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的最新一项研究揭示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碳循环的直接效应及其调控因素。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生态学(Ecology)》杂志上。 杨元合研究组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的高寒沼泽化草甸这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避免了以往增温实验中“温度上升引起土壤含水量下降”的缺陷,进而揭示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碳循环的直接效应及其调控因素。通过2014年至2016年连续3个生长季的野外监测,研究人员发现温度上升增加了生长季前期生态系统碳固定,但这种促进效应在生长季后期消失,这一现象主要与植物提前衰老引起的叶片氮磷浓度下降有关。上述结果表明增温引起的植物养分变化并没有增加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反而抑制了增温对生态系统碳固定的促进效应。 该研究为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氮-磷交互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对理解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具有重要启示。相关结果并不支持学术界关于“气候变暖引起的......阅读全文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的最新一项研究揭示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碳循环的直接效应及其调控因素。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生态学(Ecology)》杂志上。  杨元合研究组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的高寒沼泽化草甸这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避免了以往增温实验中“温度上升引

植物所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冻土区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同时也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暖。大量研究显示,冻土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十分敏感。这是因为一方面,温度上升会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加速生态系统碳释放;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也会促进土壤氮磷矿化,促进植物生长,进而增加生态系统碳固定。然而,学术界迄今仍不清楚增温引起的养分变化究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调控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基于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在2013至2014年连续两年的大范围采样,结合室内恒温、变温培养以及碳分解模型等多种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杂志上。 

研究人员揭示冻土碳分解及温度敏感性调控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小组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大范围采样,并结合室内恒温、变温培养以及碳分解模型等多种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碳分解及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冻土分布区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其碳库大小超过全球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显著退化

  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赵林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期首次公开发布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近20年的定位观测综合数据集,并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的基本特征。  赵林介绍,多年冻土是指埋藏在地表下特定深度、长期保持冻结状态的岩土层。位于

杨元合小组发现冻土区土壤碳库变化大尺度证据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去10年间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土壤碳库在以一定速率显著增加,土壤碳的积累仅发生在下层土壤,并且主要源于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上述结果证明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是个显著的“碳汇”。该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不同土壤碳组分对冻土融化的差异性响应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元合团队与合作者基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热融塌陷序列,揭示了表层土壤不同碳组分对热融塌陷的响应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多年冻土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储存着1.3万亿吨碳,其碳储量约为全球土壤碳库的1/2。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融化会引起大量土壤碳

研究揭示不同土壤碳组分对冻土融化的差异性响应

  多年冻土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储存着1.3万亿吨碳,其碳储量约为全球土壤碳库的1/2。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土融化会引起大量土壤碳释放,进而可能导致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效应。由于陆面过程模型中划分的概念性土壤碳库不可直接测量,使得目前预测的冻土碳动态及其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效应仍存在很

植物所在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冻土分布区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其碳库大小超过全球土壤碳库的1/2。同时,冻土区气温在以超过全球平均值2倍的速率持续上升。显著的气候变暖可能使得冻土中储存的大量碳被微生物分解释放,进而导致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在此背景下,冻土碳循环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中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目前学术界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碳循环观测系统布设完成

多年冻土区碳循环野外观测系统分布图   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高多年冻土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第二课题“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及其碳循环过程”

16日直播|地球“冰箱”——多年冻土

直播时间:2023年2月16日(周四)20:00-20:45直播地址: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 科学网APP 科学网视频号 科学网B站 科学网抖音【直播简介】 在地球中,有这样一种地质结构,它保存着地球多年的演化历史。它就是“地球冰箱”——多年冻土。本期课程中,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多年冻土退化致土壤有机碳降解-或加剧气候变暖

  中新社西宁12月7日电 (记者 李江宁)据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7日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退化下的土壤微生物响应特征可能介导了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正反馈,揭示了祁连山区乃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区土壤碳损失的微生物机制,为多年冻土区土壤碳稳定性的微生物调节提

多年冻土退化致土壤有机碳降解-或加剧气候变暖

  据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7日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退化下的土壤微生物响应特征可能介导了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正反馈,揭示了祁连山区乃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区土壤碳损失的微生物机制,为多年冻土区土壤碳稳定性的微生物调节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未来气候情景的模型预测奠

植物所揭示冻土融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碳磷交互作用

  作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土壤养分可利用性会调控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别是在冻土融化背景下,土壤养分可利用性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的调节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反馈关系的方向与强度。近年来,冻土生态系统碳-氮-磷交互作用逐渐引起学术界重视。其中较多关注土壤氮

