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陈嘉庚科学奖:力挺原始创新的“中国诺奖”

2014年6月11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留下了这样一张合影。 照片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以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正在为获得“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科学家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 王恩哥、林国强、徐国良、吴国雄、尤肖虎、沈保根、孙斌勇、刘磊、王俊、李学龙、郑海荣…… 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并不是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或是誉满天下的科学家,有几位只是30多岁的年轻人,但是在“陈嘉庚科学奖”的舞台上,他们的获奖理由只有一个——原始创新! 这一点,与重点奖励原始性科学创新的“诺贝尔奖”不谋而合。 历经27载春秋,陈嘉庚科学奖凭借对“原创性”的执着,规范化的操作,打下了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科技奖励品牌。 素有渊源 中科院学部与陈嘉庚科学奖素有渊源。 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6类奖......阅读全文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青年科学奖开始推荐

  关于推荐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通知  各位专家:  根据《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和《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推荐工作将于2019年1月1日开始,至2019年3月29日结束。

201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开始推荐

  根据《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有关规定,201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推荐工作从2011年1月1日同时启动,至2011年3月31日结束。现将推荐201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2012年度推荐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

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秘书长:不论身份唯论贡献

   作为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自然科学奖项,陈嘉庚科学奖有着良好的声誉。  坚持原创导向,高举创新大旗,与时俱进,与国同行,这是陈嘉庚科学奖的光荣,也是骄傲。  2014年,经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的《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公布实施。如今

包信和院士纳米限域催化等项目获陈嘉庚科学奖

  近日,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揭晓。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院士的项目《纳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转化中的应用》获陈嘉庚化学科学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正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

2018年度陈嘉庚奖揭晓颁奖 6人6项目分别获奖

  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5月30日下午在北京揭晓并颁奖,共有6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6个获奖项目包括:《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机器”在固体表面的构筑与物性调控》获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纳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转化中的

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开始推荐

  关于推荐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通知各位专家:  根据《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规定,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推荐工作从2015年4月1日起同时开始,至2015年6月30日结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励的定位和标准  

2020陈嘉庚科学奖公布 施一公等人获奖

  8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于2019年1月1日启动,经过推荐、有效候选项目评审、国内外同行专家通信评审、正式候选项目评审和理事会终审等几个阶段,最终产生5项

曹雪涛院士免疫疗法项目获“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颁奖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6月1日在北京揭晓,5位中国科学家获此殊荣。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其颁奖。  获得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项目共2项。其中,《多复变中若干问题的解决》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奖人是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

二○一六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揭晓

  1日上午,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共两项。项目《多复变中若干问题的解决》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奖人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向宇研究员。项目《树突状细

中国三科学家获0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 每人奖30万

以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名字命名的陈嘉庚科学奖,六月二十五日在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颁发二○○八年度奖励,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金融研究院院长彭实戈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侯建国教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研究员,分别获本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化学科

2016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出炉

  记者今天从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获悉,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名单已经出炉。6月1日,颁奖仪式将在中科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举行。  获得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的项目共2项。其中,《多复变中若干问题的解决》获得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奖人是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

陈嘉庚科学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揭晓

  5月30日,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在京揭晓,共有6个项目获奖,6名青年科学家获2018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同日,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在京颁发,钢铁冶金专家、战略科学家徐匡迪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29位工程科技领域科学家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其中包含3位香港科学家和

五位科学家获201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

  201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6月9日在北京揭晓并颁奖,力学家院士、物理化学家研究员、生物学家院士、石油地质学家院士、城市规划建筑学家院士等5位科学家,分别获本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每人奖金30万元人民币。  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颁奖仪式,并

陈嘉庚科学奖第三场报告会举行

  4月16日,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举办的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这是继2009年4月18日和11月11日的两场报告会以来第三次面向公众的学术报告。  2006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学家在会上以“漫漫路上——我的科研经历与感悟”为题

做好科研有没有“秘诀”?这6位青年科学家说有

   5月30日,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机器’在固体表面的构筑与物性调控”等6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江颖等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这两个项目被科学家们昵称为“陈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在科技界得到广泛好评。作为科技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在怎么做好科

