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发布气象数据开放效益显著

12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该报告显示,开放共享的气象数据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新能源、农业、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和服务、公共管理等领域,效益显著。 气象大数据是指在气象领域中,围绕智能预报和智慧服务,从气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预报预测、共享服务、存储归档等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总和及相关技术和应用总称,主要来源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气象产品数据和互联网气象数据,类型多、体量大、更新快、质量高、价值高。 《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指出,自2001年率先启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试点工作以来,全国气象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气象数据传输专线、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卫星广播系统、互联网等方式向各地各行业提供气象数据支撑,年服务量超过500TB。 目前,已有2000余家科研教育机构、近千家企业和超过20万个人注册中国气象数据网,访问量超过1.7亿人次,共享服务数据量超过30TB,广泛应用于......阅读全文

《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发布-气象数据开放效益显著

   12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该报告显示,开放共享的气象数据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新能源、农业、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和服务、公共管理等领域,效益显著。  气象大数据是指在气象领域中,围绕智能预报和智慧服务,从气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预报预测、共享服务、存储归档等气象业务

首届科学数据大会探讨“科研大数据与数据科学”

  2月24日,首届科学数据大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包括中科院院士郭华东、陈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在内的400多名专家、青年科研人员参会。   中科院副院长、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席丁仲礼向会议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表示,科研大数据和数据科学的作用越来越

大数据和气象的“联姻”

  我们每天都在看天气预报,大家会发现天气预报基本准确,但也有那么几天不靠谱。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气象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气象的精准预报成为气象部门追求的目标。  “气象的精准预报需要行业内外的结合,而创新可能在行业之外,比如引入新思想和新方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

2014大数据与数据科学进展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12月27日,2014年大数据与数据科学进展主题论坛在京举行。包括徐宗本等5位院士在内的来自学界、商界和政府部门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围绕今年国际上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展开了研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

郭华东:大数据+大科学=大发现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所长 郭华东院士   “大数据是财富,是资源,是科研的战略高地。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的研究方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行星地球的新钥匙。”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所长郭华东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上做出的判断。从数据发展历史看,19世纪70年代

上海首笔气象数据产品交易落锤定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052.shtm

中国气象局:十二类基本气象数据对社会开放

中国气象局日前向社会发布新版《基本气象数据开放共享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包含12类52种气象数据和产品。新版《目录》中自主研发产品占比大幅提升。其中,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模式数据、实况和再分析数据、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等各行业需求最大最迫切的高质量、高价值数据和产品均纳入其中。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

《中国科学数据》:从根源唤醒沉睡的数据

  近年来,因“原始数据丢失,工作无法重复”造成的撤稿事件屡见不鲜。 2020年1月,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Frances H. Arnold撤掉了2019年5月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论文,原因是缺失了关键的原始数据,致使研究成果无法重复。 “只发表论文不公开研究数据,可能会导致科学研究

当气象云遇上数据云:“直击天气”聚焦气象日

  3月16日,中国气象局举办了一场以“观云识天”为主题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活动中,多位专家向公众介绍了不同的云的种类、当前最先进的观测设备、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知识,并解答了公众的提问。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向公众介绍了国际上对云的分类,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形状

日本研究气象数据如何影响水稻基因

  将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程序,就能推算出水稻稻叶中发挥机能的约1.72万个基因的表达状况,这是日本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将有助于人们更有针对性地改良水稻品种。   这是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等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择了日本两种较为常见的水稻品种“日本晴”和“农林8

日研究气象数据如何影响水稻基因

  将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程序,就能推算出水稻稻叶中发挥机能的约1.72万个基因的表达状况,这是日本一个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将有助于人们更有针对性地改良水稻品种。   这是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等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选择了日本两种较为常见的水稻品种“日本晴”和“农林8号”,

科学数据,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18年1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当前,为

科学数据,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18年1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当前,为

自动气象数据监测记录仪特点功能

小型自动气象站是专业用于采集空气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参数的仪器。实现对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控、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1、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功能全面,数据测量精度高,最多可采集几十项气象要素的数据,核心部件采用高性能16位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内置大容量数据存

数据学与数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5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挖掘研究中心主办的主题为“探讨数据科学的原理、结构与应用”的“第二届数据学与数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担任本次会议的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虚拟经