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

气候变暖会促进多年冻土区土壤氮磷矿化,释放冻土中长期封存的氮磷养分,进而提高植被生产力、部分抵消冻土融化引起的碳损失。同时,土壤养分可利用性增加也会缓解微生物养分限制,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在此背景下,阐明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对于准确认识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区微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尺度取样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调控因素。相关结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生态学》上。  研究人员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微生物β多样性的研究

北半球冰冻圈变化研究项目启动

将揭示多年冻土退化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担的“973”计划项目“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对策”启动。  该项目将围绕北半球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影响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并以冰冻圈变化对我国气候、灾害、水资源安全等的重大影响与应对策

研究揭示上新世暖期近地表多年冻土变化特征

  多年冻土约占北半球陆地面积的1/4,储存着约18300亿吨的土壤有机碳和30万立方千米的地下冰。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颇为敏感,其消融导致地下冰融化和有机碳释放,对陆地生态、地表水文和冻土工程等产生不可逆的影响。然而,多年冻土消融影响的评估却相当困难。多年冻土的观测资料稀缺,模式预估的多年冻土变化结

《自然》论文合集探讨冻土融化对全球影响

英国《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近日刊登多篇论文,来自芬兰、加拿大、美国、瑞典和德国的科学家们探讨了北极多年冻土融化对全球的严重影响。其中一项研究指出,在北极重要的基地附近的基础设施中,约30%—50%的基础设施很有可能会因人为变暖导致的多年冻土融化而受损,该研究与其他论文合集共同深入分析了与多年冻土融

永久冻土融化或导致远古全球变暖

就像2007年阿拉斯加火灾造成的那样,5500万年前突然发生的全球变暖可能是由永久冻土释放的二氧化碳所致。5500万年前,世界突然升高了5摄氏度,变得“炙热”,海洋也变酸,大量生物开始灭绝。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这是与目前刚刚开始的由使用化石燃料引发的全球变暖最接近的历史事件。其实1

全球变暖将使俄南部干旱北部冻土消融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冰冻圈研究所副所长德米特里·德罗兹多夫对卫星通讯社称,全球变暖现象至少会持续到21世纪末,会给俄罗斯人带来许多新的困扰。南部地区会遭受干旱,北部地区的土地倒是会变得更加肥沃,在北极圈内的房屋需要盖得更结实一些。  根据气候学家最新预测估计,全球变暖还将继续,这会导致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面获进展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丰富,并对气候变化颇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永久性冻土层消融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不稳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进了气候与碳循环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因此,揭示SOC稳定性机制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

美国研究称永冻土融化将加速全球变暖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称,随着气温的上升,到2200年地球的永久冻土层估计有多达三分之二将融化消失,从中释放出的大量碳反过来又会加速全球变暖。  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说,永冻土融化释放出的碳主要来自于上个冰川期被冻在土壤中的植物根茎残余等物质,这就好比把菜冻在冰箱里可以冷冻许多年,

-“超级牧草”有助预防气候变暖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最新宣布,其研究人员与总部位于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级牧草”,不但能大幅遏制化肥产生的温室气体,还能让牛吃了更肥壮,提高肉奶产量。   化肥中的氮肥广泛应用,但是土壤中的氮肥会由于微生物作用转变为硝酸,一部分会生成一氧化二氮而释放到大气中,

气候变暖让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变暖导致洋流方向改变,蓝贻贝幼虫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响,该物种的生存范围已大大缩小。(图片来源:SCIENCE SOURCE) 全球变暖让许多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但对海蜗牛、海肠和贝类等底栖生物而言,找到新家并非易事。 9月7日,《自然-气候变化》上线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

气候变暖促使北极闪电增多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一次虚拟会议上,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新发现,指出北极出现闪电的次数是十年前的数倍,而且这一频率很快就会翻倍。 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球变暖,地球气候可能会发生另一种变化,尽管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认为这种趋势是真实的。 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物理学家、该研究的负责人Robert H

气候变暖扰乱蝴蝶飞行季节

  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很多蝴蝶在一年中的飞行时间是根据气温变化有所调整的,因此随着全球变暖,它们的飞行季节也随之改变。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调查了200多个蝴蝶种类的飞行,并且查询了130多年来的气象数据。结果发现,蝴蝶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   研究人员表示,随着

气候变暖让食物营养“缩水”?

  100年前的苹果和今天的比,哪个更有营养?近日,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将使农作物的营养价值降低。预计本世纪中叶,全球将有1.75亿人因此缺锌,1.22亿人缺蛋白质。  气候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统计分析了151个国家大气中

冻土融化可使全球气温显著上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2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冻土融化,将会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并使全球气温显著上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期间,发布了一份题为《冻土变暖的政策影响》的报告,重点论述了冻土融化后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潜在危险。根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促加拿大高北极永久冻土融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0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