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单分子肽可治疗肥胖和糖尿病,元芳你怎么看?

近日,国际生物学顶尖期刊nature medicine刊登了来自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合作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化学合成提纯的方法合成了一种能够同时作用于GLP-1,GIP和GcgR的单分子激动剂,通过研究证明,该单体分子能够等同作用于三个受体分子,使三受体协同作用减轻体重,改善全身代谢。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合成复方药剂策略或许是治疗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综合症的最有效药理学方法。 研究人员指出,肥胖和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威胁,但针对减轻体重和改善代谢的既有效又安全的药物至今没有得到开发,许多针对单分子靶点的治疗药物呈现出低效以及长期使用的不安全性等缺点,整合多个作用靶点的单分子成为治疗肥胖以及糖尿病的更具前景的临床候选药物。 研究人员发现作用于GLP-1,GIP和GcgR的三个激素分子具有类似的分子大小和氨基酸组成,但能够特异性作用于各自受体,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化学合成提纯的方法,将三个激素分子发挥功能的原始序列整合于......阅读全文

新型化合物或有望治疗多种类型的人类疾病

  科学家们最早在开发一种药物或化合物时往往只是针对治疗或改善某一种疾病,然而,随着研究者们深入的研究或偶然间的研究发现,他们才意识到这些药物/化合物或许还有别的用处,能够治疗其它多种类型的疾病,比如说研究人员就发现,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不仅能够治疗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还能够有效杀灭癌细胞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月20日,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与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召开“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解读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独立或合作取得的7项重大科学成果入选,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揭示水稻产量性状杂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钴/氧化钴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CO2为液体燃料01  1、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电还原为碳氢燃料,是一种潜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洁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关键瓶颈问题是将二氧化

疾病和吃 真有关系吗?

  【1】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可以让肌肉变得更强壮!  你还记得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里的主人公--大力水手波比吗?每到危急关头,只要吃下菠菜,波比就能变得力大无穷,把大坏蛋布鲁托打得逃之夭夭。  近来有研究发现菠菜真的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壮,但这种效果并非由菠菜中的铁元素导致,绿叶中含有高浓度硝酸盐才是

宏观血液流变学常用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

2018年糖尿病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ure:利用细胞替换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进展!胞外基质组分决定着胰腺祖细胞的命运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破坏胰腺中产

肠道微生物究竟有什么可研究的?

   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数量超过10万亿个,而其中99%为细菌,是人体真核细胞数目的10倍以上。这些共生的细菌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营养的吸收过程,物质的代谢过程等,肠道微生物的组合以及菌群间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使其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之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形成

2018年心脑血管年度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脑血管疾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Science:重磅!亲联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产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国爱荷华大学心脏研究员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指出人类最终有望健康衰老

  几十年来,对衰老和限制寿命的过程的了解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三十年前,通过鉴定延长多细胞模式生物寿命的基因变异,衰老生物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可信度。  在本文,我们总结了标志着这一科学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讨论了不同的衰老途径和过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具有独特的医学、商业和社会意义的新时代。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多项研究揭示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和坏处!

  脂肪酸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是近年来科学家对于不同的脂肪酸对机体的益处和坏处始终争论不断。为此,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关于脂肪酸对机体健康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大家一起了解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诸多影响!  【1】Science:揭示短链脂肪酸触发植物对细菌的免疫反应  DOI:10.11

近期糖尿病领域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揭示靶向YY1有望治疗糖尿病肾病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205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对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肿瘤如何利用代谢途径繁荣昌盛?

  代谢异常是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肿瘤或机体代谢产物或者代谢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小编盘点了近期关于肿瘤代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大家分享。  【1】新研究揭示表观遗传和代谢如何在癌症发育中发挥作用  DOI: https://doi.org/10.1093/bfgp

与瑞典科研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STINT)的双边合作协议,双方在2015年共同资助中国与瑞典科研人员之间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合作交流项目。2015年7月,我

中秋前夕话“甜蜜” 2018年全国糖生物学会议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9月22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的2018年全国糖生物学会议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糖化学及糖生物学研究领域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介绍糖化学生物学合成、糖生物学、糖药物、糖组学、糖链结构分析、糖生物工程与技术等糖相关领域的

要想人不老 血管保护好

  人体从20岁开始,血液垃圾便开始在血管中沉淀,久而久之,血管变得又脆又硬。一些脱落的斑块形成血栓,像不定时炸弹一样飘荡在血管中,给健康埋下隐患。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芳为大家送来血管的保养秘笈,教大家认清什么样的血管是好血管,如何养护好血管。  血管不好 从头伤到脚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导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高脂饮食的摄入是导致全世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与宿主自身因素结合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及多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作为重要的串联因素调节

神经网络与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

  大脑神经系统与机体代谢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神经元传递的信号能够调控机体的各类代谢活动的强度,而代谢特征的改变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神经信号的传递。针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doi:10.1126/

专访赵立平 | 减肥之道,请先照顾好你的肠道菌群

  少吃多运动是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减肥妙法,可是科学家发现,仅仅靠”管住嘴,迈开腿“还不能让人变得苗条起来。肥胖的背后其实有着更为复杂和深奥的生物学机理,我们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仅提供了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还养活了人体内大大小小的肠道微生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微生物决定了我们机体的健康程度。如果肠道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哪些干细胞项目资助金额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

“万能”的肠道微生物

   公元前300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扬言:“所有疾病始于肠道”。  两千多年后,医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他的观点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证实。当我们谈到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时(比如慢性肠炎、糖尿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衰老、肥胖症、药物疗效等),我们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几乎是绕不开

解读为何肠道菌群是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疗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曾经在研究中被他们所忽视的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被再次重视起来,多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和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关联,比如风湿病、机体衰老、炎症甚至癌症等;当然了肠道菌群也是研究人员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关键靶点,科学家们往往会利用机体肠道菌群来治疗诸如肥胖、糖尿

靶向肠道菌群真的能够治疗糖尿病吗?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或和机体糖尿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而且通过修饰肠道菌群或许有望帮助治疗糖尿病,那么这真的能够治疗糖尿病嘛?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分享给各位!与大家一起学习!  【1】PNAS:突破!通过修饰肠道菌群或有望治疗1型糖尿病  DOI:10.1073/

136项!201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初审通过项目

201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初审通过项目医学科学技术奖建议一等奖项目(17项)项目名称(中文)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评审学组推荐单位基于生物活性分子的心血管疾病干预靶点研究季勇、余鹰、朱国庆、谢利平、韩艺、孟国梁、张枫、顾月、赵爽、唐欣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基础医学组南京医科大学基质

蛋白GDF15在抵抗肥胖等疾病中功能多多

  最近,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因具有强有力的肥胖治疗潜力吸引众人的目光,其实GDF15在多种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小编针对这方面近期取得的进展进行一篇梳理,以飨读者。  1.Nature:重磅!揭示控制体重的GDF15信号通路,有望治疗肥胖和恶病质  doi:10.1038/nat

梳理利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疗肥胖最新进展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小鼠)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的形态和功能有所不同,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分为两类,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白色脂肪细胞内塞满了脂肪分子(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用来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而白色脂肪

2012年度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公布

  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等36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稀土生物效应的细胞无机化学研究”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