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文章解答:核糖体怎样优化自身生产

由哈佛医学院系统生物学教授Johan Paulsson领导的新研究证明,为了尽快生产额外的核糖体,少不了一些精细结构的帮助。这项研究为这一独特分子机器的进化提供了新视角。 “核糖体是最重要的生命分子复合物,有关它的跨学科研究长达几十年,”Paulsson说。“我总是感到困惑,每当我们在细节上对其进行分析解释时,总有些奇怪的特征无法自圆其说,或者说是‘圆’的不够完美。” 蛋白质“工厂”的奇怪特征 在原子分辨率水平,科学家们已得知核糖体把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方法,揭示了一个在准确度、速度和控制度上良好微调过的分子机器。 根据生物类型,核糖体由55到80个谜一样的结构蛋白组成。这些结构蛋白不仅在数量上比人们最初预测的多,而且还特别短而且长度一致。另外,核糖体的组成结构还包括2到3股RNA,这些RNA占核糖体总质量的70%。这些特征对核糖体的功能有何优势呢? “这就好比走进一片森林,你知道叶绿体和光合作用是如何工作,却不......阅读全文

前核糖体RNA

中文名称前核糖体RNA英文名称pre-ribosomal RNA;precursor rRNA;pre-rRNA定  义真核细胞中rRNA基因转录的初级转录物。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

核糖体RNA特点

(1)含量高,rRNA是细胞内含量最高的RNA,占细胞总RNA的80%~85%。 (2)寿命长,rRNA更新慢,寿命长。 (3)种类少,原核生物有5S、16S、23s三种rRNA,约占核糖体质量的66%(其中5S,23SrRNA占核糖体大亚基的70%,16S rRNA占核糖体小亚基的60%);真核生

核糖体RNA的特点

核糖体RNA在各种生物中都有其特性,因此可以从不同生物的rRNA的对比中得出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结论。rRNA为肽酰转移酶(peptidyl transferase)时,催化使肽键形成,不需要额外的能量。过去认为,大亚基的蛋白质具有酶的活性,促使肽键形成,故称为转肽酶。20世纪90年代初,H.F.No

核糖体RNA的结构

测定rRNA的空间排列方式的方法主要有电镜法和交联法。其功能部位通过几种方法确定在70S核糖体图1中显示了rRNA分子的结合部位和方向。在电镜下,16SrRNA的排列呈V型,一个臂比一个臂稍厚和长。23S的大小和形状可与50S"皇冠"式样很好匹配。有结论认为,rRNA形成了核糖体亚基的骨架,蛋白质与

核糖体RNA的功能

  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是结构和功能核心,主要功能是:  (1)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  (2)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  (3)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  (4)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的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  (5)此外,核糖体

核糖体RNA的组成

  rRNA一般与 核糖体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 核糖体(ribosome),如果把rRNA从核糖体上除掉,核糖体的结构就会发生塌陷。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所含的rRNA有5S、16S及23S三种。S为 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当用 超速离心测定一个粒子的沉淀速度

核糖体RNA的功能

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是结构和功能核心,主要功能是:(1)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2)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3)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4)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的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5)此外,核糖体大小亚单位的结合、校正阅

核糖体RNA的组成

rRNA一般与核糖体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ribosome),如果把rRNA从核糖体上除掉,核糖体的结构就会发生塌陷。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所含的rRNA有5S、16S及23S三种。S为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当用超速离心测定一个粒子的沉淀速度时,此速度与粒

核糖体RNA的简介

  rRNA的分子量较大,结构相当复杂,目前虽已测出不少rRNA分子的 一级结构,但对其二级、 三级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深入。 原核生物的rRNA分三类:5SrRNA、16SrRNA和23SrRNA。 真核生物的rRNA分四类:5SrRNA、5.8SrRNA、18SrRNA和28SrRNA

核糖体RNA的组成

rRNA一般与核糖体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ribosome),如果把rRNA从核糖体上除掉,核糖体的结构就会发生塌陷。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所含的rRNA有5S、16S及23S三种。S为沉降系数(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当用超速离心测定一个粒子的沉淀速度时,此速度与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