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象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有少数增生正常或减低,伴明显病态造血。(1)红细胞系:多为明显增生,少数增生减低。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增多,有类巨幼样变,可见核碎裂、核畸形、核分叶、双核或多核幼红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胞质嗜碱着色不均。(2)粒细胞系:粒细胞系增生活跃或减低。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可增高,伴成熟障碍,有的早幼粒细胞核仁明显、颗粒粗大,有的类似单核细胞,核凹陷或折叠。可有巨晚幼粒、杆状核及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而吞噬功能降低。(3)巨核细胞系:巨核细胞量正常、减少或增多。小巨核细胞多见,其特点是体积小、畸形,含单个核、双核、多核及分叶过多,核仁明显等,此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阅读全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

[概 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原发性再障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多于老年。根据疾病变化速度和病情轻重,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怎样进行诊断?

1.骨髓象再障骨髓涂片肉眼观察油滴增多,骨髓小粒镜检空虚,非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增多,一般在50%以上。再障呈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三系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尤其是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非造血细胞增多,尤其淋巴细胞增多。慢性型不同部位穿刺所得骨髓象很不一致,可从增生不良到增生象,但至少要有一个部位增

血细胞减少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按血细胞多寡,造血系统疾病可分为血细胞增多和减少两大类。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属血细胞减少类疾病,是一大类征候群。由于致病机制复杂,该征侯群临床表现“花”、“杂”,规律性、同一性差,故诊断中容易出现“不典型”、“早期”、“变异型”等;治疗上有效率低,病死率高,或迁延不愈或“相

血液学检验骨髓片检查的内容及检测方法

    血液学检验中骨髓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排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中,效果很好。哪些情况可以做骨髓检测,哪种情况不能检查,需要我们明确知道具体适应证与禁忌证、如何进行检查及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1.骨髓检查的主要临床应用 &n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验的应用

1)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急性型迅速下降。周围血片红细胞呈小球形,表面凹凸不平,可见红细胞自身凝集、碎片,偶见红细胞被吞噬现象,常见有核和嗜多色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可超过10%。温抗体(主要)与红细胞结合 抗体Fc端构型变化 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破坏或

16例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实验室分析(2)

 2 结果    以感染多见。16例患者并发肺炎7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肠道感染),肛周及皮肤化脓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4例,败血症2例,颅内出血1例。  3 讨论  3.1 国内文献[1,2]报道,HAL的临床表现有2种类型:(1)缓进型:多见于老年,起病隐袭,症状轻,常无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

以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诊断分析

患者,女,43岁,主因:间断口干、发现白细胞减少3年,口腔溃疡1年入院。一、病例特点:1. 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1年前患者因甲状腺癌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2. 病初以口干伴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且口腔反复出现溃疡,多次监测白细胞为(2-2.5)×10^9/L,就诊

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室检查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出血及无肝脾肿大为特征。实验室检查  血象以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为特征。骨髓检涂片多部位穿刺结果显示三系增生不良或极度不良,有核细胞明显减少,早期造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室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出血及无肝脾肿大为特征。       一、再生障碍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室检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出血及无肝脾肿大为特征。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功能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

血常规各项目临床意义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儿童:(5.0~12.0)×109/L。【临床意义】增多:(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概述及实验室检查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

认识巨幼细胞性贫血及实验室检查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分析

1.核象变化。    (1)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1.核象变化。    (1)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核右移:说明中性粒

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

1)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因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外周血三系减少,所以需与其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鉴别,骨髓象检查可有明显区别。2)急性红白血病(红血病期):骨髓中红系极度增生,常大于50%,并有明显的病态造血(如类巨幼样变等),同时还会有白细胞的异常增生。细胞化学过碘酸-雪夫反应,幼红细胞阳性或强阳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1)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因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外周血三系减少,所以需与其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鉴别,骨髓象检查可有明显区别。2)急性红白血病(红血病期):骨髓中红系极度增生,常大于50%,并有明显的病态造血(如类巨幼样变等),同时还会有白细胞的异常增生。细胞化学过碘酸-雪夫反应,幼红细胞阳性或强阳

规范恶性血液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1887年,Ehrlich(德国)建立血细胞染色法,开包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20世纪20年代,经May,G1emsa及Wright等对Ehrlich的血细胞染色法进行改良后,成功建立May-Grunwald和Wright血细胞染色法后,血细胞染色法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30年代前后,逐渐

规范恶性血液病骨髓和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1887年,Ehrlich(德国)建立血细胞染色法,开包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20世纪20年代,经May,G1emsa及Wright等对Ehrlich的血细胞染色法进行改良后,成功建立May-Grunwald和Wright血细胞染色法后,血细胞染色法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30年代前后,逐渐形

多发性骨髓瘤知识点总结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浆细胞的增生并侵犯骨髓,引起骨骼破坏、骨痛或骨折、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1.血象 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血沉也明显增快。可见骨髓瘤细胞。若瘤细胞>20%,绝对值>2×109/L,即可考虑

白细胞检验基础知识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differential count)  (一)原理 将全血用稀酸溶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内,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  (二)方法 显微镜计数法  (三)参

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五分类指的是

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五分类指的就是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成五个类别: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00~7.00)×109/L;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0)×109/L;嗜碱性粒细胞0%~1%,(0~0.1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意义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核心提示: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二)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

一文读懂分子诊断技术、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是指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检测DNA或RNA的结构是否变化、量的多少及表达功能是否异常,以确定受检者有无基因水平的异常变化,对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俗

异常白细胞显微镜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实验原理用瑞氏染色法,对制备好的血涂片进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检查。2. 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2.2 标本要求:2.2.1抗凝剂采用EDTA K2抗凝。2.2.2用手指末梢血作白细胞检验时,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用耳垂血。3. 标本储存:取材后应立即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样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又都是经历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而后成为具有各种细胞功能的成熟白细胞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一文读懂分子诊断常用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是指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检测DNA或RNA的结构是否变化、量的多少及表达功能是否异常,以确定受检者有无基因水平的异常变化,对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