做好科研有没有“秘诀”?这6位青年科学家说有

5月30日,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机器’在固体表面的构筑与物性调控”等6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江颖等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这两个项目被科学家们昵称为“陈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在科技界得到广泛好评。作为科技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在怎么做好

东南大学首获“陈嘉庚科学奖”

  日前,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在京揭晓。其中,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与分布式组网”项目获得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   据悉,这也是东南大学首次获得陈嘉庚科学奖。该成果为分布式多天线技术这一新兴的组网方式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第4代移动通

2016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揭晓

  近日,2016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揭晓。  陈宇翱  陈鹏  周昆  2016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数理科学奖  陈宇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获奖相关成果为“量子信息与量子物理实验研究”。  陈宇翱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方面取得了创新

青年科学奖获得者胡金波:负氟效应现形记

胡金波(右)在实验室与研究生讨论工作   我国是氟资源大国,氟矿(萤石)储量较为丰富。因此,加强氟化学和氟材料研究,把我国的氟资源优势转化为氟技术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胡金波就是在氟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人。

打造人才高地,营造良好环境,开创运营模式

  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3.0 T超导磁共振设备成果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3年前,该设备一经推出便在行业引起极大震动,一举打破洋品牌垄断的局面,里面的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就诞生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郑

白春礼:建设高水平智库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白春礼作主席团报告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  白春礼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们: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在

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叶笃正院士逝世 享年98岁

  我国气象学大师、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中科院院士、原大气物理所所长叶笃正昨日18点35分因病去世,享年98岁。叶笃正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气象界“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叶笃正简历   气象学家 1916年2月21日生于天津,籍贯安徽安

范海福院士:一个新方法可能胜过十个新结构

      “你做科研的目的是什么?是拿诺贝尔奖吗?这么想的话基本上可以保证你拿不了!”   近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的学术报告厅汇集了数百名来自北大、中科院以及附近高校的老师和学生,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这是继2009年4月18日和11

薛其坤:科研需放下名利,但也需要尊严

  未来的世界,是科技在改变生活;未来的中国,科技在重塑增长。2017年伊始,网易科技联合“未来论坛”推出“十大顶尖科学家预言未来”系列策划,独家专访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近十大领域最顶尖的华人科学家,倾听他们对未来的预言。在这些预言的背后,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深厚学识,发出对人类

中国诺贝尔即将揭晓,明天他(她)们会得大奖吗?

  明天,堪称中国诺贝尔的未来科学大奖即将揭晓。哪些人可能得到这高达100万美元的奖金呢? 知社和您一起梳理一下最有希望的几位科学家,和他们闪耀中国的科研成果。坊间传言其中更有今年诺贝尔奖提名工作。  未来科学大奖于2016年1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共设立“生命科学大奖”和“物质科学大奖”两个奖项

中国“磁共振” 因他名声大振

  “如果留在美国,我也能当教授带学生,但难有机会带领上百人团队,把研究成果高效地转化为造福民众健康的产品。”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上图。资料照片)说,“现在不少国际同行都非常羡慕我们。”  2007年底回国,郑海荣带领团队把我国在多功能超声、高场磁共振等领域的研究技术推向了新阶段,

中国科技评奖过多滋生垃圾论文 专家呼吁大瘦身

  近年来,尽管我国科技投入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贡献率偏低的现实,使科技工作的“指挥棒”——科技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广受诟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目前,科技部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深化

“五大奖”形成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完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事迹广为人知,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创新不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在改革中发展完善,逐步建立健全既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又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科技奖励体系。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大奖”形成 国

“两院”院士大会今日举行 逾千院士与会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6月6日联合举行新闻通报会宣布,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即将于本月7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包括“两院”港台地区院士在内共有1215名院士参会,另有23位“两院”外籍院士应邀与会。   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期间,将颁发2010陈嘉庚科学奖

薛其坤:做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把功夫用到

   这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诺奖级的科研成果”。2013年3月15日凌晨,当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首次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报告时,有科学家这样评价此次发现的重大意义。这时,一个名字也迅速为人熟知,他就是带领科研团队取得这项重大发现成果的科学家—