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发出响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副研究员马倩倩与合作者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马倩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黄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已有研究报道:随着气候变暖,植物春季展叶时间提前、秋季落叶时间推后,导致生长季延长。与叶物候和生长季相比,开花、结果等繁殖物候期以及整个果实发育期时长(开花到结果)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目前还存在很大未知,特别是木本植物。 研究人员利用历史物候观测资料(1980年-2013年),研究分析了6种常见温带木本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物候期和果实发育期时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发现:所有物种的开花和结果时间均随气候变暖而提前。相应地,整个果实发育期表现为前移趋势。 然而,同一物种开花和结果时间的提前速率并不一定相等,使得果实发育期时长随变暖呈现三种不同变化:延长、缩短或不变。这与植物......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发出响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副研究员马倩倩与合作者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马倩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黄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已有研究报道:随着气候变暖,植物春季展

华南植物园在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导致春季物候期提前,而很少有研究从广阔空间尺度上比较物候提前的空间差异性。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马倩倩在研究员黄建国的指导下,分析了欧洲16个温带树种的共22个春季物候期(包括发芽和开花)的空间变异性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发

研究揭示气候变暖促使湿润地区植物开花物候纬度间差异增大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4/t20210407_4784149.shtml   植物开花时间会随纬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常常形成显著的纬度格局。对同一种植物来说,低纬度地区的个体常开花较早,高纬度地区的个体开花较晚。较大的纬度间开花时间差异(或较小的重叠)通

陆地植物地上与地下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不同步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刘慧颖青年研究员、周旭辉教授与兰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瑞士伯恩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通过汇总来自19个国家的88个增温实验研究,揭示了植物地上与地下物候对气候变暖响应的非同步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环境

气候变暖与植物开花与展叶物候相关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882.shtm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郭梁青年研究员在植物物候响应气候变化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limatic drivers and ec

气候变暖导致植物腐烂速度加快

秋风落叶乱为堆,不过这些落叶却可被视为一种天然碳汇。在春天,叶片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化合物。当秋天到来,树叶飘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消化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腐烂的树叶又会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回大气中。 事实上,每年释放到地球大气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

气候变暖将减少全球植物生长时长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后果仍然在争论中,但究竟对所有植物带来什么影响还不得而知。《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由夏威夷大学科学家进行的新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植物通过提供食物、纤维等来维持人类社会的运转,但只有气候合适的时候它们才能提供这些福利。以往的研究认为,全球变暖的一个关键

科学家首次揭示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鱼类繁殖物候的影响

  我国科学家通过前后20年的深入研究,首次揭示出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鱼类繁殖物候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裸鲤的繁殖物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幼鱼的生长季节共增加了约17天,增加的速率约为每10年3天。  其中,1970年到19

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间隔影响规律被揭示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梁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研究成果,探究了气候变暖对植物花叶物候及其间隔的影响规律。全球变暖背景下植物春季物候提前已得到广泛报道,然而,系统、全面探究植物花叶间隔的气候变化响应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却较为缺乏。花叶间隔表征着植物

植物生长节律在线物候自动观测系统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节律,即植物物候是指植物受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气候、水文、土壤等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它包括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物候观测是研究气候对植被影响的重要手段,植物物候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些气候变化,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研究重要观测对象。植物生长节律的变

北方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驱动北半球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相关研究发表于Global Change Biology。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张亚玲、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国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禹为

《澳门植物物候》出版发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976.shtm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市政署、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等单位合作编写的《澳门植物物候》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得到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作项目“澳门野生植物物候

全球变暖下森林向更高海拔爬升的物候学依据找到

  过去100年,全球变暖导致森林向更高处爬升。10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乔木春季生长发育提前,种间竞争优势随之增加,使得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爬升。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高山树线是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往更高处,山上的植被就变成了灌

物候失配让农业生产面临更多挑战

  物候失配让农业生产面临更多挑战  虫口爆炸并非是昆虫威胁农业的唯一途径,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更深层次的昆虫行为变化。  为了追踪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昆虫在漫长的演化中形成了和宿主同步的物候节律,而气候的变暖却逐步打破了这种同步性[6],这种现象被称为——物候失配。  当农业害虫和宿主植物发生物候失配之

昆明植物所等在板栗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中取得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524,41030101)和国际农业研究顾问组(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gram,CRP)项目等资助下,与中

