨酸堆积在神经细胞之间,久而久之,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  2.自由基使神经细胞膜受损。  3.神

运动神经元病的辅助检查

  诊断过程的下一步往往是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如颈部MRI(磁共振成像)、头和腰MRI,EMG(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化验。有时会做基因检测或腰椎穿刺。  (1)磁共振成像(MRI) 是一种无痛、非侵入性的检查,能非常详细提供脊髓和环绕、保护脊髓的骨骼及结缔组织的结构。将有助于除外对脊髓或主要神

怎样治疗运动神经元病?

  尽早地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尽早地给予神经保护和支持治疗,如力如太及其他药物,坚持定期随访。  1.一般疗法  支持疗法:对症治疗,适当锻炼。如注意呼吸道、消化道的功能。若口水多,可给予少量抗阻胺药;若痰多,可给予雾化吸入及化痰药;如出现情绪低落,给予抗抑郁治疗等。此外,还要多翻身以防止压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