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覆盖,少动土”黑土保护关系民生

日前,农业农村部召开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进一步推动规范高效完成今春8000万亩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目标任务。会议强调,要落实落细宣传动员、技术指导、模式完善、机具保障、示范带动等工作措施,确保保护性耕作在持续扩面的情况下实施质量不断提升,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的机械化支撑。 据悉,在东北四省(区)共同努力下,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2020年、2021年实施面积分别超过4600万亩、7200万亩,技术应用总体到位,保护性耕作以点带面、梯次铺开的态势已经形成,农业节本防灾、丰产增产效应和防风固土、保水保墒、地力提升等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会议要求,各级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领导小组要加强协调动员,解决好秸秆留地覆盖难等突出问题;狠抓技术规范应用,围绕落实“多覆盖、少动土”核心技术要求,加快优化定型主推技术模式;提升实施质量,全面实施差异化作业补助,推动“高质多......阅读全文

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让脆弱黑土重生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成立于1978年。经过十几年发展,它已经是东北黑土区长期、综合性的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基地,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综合试验站、甜菜综合试验站。  从哈尔滨驱车至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站,路边绽放着格桑花,红的、白的、紫的、粉的,长长一线,因阳光而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开始申请

  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立足我国东北粮食核心产区,针对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生态科学问题,研究黑土质量演变过程与调控、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作物高产潜力的生理生态机制、退化黑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揭示黑土农业生态过程的基

黑土年龄研究获进展

黑土在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黑土的形成年代和速率对黑土资源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作为复杂的开放系统,其物质的迁移、转化及扰动等过程始终存在。这种复杂性使得准确限定土壤的形成年龄颇为困难。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张甘霖/隆浩团队,联合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师

黑土年龄研究获进展

黑土在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黑土的形成年代和速率对黑土资源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作为复杂的开放系统,其物质的迁移、转化及扰动等过程始终存在。这种复杂性使得准确限定土壤的形成年龄颇为困难。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张甘霖/隆浩团队,联合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师

科研人员“会诊”黑土粮仓

脚下积雪“咯吱咯吱”响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焕军正带领科研团队在第三管理区的地头上查看,为即将进行的科研试验和技术示范做前期准备。 “我这边要做秸秆试验,需要8个池子”“我做节水、节肥、节药各需要10亩,试验示范需要100亩”……对专家们的要求,一同来现场的北大荒集

用科技力量筑牢“黑土粮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99.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本科生录取通知书里镶嵌的7颗金色大豆组成的“北斗七星”造型吸睛无数。这些大豆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的耐盐碱大

中科院发布“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阶段性成果

  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阶段性成果,介绍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一年多以来的主要工作进展,专题发布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1年)》、“鸿鹄”T300智能农机,并介绍了“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推广与应用成效。  发布会上,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

农业部:推广玉米大豆轮作和“粮改饲”

  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  记者昨日从农业部网站获悉,17日,农业部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召开东北黑土地保护推进落实会,部署安排《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下称《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改善东北黑土区的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专研黑土保护的科研院所揭牌

  黑土地被认为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黑土地大省,黑龙江拥有黑土面积1.56亿亩,占东北黑土面积的56.1%。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如何为黑土保护提供长效的科技支撑?12月23日,全国唯一专门以黑土保护为主要研究任务的科研院所——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正式揭牌启动。当天

东北黑土地保护协同创新行动启动

  经过了100多年的耕种,东北黑土区粮食的稳定增产正在受到限制。东北黑土地保护协同创新行动将——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肥沃的东北黑土地是人们心目中的“土中之王”。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黑土层正在逐渐消失。  “世界三大黑土带中,乌克兰大平原

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成果和保护利用模式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601.shtm近年来,东北黑土区土壤“变瘦”问题多次引发关注。4月15日,首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暨黑土保护利用论坛在北大荒集团举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

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成果和保护利用模式发布

近年来,东北黑土区土壤“变瘦”问题多次引发关注。4月15日,首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暨黑土保护利用论坛在北大荒集团举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刘焕军团队发布的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显示,1984~2021年间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下降趋势,天空

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到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调研

  7月22日下午,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一行到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调研。  海伦站站长韩晓增简要介绍了东北地理所现有学科布局和机构设置情况,重点介绍了海伦站发展历史和取得的主要科研成就以及对海伦市乃至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韩晓增说,海伦站现有长达30多年的自然恢复的草地土壤较农

黑龙江消息|黑土地地方标准体系发布

  2月12日从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传来消息:该局已于近日审批发布《草甸土肥沃耕层培育技术规程》《黑钙土肥沃耕层培育技术规程》2项地方标准。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完成区域内所有黑土地土壤类型肥沃耕层构建8项地方标准制定,其中2项上升为行业标准。由此,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形成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地方标准体系。

