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硅酸盐所等在BiVO4基光阳极材料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太阳能光电化学(PEC)裂解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众多半导体光阳极中,BiVO4由于具有合适的导带、价带位置和禁带宽度而成为优异的光阳极材料。BiVO4的光吸收边在515nm,在AM1.5太阳光下的理论最大光电流密度(Jmax)为7.5 mA cm-2。然而实际的光分解水电流密度(JH2O)远小于其理论值,这主要是因为BiVO4在光PEC分解水的各个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根据以往的报道,JH2O可以表示为JH2O = Jmax × ηabs × ηsep × ηtrans,其中ηabs是吸光效率,ηsep是电荷分离效率,ηtrans是表面空穴转移效率。目前BiVO4光阳极的ηsep和ηtrans低下,且相对过宽的带隙和不稳定性进一步限制了其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和实际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合作,在BiVO4基光阳极的设计及其在光电催化裂解水的应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阅读全文

兰州化物所纳米多孔结构光阳极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是获得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发展具有高效太阳能光电催化性能的半导体光阳极材料是实现太阳能清洁应用的关键问题。纳米多孔半导体材料因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光吸收等优异性能,在太阳能光电催化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然而纳米多孔材料的光吸收及其光电催化作用

大连化物所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李灿院士领导的太阳能研究团队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以Ta3N5为基础的半导体光阳极研究中,发现“空穴储存层”电容效应,藉此设计并获得了高效稳定的太阳能光电化学分解水体系,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形

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技术取得进展

  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HZB)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的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价格低廉的利用太阳能进行电解水制氢的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科学家们开发的这套系统可以通过太阳光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使得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