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南水北调中线“世界第一渡槽”首次试水成功

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建管部门的消息,被誉为“世界第一渡槽”的沙河渡槽工程近日首次试水成功。 干渠全长1277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以其超长的输水距离令世人瞩目,沿线众多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的控制性工程更被誉为业界“明珠”,事关全线输水工程的成败,而位于河南平顶山市境内的沙河渡槽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显示,沙河渡槽全长9000多米,工程起点位于沙河南至黄河南段,终点设在鲁山坡流槽出口50米处,与南水北调中线鲁山北段设计单元相接,单槽重量达1200吨,U型结构的槽身最大高度9.6米,远大于一般桥梁的箱梁高度;同时,大跨度薄壁双向预应力结构的槽身空间受力复杂,架设难度极大,因多项工程指标排名世界第一而被誉为“世界第一渡槽”。 据介绍,2013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为关键的一年,同年12月中线干渠实现全线贯通。与此同时,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统一安排,一些重大控制工程相继转入试水试验阶段。 担负向南水北调中线沙河......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决定工程成败

  记者今天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获悉,《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的总体治理目标基本实现。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而调水水质决定着工程的成败。“我

南水北调工程监理整治出重拳

  南水北调作为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举措,随着东线日前试通水成功和中线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南水北调工程质量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   工程质量继续向好   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介绍,今年初以来,就工程质量问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集中约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工程开展充水试验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工程今天开始进行充水试验。本次充水试验主要目的是检验天津干线工程在充水状态下的水密性、安全性。   天津干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西黑山村,东至天津市外环河西,总体走向由西向东,主要建筑物为地下钢筋混凝土箱涵,线路总长约155公里。   

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进入倒计时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通水目前已进入倒计时。12月3日,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南京召开,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工程通水前各项任务。省长李学勇出席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协调配合,全力以赴工作,坚决打赢南水北调工程全线通水攻坚战,确保送水水量、水质“双达标”,为

南水北调工程有了科技“守护神”

  在日前北京举行的水专项“水质水量联合调控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运行示范”课题成果汇报会上,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介绍,课题研发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质水量联合调控自动化运行平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水质水量联合调控系统平台”等,为“一渠清水北送”提供了技术保障。   据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主体全部完工

  记者1月8日从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获悉,于2007年开工的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主体工程日前完工,未来长江水将通过这一工程输往鲁北地区及河北省和天津市等北方地区。   穿黄河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的关键性控制项目,被称为这一调水线路的“咽喉”。东线穿黄河工程位于黄河下游中段,山东东平和东阿两县

国产“高分”卫星带你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加速变革”,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但是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分配不均匀,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态势。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南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水质面临被污染威胁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8月26日表示,从检查情况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水质正面临着被污染的威胁,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警惕。 毛如柏8月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跟踪检查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时介绍上述情况。 他说,徐州市三分之一的污水经奎河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排入

三大数据展现南水北调工程效益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三大数据展现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新华社记者刘诗平8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通过水利部主持的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至此,南水北调东、中线155个设计单元工程全部通过水利部完工验收。据统计,如今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超过56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5亿人,充分展现了这一工

陕西水源工程联合优化运用给力“南水北调”

  4月23日,“陕西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源工程联合运用与供水网络体系研究”项目成果,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水源工程联合优化运用,年可增加有效供水5.23―5.39亿立方米,直接供水效益10亿元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