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基因编辑、噬菌体疗法与抗生素耐药性

一项概念验证研究提出,噬菌体疗法可能提供一种方法从而解决长期以来难以处理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以瞄准病原细菌的定制病毒为基础的噬菌体疗法可能帮助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激增,但是这种策略也受到一些缺点的影响,尤其是向受感染组织提供噬菌体的困难,以及耐噬菌体基因在细菌之间的频繁转移。Udi Qimron及其同事使用λ噬菌体,把一个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转移到了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基因组中,这个编辑系统的程序被编为寻找和破坏为β内酰胺酶编码的基因,因为这一编码过程会造成对作为最后的救命手段的抗生素的耐药性。这组作者还把同样的为β内酰胺酶编码的CRISPR-Cas靶标序列插入到了对于细菌具有致命性的T7噬菌体中。这组作者发现,当在涂覆了这种经过改造的T7噬菌体的琼脂培养皿上生长的时候,含有这种经过改造的λ噬菌体的细菌对于靶标抗生素敏感,而且对这种经过改造的T7噬菌体的耐性是仍然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对照细菌的20倍。总之,这种噬菌体选......阅读全文

抗生素失效?用噬菌体“打败”超级细菌

  科技日报北京1月30日电 感染了超级细菌的患者并非无药可救,噬菌体有望成他们的新救星。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网站29日报道,随着DNA测序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美国一些初创公司正将这种“细菌杀手”变成抗生素的替代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菌对现有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对替代品的需求很迫切。美国每年大约

细菌噬菌体细菌防御方法

  细菌防御噬菌体的主要方法是合成能够降解外来DNA的酶。这些酶被称为限制性内切酶,它们能够剪切噬菌体注入细菌细胞的病毒DNA。细菌还含有另一个防御系统,这一系统利用CRISPR序列来保留其过去曾经遇到过的病毒的基因组片段,从而使得它们能够通过RNA干扰的方式来阻断病毒的复制。这种遗传系统为细菌提供

针对抗耐抗生素细菌的个性化噬菌体生产

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噬菌体是对抗细菌的一种选择:这些病毒以一种高度特定的方式攻击特定的细菌。现在,慕尼黑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可以高效且无风险地生产噬菌体。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认为多重耐药细菌是对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仅在欧洲联盟,每年就有3.3万人死于不能用抗生素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这种说法有点偏颇。1、当噬菌体的DNA用32磷标记后,它吸附到大肠杆菌表面,然后把DNA注入到大肠杆菌里面,利用其中的原料复制子代的DNA。离心后,较轻的噬菌体悬浮在上清液中,大肠杆菌及一些较重的颗粒沉淀在底部,由于噬菌体中含有32磷的DNA都注入到大肠杆菌里面,所以上清液放射性很低,底部的沉淀物放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原理:噬菌体T2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DNA裹在其中。当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时,它的尾部吸附在菌体上。然后,菌体内形成大量噬菌体,菌体裂解后,释放出几十个乃至几百个与原来感染细菌一样的噬菌体T2。材料:大肠杆菌,LB培养基,恒温箱,T2噬菌体过程:第一阶段(感染阶段 ) 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

有四个步骤,分别是:1、培养用p32和s35 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此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p32用于标记噬菌体蛋白质,s35 用于标记噬菌体DNA。2、用培养后的p32和s35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的大肠杆菌。3、培养物离心,分离。4 、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淀中几

关于细菌噬菌体的简介

  噬菌体(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 、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二十世纪初在葡萄球菌和志贺菌中首先发现 [3] 。作为病毒的一种,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不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只含有单一核酸。可视为

简述细菌噬菌体繁殖特点

  1.毒性噬菌体  指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毒性噬菌体的增殖方式是复制,其增殖过程经历吸附穿入、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3个阶段。  进入菌细胞内的噬菌体核酸首先经早期转录产生早期蛋白质,并复制子代核酸,再进行晚期转录产生噬菌体的结构蛋白。子代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由

简述细菌噬菌体的应用

  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试验工具  噬菌体是遗传调控、复制、转录与翻译等方面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基因工程中的重要材料或工具。遗传学中的转导作用就是以噬菌体作为媒介,在2株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  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噬菌体只能侵染相应的细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用于细菌鉴定。同时,噬菌体具有型的特异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

有四个步骤,分别是:1、培养用p32和s35 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此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p32用于标记噬菌体蛋白质,s35 用于标记噬菌体DNA。2、用培养后的p32和s35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的大肠杆菌。3、培养物离心,分离。4 、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淀中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