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潘教峰:突破制约创新的路径依赖

只有站在创新源头的制高点上,我们才能实现原始创新能力质的跃升,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应有的科技贡献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使之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应当认清创新发展的形势,顺应创新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大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当前呈现出两个方面的深......阅读全文

科技援藏助力日喀则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近年来,山东省科技厅按照鲁藏两省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把科技援藏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的具体行动,集聚创新资源,深化科技合作,强化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支持,在科技支撑、智力援助、培养团队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日喀则高质量发展贡

构筑强大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  “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推进科技创新的具体

航天育种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记者从9月7日召开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了解到,航天工程育种产业在我国农业、林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承担百颗卫星(飞船、探测器)的发射任务。该集团将通过加快空间航天育种技术的发展,联合各方力量,加强现代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桂730万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日前安排730万元资金,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以提升全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广西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为解决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散等“瓶颈”问题,广西以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为突破口,在不打破现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

我国流感防控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

  3月27日,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在京召开“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成果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副主任杨哲称,传染病防治专项产生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在近年防控历次重大疫情中成功应对、主动出击,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王志刚:“科技支宁”主线是提升创新能力

  8月18日,“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推进会暨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会在银川召开。会上确定东西部科技合作首批签约项目达104个。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志刚说,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视察工作时指出,越是欠发达

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路在何方

11月20日,《2020中国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报告》在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 报告指出,农业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需要按照区域农业生产功能需求和产业发展问题导向,合理布局农业科技资源,才能有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该报告通过对区域支撑能力、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的系统

国际科技合作助推东莞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东莞市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提出“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中心的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借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城市的契机,大力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深化改革、提升开放水平中,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驱动发展呈

科技部:124个指标监测区域创新能力

   20日,科技部出版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5》发布。报告构建了包括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五个子系统的监测指标体系,共分为124个监测指标。“报告重在使大家明确,用哪些指标和数据监测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衡量一个区域的科技进步水平。  20日,科技部出版的《中国

高校创新能力强,科技才能自立自强

近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数据显示,10年来,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聚集在高校。相关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