237个科学数据集揭开人口与健康大数据“面纱”

   2017年1月4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资源发布会暨2016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与发展峰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医学科学数据共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王陇德院士、陈可冀院士、刘德培院士、曹雪涛院士、金力院士等40余名权威专家以及国家科技部和卫生计生委有关领导出席发布会,会议

科学家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小数据”仍有未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06.shtm大数据时代,“小数据”有未来吗?武汉纺织大学数理科学学院江健教授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Guo-wei Wei教授团队共同研究认为:“有!”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化学评论

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为科学研究带来重大机遇

  “大数据的概念听上去和云计算一样,有些‘高大上’,但是大数据绝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事实上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面貌,更为科学研究带来重大的机遇。”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研究员郭华东说。  依托海量的数据状态和云级别的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以其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

气象局长:中国空气环境观测数据得到国际认可

  据新华社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5日表示,各级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在环境气象预报上有着密切合作,在空气质量观测与预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观测数据是得到国际认可的。  中国有95个PM10观测站  郑国光说,目前中国气象部门有74个PM2.5观测站,其中长的已有

让科学大数据“跑”起来

  “一直以来,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在国内外都是科学大数据领域的‘老大难’问题。”8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科学数据大会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叶玉江再度抛出这个问题。    相对于商业大数据,科学数据领域更容易形成“烟囱林立”的局面。“这和科学数据的特殊性有关。”叶玉江在接受科技日

让科学大数据“跑”起来

   “一直以来,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在国内外都是科学大数据领域的‘老大难’问题。”8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科学数据大会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叶玉江再度抛出这个问题。   相对于商业大数据,科学数据领域更容易形成“烟囱林立”的局面。“这和科学数据的特殊性有关。”叶玉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

应用风向风速仪深入挖掘气象大数据应用潜力

当前,随着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深入推进,农业领域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调整,种植方式在不断转变,种植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此时要确保农业稳产高产,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是很要必要的。应用风向风速仪等专业的农业气象仪器来进行气象环境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气象大数

英气象局160年数据证明全球确实变暖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19日报道,全球变暖一直被科学界的一些人士视作“气候学丑闻”,这些人认为部分科学家对气候数据进行了有利于支持全球变暖理论的倾向性“编辑”。英国气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气温自1900年以来确实上涨了0.75摄氏度,其中2010年的平均气温最高。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多家单位合作推动数据共享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举办海洋时空数据与应用论坛。论坛期间,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分别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数据共享。  根据协议,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将与各合作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战

2022大数据科技传播奖揭晓

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湖南省科协、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开展的2022年大数据科技传播奖评选活动近日揭晓,共评出特殊贡献奖7名,作品奖9件,团体奖13个,个人奖28名。本次评选活动经郭华东、李兰娟、褚君浩等院士担纲的大数据科技传播奖评审委员会严格评选审定,依照《大数据科技传播奖奖励办法》规定,评选中国工程

三大数据展现南水北调工程效益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三大数据展现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新华社记者刘诗平8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通过水利部主持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至此,南水北调东、中线155个设计单元工程全部通过水利部完工验收。据统计,如今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超过56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充分展现了这一工

生命科学常用数据库

The National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http://www.ncbi.nlm.nih.gov/National Center for GenomeResources.http://www.ncgr.org/ncgr/ncgr.html T

沉睡的“科学大数据”如何唤醒

   6月8日,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主办的“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开幕,近百位科学家共聚一堂,研讨如何唤醒沉睡的“科学大数据”。大数据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层面,科学,商业,社会管理等等,无不都在探索大数据带来的价值。统计作为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在大数据时代下其作用和地位也在随之提高。   今年3月

数据密集型科研与数据科学研讨会在云南召开

   研讨会现场   12月4日至6日,由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承办的“数据密集型科研与数据科学研讨暨CODATA中委会人才团队建设启动会”在云南腾冲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国际数据管理协会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通过国际数据期刊认证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1日发布消息说,设在该所的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近日通过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旗下数据期刊《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认证,成为《自然》及其子刊文章投稿时可靠和便捷的数据仓储中心,这是中国首个通过《自然》认证的数据仓储中心。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