武汉植物园发现气候变暖下生物防治入侵植物的非靶标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和外来生物入侵是威胁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由于生物的种群、分布、物候期等均受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可影响外来入侵生物和本土生物及其互作关系,从而影响入侵生物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生物防治,即通过引进、释放原产地专一性天敌控制入侵生物,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理入侵生物的重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气候变暖对历史植被影响

日前从中科院植物所获悉,该所研究员王宇飞带领的团队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研究人员合作,对地史时期气候快速变暖过程对我国西南低纬地带植被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回答“气候变暖是福是祸”这一公众热点问题,以及全球变暖情景下我国西南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依据。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

研究揭示全球变暖速率放缓对植被物候的影响

  物候是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一,它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气温的变化。过去几十年的全球温度观测数据显示在1998年至2012年期间,存在全球变暖速率放缓的现象(被称为Warming Hiatus),但是Warming Hiatus对全球的植被物候有什么影响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

青藏高原:天气暖了-植物生长期短了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推后、生长期缩短,这可能会导致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期出现牧草短缺现象。   过去的研究指出气候变暖使多数植物的春季物候提前,但仍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温带植物并不遵循这个规律。许建初研究组利用遥感

南京地理所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物候过程研究获进展

  物候过程和变化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最直接响应,相关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交互作用能够显著改变湖泊浮游植物物候特征。由于长时间序列连续观测资料的缺失,浮游植物物候参数的提取和成因机制的解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滞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项目的资助下,中科院南京

我国科学家提出温周期和光周期协同调控春季物候新理论

  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全球变化驱动下陆表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区域表现”项目团队提出了温周期和光周期协同调控春季物候新理论。  植物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其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和能量平衡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同时植物物候变化影响动植物关系,植被分布等,进而对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所揭示高寒植物物候序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

  8月1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汪诗平研究组题为Responses of sequential and hierarchical phenological events to warming

研究发现冬季昼夜温度变化对植物早期物候具有相异效应

  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多数植物的早期物候随增温提前已成为共识。但有研究发现这种提前趋势放缓,甚至出现了相对稳定或者延迟的趋势。这种植物物候随增温而出现的非线性或逆向的变化被认为是由干旱、光周期或者养分限制等引起。然而,很少有人定量评估气候昼夜非对称性增温模式对早期物候序列的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理论

中美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使青藏高原部分植物物种消失

但放牧可以减弱这一负面影响 一项由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开展的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会导致青藏高原上植物物种的急剧下降,但放牧可以减弱这一负面影响。 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朱丽亚·克莱在7月5日结束的2008年世界草原和草地大会上介绍说,26%至36%的植物物种在1998年至2001

新研究称气候变暖反而让雨林植物种类更多

  传统观点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和由此引发的全球变暖将导致植物物种减少。但是据《科学美国人》11月15日的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历史上曾出现气候变暖催生更多新植物产生的局面,而且新生物种的数量远远大于灭绝的物种数量。  为了弄清二氧化碳和温度上升对雨林多样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冻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的最新一项研究揭示了气候变暖对冻土碳循环的直接效应及其调控因素。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生态学(Ecology)》杂志上。  杨元合研究组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的高寒沼泽化草甸这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避免了以往增温实验中“温度上升引

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

  11月29日,《自然》杂志新闻栏目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气候变暖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推后、生长期缩短。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1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尽管过去的研究指出气候变暖使多数植物的春

全球变暖,植物“爬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52.shtm科学家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北美西部的山地植物正以更快的速度向海拔更高、更冷的地区移动。但在一些地区,它们“攀登”的速度仍赶不上气温上升的脚步。相关研究2月15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

-“超级牧草”有助预防气候变暖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最新宣布,其研究人员与总部位于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级牧草”,不但能大幅遏制化肥产生的温室气体,还能让牛吃了更肥壮,提高肉奶产量。   化肥中的氮肥广泛应用,但是土壤中的氮肥会由于微生物作用转变为硝酸,一部分会生成一氧化二氮而释放到大气中,

气候变暖让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变暖导致洋流方向改变,蓝贻贝幼虫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响,该物种的生存范围已大大缩小。(图片来源:SCIENCE SOURCE) 全球变暖让许多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但对海蜗牛、海肠和贝类等底栖生物而言,找到新家并非易事。 9月7日,《自然-气候变化》上线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