黑土地耕作模式变化:保护性耕作“版图”不断扩大

  秸秆还田、粪肥养地、等高种植……为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近年来,东北三省统筹布局,现代保护性耕作新方式正逐渐取代传统耕作方式。新耕种模式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的生产观念、耕地管理方式、技术普及效能等,均在挑战中不断被改变。  “常年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每亩要比5年前多打100斤粮”  

研究揭示东北黑土区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共存模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学术机构,解析了我国东北黑土农业区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和共存模式,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管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重要的自然

研究揭示东北黑土区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共存模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学术机构,解析了我国东北黑土农业区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分布和共存模式,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管理(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重要的自然

“多覆盖,少动土”黑土保护关系民生

日前,农业农村部召开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进一步推动规范高效完成今春8000万亩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目标任务。会议强调,要落实落细宣传动员、技术指导、模式完善、机具保障、示范带动等工作措施,确保保护性耕作在持续扩面的情况下实施质量不断提升,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粮食稳产增

黑土地上的科研娘子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61.shtm她的团队有28名成员,其中20名是女性;她的团队成员有的已为人母,有的还未到而立之年;她的团队常年奔波在东北黑土地上,从事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推广……她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

用黑科技用好养好黑土地

9月,又到了秋收时节,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被包围在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里。伴着轰鸣声,一台鲜红的拖拉机在已完成秋收的田间往返,演示着翻土、压地等作业方式。拖拉机上没有人,但几公里外的人可以在室内实时看到它的运作情况,并随时向它下达新的指令。这台无人拖拉机名叫“鸿鹄T300”,它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

为了保护黑土,我教东北农民懒汉种地

  大家好,我是李保国,我从事的工作是土壤和农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今天我演讲题目是《给黑土地加加油》。  近十几年来,我经常去东北的田间地头,这是我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玉米大豆田里面拍摄的。东北地区盛产优质的农产品,现在的城里人还要网购东北的优质农产品。  为什么东北盛产这样的优质农产品呢?因为东北

8170万!这所高校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目+4课题!

  近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大病虫害防控综合技术研发与示范”重点专项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重点专项立项通知,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汪景宽教授牵头申报的项目,土地与环境学院裴久渤副教授、农学院谢甫绨教授、植物

会战一载,成效几何?五问“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去年7月,“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的支持下正式启动,以5年为期。科研人员习惯于称其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因为它集结了中科院院内的34家研究所和中科院院外的89家单位,共同组成了一支各专业汇聚、共1400余人的“集团军”。这是中科院又一次打响农业科技会战

全国政协委员姜明:守护“黑土粮仓”

   “全国政协委员这个角色,能够让我站在更大的平台、更高的国家层面来思考社会发展问题。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保护我国的‘黑土粮仓’,建设农业强国尽一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说。  姜明是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总指挥。2021年3月,中科院集结了中科院院内

全国政协委员姜明:守护“黑土粮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55.shtm “全国政协委员这个角色,能够让我站在更大的平台、更高的国家层面来思考社会发展问题。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保护我国的‘黑土粮仓’,建设农业强国尽一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

全国政协调研组专题调研“黑土粮仓”齐齐哈尔示范区

  7月11日,全国政协调研组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示范区开展“加强黑土地保护”专题调研,与示范区共建单位代表及青年突击队员召开座谈会。调研组听取了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工作情况介绍和齐齐哈尔示范区建设进展汇报,并就黑土地退化本底数据、黑土地保护技术应用等内容展开了交流。7月12日,调研组实地考

我国超10%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东北黑土地或消失

  大地之殇   编者按: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

土壤养分测试仪对松嫩平原黑土农田土壤肥力的评价

土壤肥力在广义的角度一并考虑了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因素,随着土壤科学的发展,对 土壤肥力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完善着,从土壤本身逐步的全面的考虑了土壤的星辰历史与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来全面的定位了。土壤的肥力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田生态 环境的变化也直接的影响着土壤肥力的发挥。黑土农田地处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

在农田黑土氨氧化微生物硝化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土壤氨氧化也称为硝化,分为自养和异养两个过程。自养微生物的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共同驱动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但三类氨氧化微生物的相对贡献因土壤环境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氮素含量相对较高,但氮肥的利用效率不高,为控制铵态氮向硝态氮

黑土地“喊累”-中国科技力量来“加油”

黑土地“喊累” 中国科技力量来“加油” 高肥力、高产量的东北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近年来却面临土壤退化等挑战。如何变“减法”为“加法”? 中国科学院正在牵头筹备一场“科技会战”,要用科学的方法,让黑土“缓口气”“加点油”。5‰速率退化 超负荷耕作“累”了 “抓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